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历史、现状与

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历史、现状与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作者:王贵成 张明雷 夏玉颜

  论文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并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已成为高教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整理归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将兴,必重师而贵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与认识。教师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其教学能力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主力的情况下,在我国致力于走教育强国、建设创新性国家,力争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政治背景中,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停滞发展阶段(1966-1976);改革发展阶段(1977一现在)。各阶段由于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各阶段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本文着重介绍恢复发展及改革发展阶段的相关情况,从中归纳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
这一阶段,我国全面学习苏联模式,高等教育实行统招统分的政策。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专业人才,尤其是工程专业人才。专才教育的目的导致教学中过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教学内容的讲授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尚未兴起,统一分配的政策使得高校普遍忽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特别是精英教育中培养的青年教师,均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但管理模式的静止、单一、封闭等使得该方面的评价较少。对教师的评价,基本是以主观定性评价为主,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改革发展阶段(1977一现在)
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大学的功能逐渐由以教学为主转向了教学与科研并重,最终走向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全面兼顾。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量青年教师的引人等诸多因素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降低。从而使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探索。
1.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全国的各项事业都处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之中。恢复高考后人校的大学生也开始毕业,步人工作的行列。这一批人中,进人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是经历过风浪洗礼的时代先锋,他们承载着老一辈教师开拓前进的希望和重任。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通过整理归纳,这一时期的研究情况如下: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王刚、刘露茜、袁世鹰1等人,或是从青年教师的重要性出发,或是从现状的调查出发,在各自论文中都论述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和方法。西安交通大学还设立了相应的研究基金,以鼓励青年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研究与提高。2)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及构成还未明确提出,但已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如王勤、丁康源逗等人在其论文中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进行了一定的论述。(3)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还未成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但是在具体评价中已有所涉及。如某大学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评议卡》中有教学方法的评价。
2.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扩招前。20世纪90年代是高校新、老教师交替的时期。这一时期,大批老教师面临退休,而中年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难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历史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青年教师的肩上。与此同时,高校对教师科研的要求逐步提高,科研与晋级、工资等挂钩的制度导致青年教师不能安心教学甚至不愿教学,即便是进行教学工作,也是敷衍塞责。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质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开始增多,具体内容如:(i)继续关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措施的研究。如娄延常、乐可锡、刘继虎、王蓓、郭艳丽等人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多有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的措施与途径。(2)开始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如周耿娣、晏焕平、郭晓红、包玉华等人,都纷纷撰文,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构建。(3)评价方面仍未有对青年教师的单独评价,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开始出现。如陈玉馄在《教育评价学》中论述了教师评价的职责评价模式、认知发展模式和活动评价模式,其中就谈到了教学设计评价、教学技术评价等内容。同时,也有学者开始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如其木格,峻峰在《高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指出: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中应包含有教学能力,它又包括了完成教学工作量状况、培养各类学生状况、开设专业状况、承担课程状况、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3.扩招至今。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有了飞速发展,大批青年教师进人高校任教。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青年专任教师(35周岁及以下)人数已上升至48.52%。他们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眼高手低的毛病,这已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引起世人的关注。
这一时期,我国人世成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使竞争日益激烈。最终所有国际间的竞争都归结到人才的竞争,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由此就对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研究态势表现在重视提高措施和能力构成的研究,并呈现出新的局面:)提出能力培养、提升的保障机制研究。如章新、高宏等人在各自文章中都提出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措施所需的保障机制,以确保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虽然没有明确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单独评价,但教学能力的评价已渐趋明晰化。如王孝玲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中提出的教师评价指标中教师素质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含有工作能力指标,而教学能力仅是三级指标,其后就没有细分指标;王景英在《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课堂教学评价,其中有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其下包含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与板书)、激励的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应变能力。王京文等人在《基于多元评价模型构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中将教学能力作为业务素质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为教学态度、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能力、教学研究等内容。同时,也有个别学者提出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单独评价,如冀桐,廖传景,朱浩亮等在论文《改进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策略》中,就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发展的脉络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大致得出建国以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工作的发展脉络为:
1.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措施的研究贯穿始终。对青年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基本保障。这是历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普遍话题。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研究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者人数的逐步增多,二是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各学者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观点与看法,逐步从统一走向了多元化。
3.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日趋明朗化。从各时期的文献来看,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是逐步开始并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重点也是从最初的单一的培训到后来的评估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的进一步多元化。面对多样化人才需求、多样化院校共存的局面,要对不同院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统一评价已绝非可能,也不科学、更不符合常理。不同类型院校、不同学科及专业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能力应该有不同的构成要素,评价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方法。这就需要研究者基于具体的视角来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评价,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工作的进一步独立化。我国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在20世纪中期出现至今,其研究已比较成熟。在此之后,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该领域内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事实上,只有当此评价工作独立之后,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才能有其应用的载体,才能取得研究的效果和价值。这一独立化同时包含了两个独立化:一是要将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对象;二是要将教学能力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总的评价内容,再分成若干级评价指标将其具体化。只有这样,评价才有针对性,才有可行性。
3.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进一步参与化。在对具体文献研究时发现,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除部分一线教师外,还有很多行政人员,他们多数都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托和支撑,因而他们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力度和可信度。这就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学者积极加人到研究队伍中来,以此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确保研究成果的广泛适用性。
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由外缘性向内生性的变化。研究中我们也发现,青年教师的相关研究论文比较少,多数是行政领导等决策者的论文。这种来自外部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把握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不足和要求。他们是从宏观的培训、引导上进行的把握。而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如何提高,如何培养、培训,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来自基层的信息是最宝贵、最真实有效的。因此,应督促、鼓励青年教师投人到教学能力的研究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探索自身提高的措施,这才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这种自发的、发自青年教师内心的研究,即内生性研究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多鼓励、倡导的研究方式。
5.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分段化。按照本文所指,青年教师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他们从开始工作到35岁,这将近10年的时间内,其教学能力,在每个年龄段的发展是不同的。每个阶段,其教学能力的构成应该有不同的要素,每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也应有所区别。因此,研究人员应该科学划分年龄段,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有区别地进行研究。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仍很不成熟。还需要更多学者的不断探讨、深人研究,不断督促、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5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