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从香港“占中”非法集会谈对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从香港“占中”非法集会谈对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段时间以来,香港的“占中”非法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的参与者之一――学生群体的行为更加发人深省,他们价值取向尚未成熟、意志薄弱、容易被人唆摆的弱点在此次非法集会中显露无遗。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认同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它解答了人们对“过去的历程怎么看,今后的事业怎么干”的疑惑。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下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通过两年的探索,对如何推进十八大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了一些思考。

  一、教师必须掌握十八大精神之精髓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先具备一桶水。同理,欲使学生了解十八大精神,作为教师就要首先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其精髓。十八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提出了许多部署。综观十八大报告,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了这一点。二是科学发展观理论,这是我们以后进行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之一。三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中。四是首次向世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五是注重改善民生,这是党一直以来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以上几个方面是十八大报告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政课应该宣传的内容。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得更透彻,也才能更自觉地使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真正做到使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理论教学方面:突出十八大报告内容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八大报告里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成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相统一的整体,并提出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不仅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体现,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正确运用。因此,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和第三章第三节“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可结合这段历史进行讲解。在第四章、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等内容的讲解中,首先要肯定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相比,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要指出,资本主义有其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历次经济危机就是体现。相反,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虽然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曾经犯过模仿苏联做法的错误,给新中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但是痛定思痛之后,中国又一次开始了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结合的新局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危机面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如此强烈的对比,让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

  在绪论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有什么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学生往往会根据字面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另外,在绪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一内容的讲授中,要突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以及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具体了解中国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为阐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铺垫。

  十八大报告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因此,在讲授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永恒发展”内容时,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地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也要把这些要求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处理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是当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重要体现。在讲授到第一章第一节“规律及其客观性”和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内容时,可结合“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讲。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不管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在不断演变,这标志着党对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深入把握,体现了党对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一表述首次向世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存在。这是我们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哲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腐朽思想的入侵,邪教势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地侵蚀着人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国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如何,对于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讲授到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内容时,要给学生分析当下的形势,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认同这一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历来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党一直把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举措,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另外,人的发展问题是唯物史观探索的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价值追求。”十八大提出的这些举措,不仅为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能够激发人的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在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时,可结合以上内容展开讲解。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前面所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谬以千里。但二者之间并非完全没有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量变、是过程,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质变、是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然而,量变和质变却并非时时刻刻都泾渭分明,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质量互变的过程也不是一次就能实现,而是经过了否定之否定才能完成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之后,便循环往复,不断地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地上升。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在第一章第二节讲授到这两大规律时,可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例加以阐释,相信学生会对这两个规律理解得更透彻。

  三、实践教学方面: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认识

  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五位一体”等内容的理解,充分感受到十八大精神的指引力量。以下是各章节的实践内容,教师可结合自身情况开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37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