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传承丝绸新文化 打造丝绸新王国

传承丝绸新文化 打造丝绸新王国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5000多年前,丝绸开始在中华大地散发出第一缕曙光,嫘祖首先发明了用蚕丝织布,此后的几千年中,中国的丝绸衣被天下,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符号,一个文化基因。


  今天,中国最大的丝绸企业――广东丝绸集团公司,整合丝绸产业的农、工、商、贸、研发和资本运营为一体,以卓越的产品为载体将中华丝绸文化扩张到全球五大洲、179个国家和地区。走进广东丝绸纺织集团(以下简称广东丝绸集团),一个国有丝绸纺织产业的振兴之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体制改革造就今日辉煌


  广州市东风西路198号,地标建筑广丝纺集团大楼在阳光下耀眼生辉。繁花绿树之中,出入往来的人们脚步匆匆;各办公室分区里,电话铃声声入耳,一派繁忙。这里,是南中国丝绸产业发展的智力和财力中心,掌控着南中国丝绸产业的发展脉动。


  2003年,广东丝绸集团珠三角区域总部建立;2007年1月,重组广西丝绸(集团)公司和湖南丝绸(集团)公司。2008年,占地区性8万平方米的广东丝绸高新技术产业园投入运营,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一系列丝绸产业的大手笔在这里谋划布局。南中国丝绸的产业版图由这里划定。然而,就是眼前这个庞大的丝纺帝国,在十年前濒临倒闭的边缘,当时的广东丝绸集团旗下85个并账单位中竟有84家亏损,利润总额-1732万元。广东省政府曾反复考虑是否取消它的丝绸专营政策并将丝绸产业退出国有领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丝绸产业做不下去了,从心理上接受不了!”曾经历那段历史的广东丝绸集团一位部门经理说,“从嫘祖到今天的我们,已经过去5000年了,丝绸和我们的精神世界血肉相连、是我们的图腾信仰、是我们文明的基因之一。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它倒掉。”


  丝绸产业到底走向何方,固然是个经济命题,但在这个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时候更是一个事关民族文化自尊心的命题。危急存亡之秋,蔡高声走马上任广东丝绸集团总经理。风雨飘摇的广东丝绸集团开始扭转颓势,走出困境。“无论我们大家在丝绸上附加多少感情因素,但都解决不了广东丝绸集团发展进步的难题,2000年的时候,广东丝绸集团已有起色,但距离彻底走出困境、进入稳定高速发展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第一个问题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作为局中之人,蔡高声对这家国企的“症结”了然于胸。


  蔡高声最终说服广东省政府对丝绸集团进行授权经营。2000年,广东丝绸集团开始根治国企的“致命硬伤”,强力实施下属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用主体重组、整体改制、抵押经营、整合重组、破产重组、建新租旧、关闭破产等7种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国有控股、参股、混合型所有制的格局。截至2007年,下属的85户企业,有80户改制完毕,改制面达94%。改制后的子公司国有持股比例一般为35%~60%,经营班子、骨干和员工各占有一定股份,实现了产权多元化的同时,也将经营班子成员、骨干和员工与公司彻底“绑定”,公司的兴衰和全体员工的命运被紧密连接在一起,一盘散沙变得同心同德。


  体制问题的彻底解决让广东丝绸集团迅速走上了快车道。利润总额从改制前的-1732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2亿元;国有净资产由2000年的不到0.18亿元增至2006年的4.65亿元,增值25倍;进出口总值由6.9亿美元增至23.3亿美元,成为我国最大的丝绸出口企业。2008年,广东丝绸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1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69位。产品覆盖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居全国丝绸纺织企业出口第一位。2007年3月,俄罗斯“中国年”国家展上,广东丝绸集团的产品作为中国丝绸纺织行业的唯一代表,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神舟六号等八大行业代表进入国家展中心展区,展示着中华锦绣的光荣与梦想。蔡高声,这位广东丝绸集团的掌门人,也被评为2007年广东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这位笑称自己差一点成为丝绸国企的“末代总经理”把广东丝绸集团做成全国第一,开启了一个振兴中国丝绸产业的新时代。


  七年中,广东丝绸集团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一个极限跨越,每一步的成长都在续写着中国丝绸历史的新篇。抚今追昔,沧海桑田。广东丝绸集团董事长蔡高声深有感触:“广东丝绸集团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是得改革之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唤醒了广东丝绸集团这家国有企业的无穷活力。面对成绩,我们首先应该感谢改革开放!”


  “发展涉及到数千万蚕农的家庭幸福”


  距广东丝绸集团总部千里之外的广西农民李旺财尽管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企业叫做广东丝绸集团,但他却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广东丝绸集团带来的效益。这些天,李旺财忙坏了,上一批新丝已经卖给了县城里的缫丝厂,家里的几筐蚕宝宝还在吐丝,县里的缫丝厂给的价钱“很公道”,李旺财说,“上一年签的合同,补高就低嘛,市场价低于合同价就以合同价收购,市场价高于合同价就以市场价收购。”李旺财所说的县里的缫丝厂,隶属于广西丝绸(集团)公司,而广西丝绸是广东丝绸集团在2007年1月份整合的丝绸公司之一,在重组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广西丝绸(集团)公司,就迅速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0多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扭亏为盈的广西丝绸集团,为它的蚕农带来滚滚财源,李旺财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仅养蚕一项就净收入20000元。而在上一年里,“镇上的缫丝厂根本没开工,产的丝全卖给上门收丝的小贩了,那些小贩给不上价格。”李旺财说。事实上,蔡高声早在十年前就预料到了对“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给农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当时在广东丝绸集团岌岌可危蔡高声临危受命时,他就认为,“丝绸集团是一个以‘公司+基地+农户’结成联盟的特殊产业,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集团下面几十家出口公司一头伸向国际市场,另一头连着种桑养蚕等千家万户,集团公司的发展涉及到数千万蚕农的家庭幸福。”


  仅在广东省,广东丝绸集团就为200多万蚕农人均年增收150多元,使广东省生丝产区195个贫困村、1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总吸纳直接就业人口达10多万。加上整合的广西丝绸集团和湖南丝绸集团,受益于广东丝绸集团的蚕农人口将达到几千万人。广东丝绸集团的兴衰与南中国千万蚕农的收入息息相关,广东丝绸集团兴旺,蚕农就收入增加,脱贫致富;广东丝绸集团衰落,蚕农就收入减少,陷入困顿。广东丝绸集团多售几米丝,农村就能致富几家人。与“三农”共成长,这是现实赋予广东丝绸集团的光荣责任,也是广东丝绸集团最朴素的社会责任观。


  金融风暴中的一枝独秀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纺织服装业陷入经营困难,然而,南国海滨的广东丝绸集团却一枝独秀,在萎缩的国际消费市场仍然完成33亿美元的出口订单,较上年增长10%。


  广东丝绸集团的三件“法宝”,使得广东丝绸集团面对金融风暴显得游刃有余。一是品牌影响力。旗下包括“丝丽”、“庄姿妮”等十余个品牌在国际上名声显赫,金融危机影响的是其他代工企业,而“丝丽”这样的品牌在风暴之中毫发无损。在2007年,仅“丝丽”这一个品牌,出口额就高达7000多万美元,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中高档品牌。二是自主研发能力。在市场上,没有什么比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更具竞争力,广东丝绸集团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的研发经费,每年推出1200个新款式、新产品,远超同行。三是进一步营销措施创新,广东丝绸集团在新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双发力。从2007年开始就主攻欧盟市场,2008年对欧盟出口增长了68%,对非洲出口增长60%,对东盟出口增长44%,对中国石油出口国的出口额度也有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国际金融海啸的蔓延带来的不仅仅是国际消费市场“蛋糕”变小,而且还让出口风险空前加大,也就是说,卖出产品后可能货款无法收回。市场相信的是实力,拥有超强实力的企业在市场上永远拥有主动权,所以这些风险并没有给广东丝绸集团带来困扰。任何客户,无论之前的信誉有多好,但要想从广东丝绸集团拿出产品,必须先将货款打入广东丝绸集团账户,“广东丝绸集团不相信赊销”。此外,广东丝绸集团的每一笔业务都购买有出口保险,基本上杜绝了货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同时,广东丝绸集团还对国内的代工工厂进行监控监督,严防预付资金被挪用,对代工工厂、物流、客户等进行全面梳理,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吹尽狂沙始见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面对金融危机,蔡高声胸有成竹:“金融海啸是大浪淘沙,淘汰掉的是缺乏竞争能力的企业,而广东丝绸集团只会精钢淬火,锋芒更利。世界经济形势的跌宕起伏有其内在必然的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丝绸集团无力改变这种恶劣的经济气候,广东丝绸集团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更有实力”。在广东丝绸集团的生产车间,全部生产线仍在满负荷运转,看不到金融危机给这家企业留下任何印迹。机器轰鸣,织机高速运转,一位女工满脸自信的笑意。在广东丝绸集团这样一个实力企业工作,金融危机距离她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她只知道“电视上天天说(金融危机),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至于减薪或停产,这位纺织女工似乎从未想过:“上边(工厂)天天催(生产)进度,怎么可能停产?刚刚发奖金没几天,怎么会减薪?”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当许多纺织企业纷纷裁员的时候,广东丝绸集团的员工拥有的是一份难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安得天下尽“广东丝绸集团”,大庇天下“劳者”尽欢颜!


  不朽的荣光:丝绸新文化的传承


  “广东丝绸集团,不仅仅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一件传承文明与民族复兴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国有企业的伟大使命,”蔡高声说。――商业的高度理性和在这种有些情绪化的叙述相互映衬下显得更加高远豪迈,更加光辉灿烂。


  传说中,“嫘祖始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丝、蚕、桑等文字和事件的记载。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汉唐之后,丝绸纺织技术形成完备的体系,两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产业形成另一个高峰,而广州从这一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端,一直延续近千年。每当谈起我们祖先这些独步全球的丝绸文明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当广东丝绸集团将一批批精美的丝绸交给外商时,我们无法不与浩浩荡荡的古商船队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联系起来。一切都顺其自然。历史是一种智慧之源,广东丝绸集团在营销它的精美的产品之时,从来都不忘传播悠久的丝绸文化。


  形而之下,这是一种品牌策略:就像人们提到牛羊时就联想到澳洲草原或者内蒙古大草原,提到汽车就想到美国底特律或者欧洲的德国。对于外商来说,未识中国先知丝绸。数千年的中华丝绸文化就是广东丝绸集团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无形资产。形而之上,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集体潜意识”,是对中华锦绣自我认同。在广东丝绸集团官网的五大板块中,丝绸文化被置于第一视觉范围内,广东丝绸集团对文化传承的自觉不言而喻。有人说:“三流的企业文化是自娱自乐,二流的企业文化是打打广告,一流的企业文化是输出价值观。”无疑,广东丝绸集团是一流的企业。


  一流企业从来不缺乏来自各方面的赞誉,翻开广东丝绸集团的荣誉榜,凝缩了一个卓越企业的光辉历程。2006年5月,全国总工会向广东丝绸集团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12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向广东丝绸集团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商务部向广东丝绸集团授予“中国外贸企业信用体系指定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中国企业联合会向广东丝绸集团授予“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广东省委省政府向广东丝绸集团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文来自《丝绸》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591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