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律知识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律知识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 要:

关键词:
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今天,加强公民法律道德意识建设势在必行,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一些道德法律的教育,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牢固树立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律知识呢?我认为从两个大方面来考虑。
(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的原则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 法律知识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的使学科法律知识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律知识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有必要将各个学科中蕴含的法律知识有机的进行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的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在此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原则
  教学是一项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将法律知识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他要求教师要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中并明确渗透的是哪方面的法律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达到何种理解程度。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统计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在统计活动中要向学生渗透交通规则知识,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知道违反交通规则是违法行为。”
  2、灵活的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科,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适当的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育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律知识的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来选择渗透的法律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例如在渗透“交通法则”这一目标是,各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教学是让学生了解绿灯行,红灯停,过马路走斑马线,了解行走时要靠右等等,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能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模仿按照交通规则行走。到三四年级时,又可以渗透在学生有限的能力之内如何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到高年级又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违反交通的坏人作斗争,能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则,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遵守交通法规,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能向有关部门举报。让法律来制裁他们。
  4、激发趣味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律知识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其中教学难点是2月份的天数,2月的天数涉及到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进而又要知道区分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这几个知识点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学生容易顾此失彼。于是,我就用一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这篇故事中学生也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故事发生在2002暑假,牛某,因口角纠纷,把小李打死,被依法拘留。在审理过程中,牛某的家长通过关系把牛某的生日原本是1984年2月29日改成1985年2月29日,这样到2002年暑假牛某还不到18岁,可以按未成年人处理。本来这一切可以瞒天过海,可是当法官看到牛某的简历时,一下子看出牛某的生日存在一个重大的破绽,立刻派人仔细调查牛某的出生,果然是有人利用职务之便枉法徇私私自改动了牛某的出生日期,查实后,牛某按成年人故意杀人罪判处,同时私自改动牛某生日的人也被依法处理。同学们知道破绽在哪吗?请同学们当一回法官说一说,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有讨论年龄是不是错了,有的讨论刑法规定的,有讨论年份、月份的,这一课堂设计充分把学科教学和法律知识渗透有机的融为一体。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适时的渗透了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制概念。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律知识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法治的教育。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渗透法律知识。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学完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人口问题后,学生对全球资源日益短缺担心起来,知道了资源短缺和人口增长有关,联系到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在小孩子心中妈妈生孩子是非常高兴的事,怎么会和违法联系在一起,但是通过今天学习的知识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会使孩子们懂得不是所有的妈妈生孩子都是合法的,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太抽象, 但是从孩子身边生活出发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就容易得多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口问题概念。联系实际渗透法律知识,应该让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自然认同,在学语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也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律知识,会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在设计情境中渗透
  在教学中适时设置情境对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礼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骆驼和羊》、《小壁虎找妈妈》、《珍珠鸟》等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感受到美的情感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课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这样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上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律知识的绘画、工艺、雕刻…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快乐的游戏中渗透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的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Yellow Light. Wait! Green light. 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语,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做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cross! Turn 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设计的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在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吗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室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获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小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脏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十分重要,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73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