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谈知识经济与道德教育终身化

谈知识经济与道德教育终身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21世纪,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知识推陈出新,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道德终身教育。道德教育终身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主体创新的必要保证,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道德教育;终身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是时代发展赋予每个人的任务和职责,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获利方式,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存在方式,同时还是教育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都是手段,道德终身创新才是目的,即合道德目的亦即合道德终极标准。
  一、道德教育终身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道德教育终身化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道德教育终身化即道德终身教育,它是指人从胚胎形成时期到死亡为止期间整个一生以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为主的教育。也就是说道德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过去的传统道德教育只是学校道德教育,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随即宣告道德教育也就终止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命不息,道德教育不止。从教育哲学层面而言,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终身教育则是人恒久存在的方式,即人恒久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是社会恒久存在的文化机制。而道德是人和社会存在的获利方式。总起来讲,道德终身教育就是人和社会恒久存在的获利方式。终身道德教育的起点在胎儿,终止于死亡。关于胎儿早期道德教育最有影响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日本井深大著的《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本小书竟有8处介绍胎儿的品德教育的内容[1]。另一本是日本木村之一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其中也有20余处介绍胎儿品德教育的内容[2]。《礼记》中的《学记》篇有句名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studies carried out later than the best time, though with diligence and painstaking efforts, can achieve very little.)。” [3]可见,早期道德教育何等重要!
  道德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是全息统一的。从概念内涵与外延考察,终身教育是大概念,道德终身教育是小概念,终身教育包含道德终身教育。一般认为,终身教育就内容而言包括德、智、体、美、劳、技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道德终身教育包括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事实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彼此成为不可分割的全息统一体,正像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德是每个人成人、成才的方向和灵魂,就好像箭头一样,而才(知、智)如同箭杆。箭头浓缩了箭杆的内容,箭杆包含了箭头的因素,二者谁也离不开谁,一旦彼此分割,箭也就无法射中靶心——创新目标了。从人的全程发展来看,道德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是相同的,都是从生到死的全程教育。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是相互渗透的、彼此不可分割的,道德终身教育离不开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也不能没有道德终身教育,仿佛箭头、箭杆彼此不能离开一样。因为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息统一。
  (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道德学习终身化
  从教育学、学习学、自学学的角度而言,道德学习终身化即道德终身学习,它是指人从胚胎形成时期到死亡为止期间整个一生以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为主的学习。也就是说道德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过去传统道德学习只是学校道德学习,学生离校步入社会道德学习就终止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从教育哲学、学习哲学、自学哲学、道德哲学层面而论,道德终身学习就是人和社会恒久存在的获利方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主体、改造主体的实践方式。终身学习起于胎儿大学止于老年大学。关于胎儿大学,目前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关于老年大学——银色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人才资本学的广泛研究。道德终身学习与道德终身教育相匹配,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是平行并列的两个重要的新概念。
  道德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是全息统一的。从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看,终身学习包含道德终身学习。一般认为,终身学习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学习。道德终身学习包括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等非认知因素的学习。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全息统一。终身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健康学习、品德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其中品德学习就是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美国学者斯特恩曾经指出:“除了健康与品德,人生再没有什么比知识更可贵(nothing in our life, after health and virtue, is more estimable than knowled

ge——l. sterne,u.s.a.)。”[4]由此看出,健康知识的学习占首位,充分体现重死、尚生、善德、幸福、发展的道德原则。其次是品德知识的学习,人们都把它视为人的第二生命。彼特拉克说,“只有道德才是永恒的名声”[5]。一个人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好,名声也坏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消失。故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是人们永远追求的自修目标。首先做好人,然后才能做好事。这就是道德终身学习的全部意义。再次是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终身创新的需要,上述三种知识都得通过道德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来完成。
  (三)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道德创新终身化
  道德创新终身化即道德终身创新,它是指人从生到死一生中道德不断更新以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式。比如,农业经济时代人们重义轻利,工业经济时代重利轻义,知识经济时代义利并重。这是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道德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新。从个体发展角度而言,每个人从生到死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由量变发生质变;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而发展变化。比如,文革时期,人们普遍成为政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成为经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则是道德的文明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道德终身创新实际就是道德创新终身化。道德终身创新实质是人类恒久的生存发展获利方式,即人的终生存在方式,也是终极关怀方式。
  道德终身教育、道德终身学习都是人的终生存在手段。道德终身创新是人的终生存在目的。道德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道德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都是人的生存发展手段。道德终身创新与终身创新都是人的生存发展目的。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独特的存在体系或存在获利方式。道德终身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先锋作用上,人才学大师雷祯孝指出:“人才的先锋作用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人民性和创造性):第一,他们以自己的创造成果(政绩、著作、发明、艺术……)对社会发生直接推动作用(创造性)。第二,他们以自己创造的人品,思想方式和方法,道德观念、个性、气质、生活方式、感情方式等人的新价值影响他人,改变他人,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模范、师表,这样便形成人才群马当先,人民万马奔腾的人类进化的动态图景(人民性)。”[6]
  二、道德教育终身化是主体创新的必要保证
  社会为什么要对每个公民实施道德终身教育与终生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呢?原因就在于道德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是人才道德创新的恒久保证。如果对每个公民不进行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那么,人才道德创新就失去了“能源和动源”,因而人类也就失去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失去了人的终极关怀。正因为人需要生存和发展,才必须进行不间断地道德终身创新实践活动,创造人类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道德终身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达到道德目的即道德终极标准:“增加每个人和社会利益总量”[7],以此来保证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保证人才的恒久创新实践活动,就必须对人类每个成员进行道德终身教育,让他们道德终身学习,以此来保证人才终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中寻找人生幸福、体验人生幸福、享受人生幸福;在创新中体验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在创新中实现人的终极关怀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为什么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创新前面冠以“道德”二字?绝非为了创造新名词,而是由于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因为道德教育制约着科技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巨大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给人类带来了喜悦和健康,带来了长寿和幸福,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科技不论其威力如何之大,终归还是由人创新出来的。人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广义的道德)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制约,那么,科技发展的后果就变成不利于人类存在的杀人魔鬼,至少是加大了科技的负作用。科学技术之所以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的长寿和幸福,正作用之所以大于负作用,就是因为道德在制约着它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因为道德教育符合人类的道德目的即道德终极标准:“增中每个人和社会利益总量” [7]。总而言之,道德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着制约作用,对科技发展方向起制约作用,它还符合人的终极目的。故在道德终身教育、道德终身学习、道德终身创新中冠以道德二字,其中,道德对所教、所学、所创内容起方向作用、统帅作用、灵魂作用,这就是人为万物之灵之根由。
  人才为了保证恒久的道德终身创新,就必须相应地实施道德终身教育,从事道德终身学习,以此来满足道德终身创新之需要。因而社会也成为教育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这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人性需要层次不
断升级造成的;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

来越快造成的;三是由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的终极关怀造成的,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趋势造成的。
  三、道德教育终身化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
  道德终身教育过程就是道德终身学习过程,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全息统一的。所以,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都是人才创新充电的唯一有效进路,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兴起的特征不断提升每个人的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哲学境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终极关怀。
  (一)道德终身教育与道德终身学习需要立法推广
  在知识经济时代兴起之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制订推广终身教育法和终身学习法。1965年,郎格朗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议题,1972年,富尔在年报告中首次提出:“终身学习”议题。时过30余年后,我国于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8]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教育法,更不能因为在我国古代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的“胚形”,而忽视了在我国推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思想与古代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无论在内涵的深刻性上,还是外延的宽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面向21世纪,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道德终身教育,终身学习、道德终身学习的体系,逐步实现道德教育终身社会化、道德学习终身社会化,把道德教育型社会、道德学习型社会、道德创新型社会融为一体。道德终身教育与道德终身学习需要立法推广,否则道德终身创新就会落空。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公正、平等、人道、自由、重死、尚生、善德、幸福、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没有这些道德原则和法律做保证,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就是一句空话,仅仅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因为道德终身教育和道德终身学习实质反映的是每个人终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学习权。文化上的不平等是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平等造成的。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很难说是一个民主的、公正的、人道的、自由的、重死的、尚生的、善德的、幸福的和发展的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我们把社会治理的道德体系确立为:民主、公正、平等、人道、自由;把个人治理的道德体系确立为:重死、尚生、善德、幸福、发展;把道德教育内容和任务确立为:民主观教育、公正观教育、平等观教育、人道观教育、自由观教育、重死观教育、尚生观教育、善德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发展观教育。目的是为了人的道德终身教育、道德终身学习和道德终身创新,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通过道德终身教育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道德终身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终极关怀的必由进路。作为个体,道德终身教育就是指道德教育终身化或全程化;作为人类,道德终身教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永恒化。道德终身教育实质就是人终身存在的获利方式,人类永恒存在的获利方式,即人和人类生存和发展获取利益的获利方式。它还是人类脱离动物界作为最高存在、最高价值的实践方式。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9]道德终身教育是人类摆脱兽性具有人性的独特实践方式,因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实践。所以,道德终身教育也就成为人获得人性远离兽性终身永恒的实践方式,换言之,也就是过符合人性生活的终身实践方式。道德终身教育可以不断地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终极关怀。“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创造力的解放。” [10]道德终身教育即道德终身创新。道德终身教育(学习)是手段,道德终身创新是目的,即符合道德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增加每个人和社会利益总量”[7]。人就是在道德终身教育、道德终身创新中不断提升其人生境界,实现其人生终极关怀的。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要学会做人(立德)、学会学习(智能)、学会生活(幸福)、学会创造(立功)、学会不病(求优)、学会不亡(立言),在这一系列“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生的功利境界(常人道德)、道德境界(贤人道德)、天地境界即哲学境界(圣人道德),[11]在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过程中,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终极关怀。“即对于人类生存的终极理想、终极意义的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终极意义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哲学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如何达到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境界,并使他们所设拟的终极理想能够深深的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具体地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提出的自由观念是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是对于扬弃异化劳动的社会状态的一种构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终极关怀或终极理想,曾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其

强大的意义支撑,它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一代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通过自己的斗争去实际地超越当时的直接现实,朝着这一理想的目标前进。” [12]
  参考文献:
  [1] 井深大.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m].骆为龙,等,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7-13.
  [2]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刘和民,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45-185.
  [3] 礼记(英汉对照本)[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48-50.
  [4] 文伟.中国学生英语赠言寄语示范大全(英汉对照版)[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4.
  [5] 门里牟.学海探宝:第2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6.
  [6] 雷祯孝.中国人才思想史(上)[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43.
  [7] 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5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4.
  [9]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0.
  [10] 张世欣.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97.
  [11] 冯友兰.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66.
  [12] 陈晏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16.

论文网在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8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