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探析—兼谈高校暴力事

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探析—兼谈高校暴力事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论文关健词:心理障碍幕力事件自杀事件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交友、谋职和工作等都造成具大的隐形危机。它也是高校幕力事件、自杀事件的根本原因。构成大学生心理津碍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原因、个性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对大学生心理津碍的探索、分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的接连发生,不禁使人们异口同声问道:“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处于“明媚阳光”中的人们无法理解躲在“阴暗”中的“另类”。人们惊讶之余又感恐惧,与这样的人共处一校、一班、一室是多么危险。怎样辨别、提防恶性事件的发生成了高校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究其校园“怪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者表现症状为:身体无名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川对全国十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患病率达20.23%,休病、退学的大学生中,心理障碍患者占30%。
探索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寻找其形成的原因,从而使高校工作者及家长和社会尽快地“纠其偏,扶其正”。调整心态,治愈疾病。把心理障碍所造成的隐性危害和显性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来自四个方面:家庭、个性、学校、社会。
一、家庭原因
“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心理分析学说最惊人的发现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儿童时受到的心灵创伤造成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这类心灵伤害一般由喜欢发号施令的成年人对孩子自然成长中不断施加的压抑造成。它通常与最能影响孩子的人密切相关,尤其是孩子的母亲。”
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认为,童年时的经历沉淀后流人潜意识中,正常人会把潜意识掩盖在附和社会规范的外表之下,而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把他们的潜意识暴露无遗,爆发时的情形如同火山决口,“沸腾的岩浆冲决地壳喷涌而出”。
在笔者十几年来任课与作班主任期间,观察到一些心理偏差者,也遇到个别精神分裂者。在作个别交谈,劝解其纠偏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偏差者多有以下家庭背景。
1、父母一方为心理疾病患者:这类学生多表现为偏执、自卑。思维偏离正常规道,自认为“在理”的事情,一味干到底,不管老师与同学的看法如何,并极力寻找多种理由,强调自己是正确的,“同学们全错了”,“老师,同学没一个好人”。
2、父母武断、教育方式不当:表现为自卑、自闭、压抑、伴有无名身体不适感。这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为独生子女。因家长期望值过高,曾经常催逼、强迫孩子学习功课,或勉强他们做不愿做的事情,如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学习。家长对孩子曾表示强烈的不满,致使这类孩子“有口难言”,“有苦没处诉”,只好生气时“出口转内销”。长此以往,孩子心理压抑,对父母无感情,对生活冷漠,不愿与人交流。眼前时常会莫明其妙地出现一种“黑洞”,并即将被卷人“黑洞”。
3、经济困难、父母无权势:表现症状为自卑、萎琐或自亢、好胜心出奇的强。一类人说话屏弱,形体不挺拔,无个性、无思想。克服困难的能力差,悲观厌世时,有自杀念头;另一类人却事事处处想压倒同班同学,同舍同学。容易猜忌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把自己和同学看成是敌对关系。稍有矛盾就会大发雷庭,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在与同学竞争的过程中,常常精神紧张—又想超过同学,又怕不能超过同学,被人耻笑。因此,竞争结果反而不理想,转而又垂头丧气,责怪自己。他们总是处于不愉快的状态。同学关系很差。
4、不暴露家庭情况:多为人际关系敏感者。表现为表情不友好,眼光阴沉,有时伴有邪恶,戒备心强。与人交谈时心神不安,眼光游移,问及家庭及朋友时,多以谎言搪塞。这类人最易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或离校出走,或更“出格”。
二、个性原因
1、气质:气质的概念源自古希腊时代,医生兼学者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前460一前377),首次提出体内血液说。五百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len,约130200)发展了这一学说。从古希腊沿袭下来的四种气质类型一直沿用至今:(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
2、性格:“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拉丁文"xpaktnp”意指经由雕刻所留下的印痕、标志、记号。德国心理学家克拉格斯(lklages,1872-1956)在论述性格时,认为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气质、情绪和意志等三个方面,西方的教材多把人格(personality)和性格(character)用作同义词。德国心理学家捷因(th·ziehen)把性格解释为“个人的,比较恒定的一般情、意反应的总体”。我国的教材中一般把性格确定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和气质是个性结构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
人的性格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复杂的。个人性格的各个侧面是相互联系的。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格的不同侧面。个人性格主要是由婴幼儿时期的生活环境(家庭)及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实践环境(学校)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但同时,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性格发生变化。
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抑郁质和多血质学生,其气质特征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抑郁质表现为:内向、单调、孤独、敏感、怯懦。他们很少外露自己的感情,对生活中的挫折体验比一般人深刻,对已受到的伤害长久地感到痛苦,难以忘记。多血质表现为:敏感、情绪不稳、喜交友、易激动。对已发生过的挫折忘记地快,情绪太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变脸太·决”。

上述两种气质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注、爱护和鼓励。
三、学校原因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晚期,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循着分化—矛盾—探索—统一—转化和稳定的模式进行的。”
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一分为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二者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是自我探索,通常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自我探索:(})学习方面。常联系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同学的学习成绩,以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思考,形成对自我能力及智力的肯定和否定。(2)社交方面。从外貌、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社会威信方面,以及自身是否能引起异性的关注与好感来勾画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3)前途方面。通过对身边社会现象的认识,对个人未来前途、社会角色、人生价值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4)通过以上的自我探索、确定自己的社会价值,“人们看我有几斤几两?”
矛盾冲突给大学生们带来内心的痛苦与不安。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与不安,他们会努力挣扎,使两个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统一起来。挣扎的结果往往向两个方向发展:(1)积极的统一。按照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实环境的要求,逐步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协调,努力完善自我,弥补不足。不去作自己根本实现不了的事情。(2)消极的统一。一类是“虚假的统一”—强调客观原因来原谅自己的不足,以此解除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时常感到外界的压力,又无勇气改造自我。虚假的统一将导致自我意识处于软弱无力的状态,容易产生心理疾患和行为错乱。自杀者多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类是“消极的自我意识统一”—以理想自我为依据,当理想与现实不能统一时,力图改变现实自我以符合错误的理想自我。高校暴力事件的主凶多属于这一类型。
自我意识的统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统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经过自我意识统一的大学生将会有重大变化。积极的统一使自我意识向健康、稳定和乐观的方向发展,行为富有建设性。而消极的统一则使他们向阴暗、烦躁和悲观的方向发展,行为富有破坏性。
现实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一般院校,都普遍存在着一些心障诱因。
笔者近期对所授课的200名外语系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题为“你认为哪些因素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下设校园氛围;基层管理;教师心理知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宿舍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一内容下面留有空白,由学生任意填写,十分钟后收卷。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因素主要有:
(1)人们嫌贫爱富;
(2)长相好,穿戴好的人自信;
(3)学生干部得意;
(4)谈恋爱者行为过火,给旁观者造成压力;
(5)无有效的心理咨询中心(热线)。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中身材和容貌不佳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者极易受到心理打击,产生心理不平衡,容易形成自卑、自闭、抑郁和焦虑。如不能遇见富有爱心及懂得心理知识的教师或学生工作者,给予其细心而持久的“积极心态”引导,这些不良心理症状会向坏的方面发展。
有关基层管理的回答比较尖锐:

(1)只倚重学生干部,对一般同学不闻不问;
(2)评选奖项时不够民主,不够公平;
(3)集体活动搞形式主义,少数人出风头,“平民”学生很压抑;
(4)因为对集体不满,所以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经过交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在评优,挑选学生干部时,不是按其学业和品德,以民主的方式由学生选举、推荐产生,而是由“学管人员”“钦定”。学生干部一当四年,一些学生总在“管”别人,而大部分学生总在“受管”。在双方的心理上形成一种“矛盾关系”。“钦定”学生干部的倾向,使一部分“机灵”学生迅速学会了“拍”,而广大的诚实群体则感到“头顶泼下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致使大家对集体活动、公益事务、人际关系交往感觉冷摸,“没意思”,后者会出现以下现象:抑郁—不顺气,不顺心;焦虑—上进心受打击,情绪波动,难以安心学习;恐惧—恐惧系、班奖项评比,恐惧选班干,恐惧“失望”。
对于教师心理知识一栏的问题,学生在问卷中写道:
  (1)部分教师以分数要挟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他们卑视,从而更不愿学他们的课了。
(2)对于学生的提问,态度生硬,使学生感到自己很笨。
有这样一个事例:某班一学生出现狂躁、摔东西、破口大骂眼睛所见的老师和同学,不睡觉并到处乱跑等现象时,教辅人员不知该学生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却对其“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达两天之久。自己累得“力不从心”,还延误了学生治病的时间。
教师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即如此,应了解“心灵”,否则,如何去建造心灵的“大厦”。
对于教师的人文关怀程度,在问卷中,学生写道:
(1)大部分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根本顾不上与学生交流,更谈不上关怀;
(2)部分教师太累,表情疲惫,情绪浮躁。
平心而论,在“学术腐败”的风气影响下,在同事“年产十多篇论文”的压力下,部分教师确有浮躁情绪。“急急忙忙上课,忽忽忙忙走人”,下课后赶紧回家搞自己的“科研”。
在“你希望教师作哪些改进?”一栏里,学生答道:
(1)多带笑容,不能有嘲讽的意思;
(2)充满活力,与学生的心靠近点;
(3)幽默一点,乐观一点;
(4)公平竞争,不偏袒,不整人。
从以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笑容、幽默和乐观的情绪对学生的“课堂心理”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暗示作用,促使大家愉快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充满活力会很自然地促进双边交流,而教学交流也是一种心理交流;心理相通了,才谈得上心理关怀。而公平竞争更是一种正确的心理导向,它让上进的人更上进,让落后的人“心服口服”地想迎头赶上。
在宿舍管理方面,学生写道:
(1)宿舍氛围不够友好;
(2)离家远的同学有孤独感,节假日有压抑感;
(3)丢东西成风,舍友互相猜疑,没有安全感;
(4)乱倒垃圾,乱泼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缺乏自信和自豪感。

从以上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宿舍的氛围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宿舍即“学生之家”。除上课外,午休、晚休及节假日,舍友们都生活在一起。按每天8节课算,除去宿舍外交际,应该说,每天有一半时间都在宿舍。舍友的不友好,常丢东西现象,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膜。而交流受阻会使人感到压抑,“家里人”的戒备心会使“心灵”孤独,容易产生了矛盾,却不易消除矛盾。心理实验证明,肮脏的环境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现象。
四、社会原因
自然人和社会人是人的两大属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时期的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关注较多,会主动地把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从而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且会参照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电视及媒体人物,力图将社会期望内化为自我品质;这时的大学生,自我体验复杂而强烈,自我情感体验内容丰富,对35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懂憬、自信、舒畅、紧张、急躁等。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大。成功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也有可能自傲、目空一切;失败时,易灰心、悲观、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消极、否定情感体验。自我体验呈敏感性和情景性特征,即情绪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情景中,对自我产生一种想象式、灵感式、非逻辑的体验,容易一下子陷人“幸福”或“悲哀”之中。
这一时期的自我体验常会同时产生两极反应,即自卑感与自尊感同时出现。一方面对自己抱肯定态度。好胜、不甘落后。成功时,会由衷地喜悦;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持否定态度,自我卑视。失败时,心情难以平静。自卑感严重者会达到自毁的地步。
同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又自我设计愿望强烈。许多痛苦和不安都围绕着自己到底应该做怎样一个人的问题。他们独立自主的意向突出,逐渐在心目中确定一个新的自我—独立的自我。喜欢独立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并采取独立行动。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依照以上自我情感体验特点,积极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并进行积极地自我设计和采取行为。而心理障碍者则可能消极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误人歧途,并消极地设计自我,参照、学习社会及书本和媒体中的阴暗角色,并采取独立行动,有时后果不堪设想。
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于:
1、社会风气有缺陷。部分媒体猎奇、猎艳,刊登一些不健康的“新闻”,并给予非客观的评价;网上垃圾泛滥,严重误导年青人的“性趣”;假话、假货、假文凭使学生浮躁、心理不平衡;影视中的暴力、凶杀、恐怖景象吸引、刺激学生,并对其产生诱惑力。
2、社会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学生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因而没有相应能力去适应,由此导致一些无形但又深层的心理冲突。
3、就业形势紧张。随着高学历的普及,本科生的就业率受到威胁,某些专业的就业情况已呈饱和趋势。本科生普遍有“前途焦虑感”。而考研不仅关系到本人的专业实力,也牵涉家庭经济状况,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其梦想。
4、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呈多元态势。混乱的价值观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如官员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公款吃喝、以权谋私;婚外恋、傍大款;贪图享受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36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