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论文关键词]内地高校 通识教育 现状 问题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2008年5月11~12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发起举办了“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46所高校近150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等议题的研讨和交流。这次大学通识教育论坛是我国高等教育界首次由高校自主、联合举办相关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分享国内高校实践通识教育经验,促进大学本科教育的完善与改革。这标志着通识教育在我国,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探索、倡导到今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一、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
  
  目前从我国内地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意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的高校已经很多,但是真正实施通识教育的高校不多,仅是部分研究性大学。目前尝试通识教育的高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1999年教育部在32所大学中引入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一套新学分,通过开设新课程探索通识教育的可能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另一种是复旦大学的模式,从2006年开始,复旦的本科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院系,直接进入“复旦学院”学习,整体改变了本科的教学管理模式。wwW.lw881.com2005年9月复旦大学成立实施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机构——复旦学院,复旦学院汲取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培养的经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本科教育的改革起着探索和推进作用。复旦学院打破了原有的专业设置,把所有一年级和部分二年级本科生不分专业编入四大住宿书院进行教育、管理,这一模式全国首创。复旦学院借鉴世界一流高校住宿学院管理体制和优势,构建了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根据专业、国别地域、民族分散的原则编班和安排宿舍,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创造师生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
  但是,如果通识教育的实施仅体现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仅局限于部分综合选修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成效只满足于大学新生而忽略老生和研究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成才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很难实施,并逐渐失去向全国推行的可能性。通识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工,必须循序渐进,也不可能靠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程来解决,必须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学识拓展课程等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的;不仅仅靠各种科学知识的单纯积累,必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言论与行为统一的综合成果;不可能是单纯依靠自学自悟自得,必须要有榜样的教导和明师的引导等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只有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模式,才能解决当代大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和理想方向的问题,才能使更多通过发奋读书进入大学门槛的青年能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三个严峻挑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非常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另外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途径之一。通过打破传统学科领域的壁垒,通识教育能够向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知识图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读,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精髓,帮助他们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接受了通识教育训练的青年,人文关怀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人文精神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当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候,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回归。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上方能得以造就的。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推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提前实现了大众化,但是这几年就业形势堪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高校专业培养不可能紧随其后,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能力、健全的心智去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大力提倡通识教育,但是倡导通识教育需要认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心智训练、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通识教育所排斥的是被高度片面化和极端化的专业教育。学生学会以学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修养。学生在某一学术领域中所获得的精神探险的经验,会成为其终身受用的素质。即使他以后并不一定从事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活动,但他却可以是一个有学术精神的劳动者,他能够以一个学者的态度来思考实际的工作问题,拥有超越一般从业者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专业教育,就是一种贯彻着博雅精神的专业教育,它与通识教育的精神并无两样。通识教育是要造就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创新勇气与能力的善于思考和探索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通识教育并不绝对地排斥专业教育;反之,贯彻着博雅精神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也一定不排斥通识教育。
  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面对变换的世界,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通识教育为实现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和谐提供了途径,它既表达了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又给个人留下了选择的空间,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的各种挑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不会变的,即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

  三、关于实行通识教育的思考
  
  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渐形成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尽管每所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对于我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所有高校都有着共同的使命和义务。高校要努力为社会构建一种自己的大学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中,大学承担着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和创新、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新人的神圣职责;在这种理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它不受其他功利需要的排斥。高校要培养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的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之才。诚然,通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与特色一样,每个高校的通识教育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体现着自己的社会认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而所有高校不同的通识教育实践,则构成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
  从高校内部而言,推进通识教育其实是系统的改革,包括教育内容体系与课程结构的调整,涉及课程组织与选课制度建设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与能力建设等。所以,高校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规划,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安排设计合适的方式和实施途径。
  要解决实施中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必须从育人的角度综合考虑,把育人作为高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教育理念上明确培养目标是完整的人,在管理体制上要把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统一起来。目前的现状是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完全分开,缺乏统筹协调,学校教务处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工处制订的管理方案无法衔接,如对学生管得太多太死,太多的非教学活动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无暇顾及,疲于应付,从而难以从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高度去完整地规划和领导教育的全过程。第二,通识课程要有良好有效的“顶层设计”,在对社会形势需求和学生素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规律来规划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模块结构,制订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通识教育计划不是公共必修课计划,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通识教育计划之中,要强调课程结构的系统性,要开出足够多的课程资源,不能把学校现有的类似课程拼凑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学生选课的时间和自由度以及课程的可替代性。第三,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治学精神、人格品行和人生态度对学生起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专业分布、专业素质和对通识教育的理解直接影响到通识教育的效果,能否按照通识课程设计开设足够多的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都取决于教师。
  推进通识教育是持续不断的事情,我国内地高校实行通识教育的路还很漫长,而且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办法会在实践中逐渐成熟。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外在的机械模仿,应该注重实质性的积累。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能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如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那么其他方面的所有改革都不会有太大意义。如果在课程和教学方面能够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则其他外在形式上不一定要做大的变动,就能探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通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4).
  [2]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3]孟祥林.通识教育的理论探源、现实问题及我国的发展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05(1).
  [4]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5]余凯.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6]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27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