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治安问题研究

高校治安问题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64-4

  一、高校治安管理概述

  普通高等学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机构。其中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层次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专科层次教育;其他机构是承担国家普通招生计划任务不计校数的机构。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分校和批准筹建的普通高等学校等。本次研究对于高校的界定也是基于广义的高校范畴,同时重点是实施本科层次以上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实施专科层次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

  (一)高校治安管理的内涵

  本次研究对于高校治安管理的界定应当是在广义层面上的,这体现了本次研究覆盖层面的完整性以及本次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关于高校治安管理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于治安学的应用性把握,也就是对于高校治安管理的深层认知。具体来说:首先,从法理层面来分析,高校的治安管理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的管制,也包括对于犯罪行为的管制,也就是说,凡是侵害高校管理秩序的行为都属于治安管理的范畴,其次,从地域限定来看,高校治安管理不仅仅包括校内的治安管理,同时也应当包括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整治,对于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治安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广义层面上的高校治安管理强调的是依靠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统筹社会各界力量,针对校内校外威胁治安状况的因素,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和控制手段,维护高校治安管理。

  狭义层面上的高校治安管理强调在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下,依靠全校各方面的力量,结合高校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预防、减少和控制各种可能导致治安问题的因素,创造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维护高校教学科研的稳定秩序。

  (二)高校治安管理主体

  以治安管理理论和治安理论为依托,可以明晰的对高校治安管理的主体进行分析:本文论述的高校治安管理主体是基于广义层面,可以具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法律规定的有治安管理权力的机关、团体或者是有相关机关授权的治安管理组织,这不仅仅是治安管理部门,而且包括公安机关内部能够以职权对社会治安进行管制的相关部门,除此之外,还包括依法成立的安全保卫组织,各高校内部的安保机构等;二是,各地自发性的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目标的社会团体,同时也包括高校内的师生及其他人员。

  (三)高校治安管理的内容

  高校治安管理渊源于社会治安治理,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包罗了学校治安、消防、科研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水电油、周边环境等安全管理工作,也包括各类可能引发学校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以及影响校园稳定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处置。牵涉到学校各级部门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学校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关系。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调查发现,虽说对于高校治安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界已经得到普遍重视,对高校治安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侧重点,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就使得对高校治安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研究不够深入:有的局限于高校的安全教育,有的侧重于对高校的安全管理,甚至只是局限于高校安全管理的一小方面,有的则只是对于高校内安全机制的研究,这些都有其片面性。本次研究是以构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治安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治安管理高效有序进行为出发点。立足于对于高校学生的全面保护和对高校秩序的维稳,在厘清高校治安管理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的调查研究,以治安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托,结合实践调查,对高校的治安管理问题予以全面分析论述,积极探索高校治安管理的有效运行模式,为高校的治安治理提供有实际价值的理论指导。

  (一)高校治安管理调研情况综述

  本次调研分为两期完成,前期的调研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有代表性的本、专科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对陕西省其他地市的高职院校也以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查,2013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和新批准的学校名单,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本次研究共涉及28所;后期主要是对其他省区个别院校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图示可以很直观的反映调查所涉地域:

  在此期间,我们还专门对高校的安保部门、管理部门、以及高校所在辖区的派出所进行过专门的走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们对于资料的收集工作,也使得我们的资料收集结果更加客观,数据分析结果的可参考性也大大提升。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426份、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回收率大约是95%。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0%的在校生听说有发生过校园安全事件。真正遭遇过类似事件的还是少数,通过数据显示:有76.4%的学生反映高校的治安事件是偶尔发生。这也反映出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的确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但学生对高校的总体治安状况的态度仍不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治安状况需要改善或者必须加强管理:   这也反映出,高校治安管理问题依旧是要予以关注的重点:在具体分析高校治安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之前,必须要对高校治安的具体问题予以了解,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的治安案件多发,刑事案件也有发生。在对具体的较为常见的一些治安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57.8%的在校生丢失过财物;21.2%的同学遭遇过性骚扰问题;47.1%的在校生听说过或者确信学校内发生过强奸案件;59.5%的同学在校内外遭遇过诈骗人员的纠缠,其中在校内遭遇过诈骗的占到了14.6%;对意外伤害的调查显示,有21.2的同学在校期间身体受过伤害;只有不到3%的同学反映校内的抢劫事件的发生;比较严重的要数交通事故,包括校内交通事故以及学校周边尤其是校门口发生的交通事故,这一情况占到了大约80%,另外对于相关事件的发生事件、地点以及作案人员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为了更好的解决治安问题,加强高效管理,必然要对影响高校治安管理的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二)影响高校治安管理问题的因素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结合访谈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同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已日益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高校治安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高校扩招问题分析。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快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作出了在原定高校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扩大招生的决定。扩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对高校治安管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此处重点分析由此产生的问题。

  高校扩招的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各大高校大规模的建设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变化,使高校治安管理更具复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校外人员导致的各种治安刑事案件使高校治安情势颇为严峻。根据江苏省高校的部分统计显示,高校由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治安和刑事案件的70%以上。

  第二、高校扩招使校内的教育设施资源、学习生活资源相对紧张。高校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仪器设备、食堂、浴室、体育运动器材、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压力剧增。

  第三、高校为了适应扩招的需要,走多种形式办学的道路。为了扩招,许多高校大量招收自费生、委培生、函授生、夜大生及其他短训班之类的学生,由于招收条件宽松,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2.高校治安消防问题分析。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开放办学理念的兴起,学校与外界的交流增多,这些都给高校消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据相关资料显示,高校近几年加大了消防管理工作,高校消防情势有很大好转,但各大高校的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其中,学生宿舍是火灾事故的多发地。主要原因多为个人原因:学生的安全用电以及火灾防患意识薄弱:学生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学校也会对宿舍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有的学校也会实行电功率限制,仍然无法杜绝;还有部分原因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原因:有的学校在宿舍窗户上安装防盗窗、铁栅栏;学校的日常安全检查都会事前有消息传出,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火灾防患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相关案例显示,高校消防隐患导致的惨剧触目惊心: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酿成近年来最为惨烈的校园事故,宿舍火灾初步判断缘起于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导致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2008年1月8日凌晨4时许,北京邮电大学13号学生公寓的一间宿舍忽然失火,起因是一名女生通宵读书时台灯不慎引着了被褥,该公寓的1000多名学生紧急疏散。2005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第六号学生宿舍楼三楼突然发生了爆炸起火,火灾原因疑为汽油爆炸,导致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

  3.高校突发事件。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当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也在其中,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作了界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本文从宏观着眼,以最常见的划分方法予以简单区分,即从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诱因进行分析、以大学生为主体分类,可以分为高校学生自身诱因突发事件、学校内部诱因突发事件、社会诱因突发事件。

  第一个方面:自身诱因一般分为身体方面的诱因和心理方面的诱因,尤以心理问题突出。近年影响较大的相关案例:1997年北京大学王小龙对同学江林、陆晨光投毒导致二人铊中毒事件,所幸治疗及时,受害者转危为安;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室友案,马加爵由于性格原因、家庭出身贫困等造成人际关系障碍,长期积累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在人际冲突刺激下,对室友怀恨在心,导致锤杀四名同学的恶性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毒杀室友黄洋案件,且不论投毒者林某杀人动机如何,是“故意”还是“误伤”抑或其他,是对被害人的优秀羡慕嫉妒恨也好,或是心理扭曲导致的极端行为也罢,单是其对寝饮水机投毒这一行为,就令人痛心不已。

  第二个方面:学校内部诱因突发事件主要是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具体涉及高校的宿舍管理问题、食品安全卫生管理问题、校内交通安全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比较典型的突发事件有:2003年2月25日上午,在清华大学荷园餐厅、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先后发生了两起爆炸案;2003年4月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发生167名同学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第三个方面:社会诱因为直接导致或间接导致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一切社会问题,它又可细分为自然环境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导致突发事件给高校维稳带来巨大影响。政治问题也会引发较大的突发事件,如2008 年大学生联合发动的抵制家乐福和沃尔玛超市的示威游行、反西藏独立示威游行、火炬护送遭拦截示威游行;2010年10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西安各大院校学生近三万人自发组织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挑起钓鱼岛主权争端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说明突发事件,尤其是政治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4.高校周边问题分析。高校周边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央、公安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多项措施进行校园周边整治。高校周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周边的饮食安全问题。学校周围渐渐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街道,经营各种店铺的人员大多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尤其是各类小吃摊点无证经营,严重侵害了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其次,高校周边的人员成分复杂。学校周边集聚的社会人员极其复杂,各类社会闲散人员在学校周边游荡、集聚,这就非常容易导致社会闲杂人员混迹校园,甚至有不法分子携带凶器进入校园作案,严重扰乱校园秩序,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隐患。再次,高校周边寄宿环境复杂。

  高校学生校外寄宿情况非常普遍,可能基于各种原因,有的是基于不适应宿舍群居生活方式;有的是因为身体不适,在家人陪护下在校外寄居;有的是基于玩乐心理,便于外出玩乐;有的是与异性朋友长期蜗居校外;有的是不满学校管理,便于自己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等等,这极易导致高校学生被侵害的事件发生。最后,校园周边交通状况堪忧。校园周边不法车辆、超员超载车辆等云集。学生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险情时有发生。在对高校学生遭遇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问题进行调查时,显示校门口以及学校周边是事故多发地:

  5.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分析。(1)高校学生安全意识方面:第一、高校学生作为不法行为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学生主体角度分析,在校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亟待加强。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二、人际关系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由此可能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心理扭曲,学生进行各种不法行为,如盗窃、抢劫、抢夺、强奸、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故意伤害杀害事件以及自杀等严重后果。近年来报道出的高校学生犯罪事件给人们以很大警醒。

  第二、高校学生作为被侵害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学生成为被侵害对象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高校学生在不了解对方真实身份,不了解对方的目的动机的情况下,随意交友、无话不谈,使自己的人身财产受到威胁;高校学生缺乏必要的识别危险、防范危险的认知,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面对权利受到侵害、安全受到威胁时,不知道如何寻求救济和帮助,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小的困扰。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治安问题大家选择的救济方式不同:

  针对盗窃问题,占到一半比例的同学会求助学校的保卫部门,但是又接近30%的人却不会采取任何救济措施:

  针对诈骗问题,大家的态度更是值得思考,其中85%的同学不会采取任何反击措施,这就会导致诈骗现象日益嚣张的客观原因之一。

  (2)高校安全教育方面。目前高校的心理安全教育已经逐步予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安全正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让大家能够学以致用;会不定期的安排进行心理学讲座,给大家进行心理辅导;有的还会开展心理的相关宣传活动,以期达到进一步宣传教育目的;大部分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并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值班,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也就是说,目前的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真实的反映在调查结果中:

  但是新时期的心理安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很多大学生认为心理工作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甚至是心理有疾病的人进行的,羞于谈及心理问题,自然也缺乏主动去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有了心理压力或者心绪懊恼的情形也没有去进行心理咨询的意识,这就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调查结果真实的反映这一问题:

  二是,高校的一些心里宣传活动虽然进行,但是没有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普及力度不够,学生与宣传活动的互动性远远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到位,使举办心里宣传活动的初衷大打折和。调查结果显示:

  三是,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都会安排心理学,但是只是把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安排,这就必然有不在少数的同学不会选修心理学课程,而对于选修了心理学课程的同学来说,态度也会松懈很多,全然没有对于专业课的认真态度,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高校治安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数据分析之后发现在高校治安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上诉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因而,在分析问题的相应对策时,笔者抓住主要矛盾予以概述,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予以阐述。宏观上,先是从高校保卫、后勤等管理部门、高校安全教育、高校学生安全意识以及高校安全的法律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微观上则是就主要的具体问题分析了对策,以期构建合理的高校治安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是高校治安管理的掌控更具完整性和科学性。

  1.宏观层面

  1.1高校管理部门加强管理

  1.11学校保卫部门

  第一、建立合理的高校保卫部门领导体制。第二、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最后,采取民警入驻校园等措施,解决执法权问题。

  1.12高校安全法制机制

  由于高校保卫工作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高校保卫工作法律机制急需改革发展。

  首先:强化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责,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高校内部保卫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当地治安综合治理领导部门、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有关治安保卫工作的部署,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校园秩序管理和内部保卫工作制度。

  其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管理的有效举措,制定《校园安全法》。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代表说,为了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高校的稳定和安全,建议制定校园安全法。使得高校治安管理真正能够有法可依,使高校治安真正能有法律保障。   1.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1.21强化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

  培养高校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发挥家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通过父母的道德品质、志趣和学识去影响子女,教导与关爱并重,引导子女完善自身的人格,培养他们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其在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氛围下的安全状况。其次,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关安全意识。再次,高校在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已有所改善的基础上,要更趋完善。最后,要加强社会基本道德体系的建设,要求社会成员遵纪守法,坚定政治信仰,崇尚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1.22各大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于2013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提出新要求。

  一是,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最佳方式便是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对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把安全教育纳入常规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安全教育绩效作为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相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和规定,年终考核、评优评奖、晋升提拔都把安全教育的实绩作为一项衡量其贡献的指标。

  二是,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这不仅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安全教育的教师必须要足够专业,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安全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人文修养,要弘扬安全教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以保障大学生的安全为己任,要对大学生的关切、关怀,尊重学生,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方面的困扰,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2.微观层面

  通过调查发现,校内的治安问题多发,有的升级为刑事案件,具体包括:盗窃、诈骗、性侵犯、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自杀以及校内或校园周边交通事故多发,此外,群体性事件如学生游行、校外人员入侵等、火灾事故等都有发生。下面就几个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予以分析:

  2.1消防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个别高校消防监督尚未完全到位,消防器材过期、失效未及时进行更换的问题要予以及时落实。尽快建立消防台帐并做消防预算,及时向消防管理部分做相关汇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作出相应的举措。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寒暑假,要特别注意消防安全,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思想上绝对不能麻痹。要加倍辛勤工作,投入精力,付出汗水,做到要力争不发生火灾事故。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举措:

  一是,会同宿舍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全面的学生宿舍的用电大检查。

  二是,临时工宿舍、校卫队队员的居住场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敢抓敢管。

  三是,学校安排后勤人员对各种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防范。对设置在校区内的幼儿园要加强消防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四是,各校区要利用勤工俭学的名额,建立学生消防协管员队伍,配合各校区保卫办的消防管理和监督工作。

  五是,对检查的各类违章情况要记录在案,对严重违反和无视消防管理的,要予以曝光。

  六是,开展相关的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消防警示教育;在校内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活动,高校也可以安排组织进行一次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

  2.2盗窃问题应对措施

  一是,建议该校加大对非本校人员的管理力度,如建立自习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在每座教学楼的传达室设立管理员,要求本校学生出示学生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并记录在案。同时为外校学生办理临时出入证,以减少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教室作案的可能。

  二是,充分发挥监控录像等高科技设备的作用。监控部门要全天候即时监控,以便打击不法人员的嚣张气焰。

  三是,高校应普遍采用电子门禁系统,并统一由安全保卫部门的电子监控中心实行总的技术管理和人员调度,重要通道安装电子锁,师生凭电子钥匙(1P卡)开启,系统自动记载开启时间和使用者身份,确保万无一失。

  2.3校园交通管制问题

  高校校园的车辆越来越多,包括外来车辆、教师的私家车和将会日益增多的学生驾驶的车辆。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或者生活秩序,对进入校园的车辆,有权也必须进行有效管制。

  一是,进出校园的车辆要进行登记,并且需要出示相关证明件。对于校外人员驾驶车辆进出校园必须要说明事由。

  二是,对出入校园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管制,如:在校内禁止鸣笛;限速;还有就是按照有关规定停放等等。

  三是,高校必须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应对校内或者校周边涉及校内人员发生的交通事故。发生校园交通事故后,校方应该采取现场处理措施,积极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同时与各相关机关部门协调处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12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