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探析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假设

探析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假设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教育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教育变迁和世界潮流,它包括现代教育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教育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等。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从政策角度看,它既是教育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又是追赶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为和过程。文章简要讨论了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事实和理论。  教育是一种力量,是国家繁荣的一种软实力。人才是一种资本,是民族兴旺的一种硬资源。教以立国,学以立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已有40多年研究历史,但迄今没有统一定义。

  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部门是社会领域的一个部门,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关系紧密。教育具有二重性:公益性和商品性。教育现代化受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本文简要讨论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假设,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和事实

  教育现代化大致始于18世纪,是教育变迁的一种形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是紧密相关的。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沿轨迹包括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相应地,教育现代化的前沿轨迹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表1)。

  表1 教育现代化的两大阶段和六次浪潮

  浪 潮 大致时间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注 释

  第一次 1763~1870 世俗化,科学化,实用化,大众化,发展义务教育 第一次教育现代化

  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

  制度化,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次 1870~1945 法制化,标准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

  第三次 1946~1970 民主化,电气化,普及中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第四次 1970~2020 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质量,普及高等教育 第二次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

  普及高等教育,终身学习

  第五次 2020~2050 终身学习,信息转换器,知识和信息无障碍获取

  第六次 2050~2100 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学校和教育形态将发生巨变

  (一)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教育现代化第一次浪潮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德国和法国等走在前列。18世纪初,德国(普鲁士)就开始推行强迫义务教育,建立实科教育和师范教育。19世纪初,德国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柏林大学,实行管理自治,提倡学术自由,强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自由,提倡教学与科研的统一。随后,还成立了一批工程应用科学的高等学校。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出自然教育思想。1763年法国人拉沙洛德出版《国家教育论》,提出教育世俗化。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了多个教育改革方案,强调教育是公共事业,要求国家举办世俗学校,对全国教育实行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1802年法国颁布《公共教育基本法》,随后确立国家教育体系,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教育管理模式,同时保留教会学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重视中等和高等教育。

  教育现代化第二次浪潮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扩展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等。德国1872年发布《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并要求年龄不满18岁的在职青年接受职业补习教育。英国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1891年实行免费初等教育,1902年实行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918年要求各地大力发展中等教育,提出普及中等教育的目标。法国1882年推出初等教育法——《费里法》,规定教育的非宗教原则和义务教育制;1883年规定高等学校按专业设置院系,随后实行了“中立、义务、免费”三大原则的教育改革;1933年决定实行中学免费教育。美国1880年后成立了各类职业中学,1918年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862和1890年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建立农工学院;1940年美国共有高等学校1800所,学生150万人。1900-1950年期间,许多工业化国家普及了初等教育,开始普及中等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的进程(表2)。

  表2 美国等五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国家 小学普及率/(%) 中学普及率/(%) 大学普及率/(%)

  1870 1900 1950 1900 1950 1970 1950 1970 2000

  美国 100 100 100 6 49 84 18 47 71

  德国 - 100 100 - 17 - 3 - 49

  法国 100 100 100 3 24 73 4 19 54

  英国 46 100 100 3 54 73 2 14 59

  日本 - 79 100 2 70 87 6 18 48

  教育现代化第三次浪潮主要内容包括普及中等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等,义务教育的时间延长到九年,有些国家如法国等延长到12年。各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但教育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学校管理,包括中小学和大学,都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会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成员来自各界,包括学生和教师,旨在实行民主管理。

  教育现代化第四次浪潮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提高教育质量,倡导终身学习。由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扩大,人们发现学校传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教育观念、学习观念和生活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教育现代化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这是一种预测。信息转换器实现人脑与电脑之间的信息转换,知识和信息能够无障碍获取,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学校和教育形态将发生巨变。

  (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事实

  教育投入的事实。在过去300年里,公共教育投入增加,教师质量和待遇提高,教育设施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公共教育和人均教育费用增长,学生人均经费增加,中小学生师比下降,部分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等的中小学教师获得公务员待遇等。

  教育过程的事实。在过去300年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不断发展。19世纪部分国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世纪普及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年限延长。20世纪后期,部分国家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等。

  教育产出的事实。18世纪以来,成人识字率提高,青年识字率提高。19世纪以来,成人平均受教育年数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延长。20世纪以来,中小学生毕业比例提高,辍学率下降,教育效率提高。20世纪,教育的经济回报、社会回报和个人回报得到充分肯定。

  在过去300年里,教育行为、结构、制度和观念持续变化,教育形态从传统教育、学位教育到终身教育,教育管理从非规范教育、标准化教育到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从黑板教育、电化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等;教育变迁是高度不平衡和不同步的(表3)。

  表3 2000年世界教育水平的分布

  项目 公共教育投入/GDP/(%) 小学普及率/(%) 中学普及率/(%) 大学普及率/(%) 成人识字率/(%) 平均受教育年数/年

  高收入国家 5.3 100 100 62 99 10.0

  中等收入国家 4.3 100 70 17 90 6.3

  低收入国家 3.2 95 44 8 58 4.4

  世界 4.1 100 67 22 79 6.5

  二、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三种理论假设

  教育现代化理论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部门理论。目前大致包括三个集合:经典教育现代化理论、两次教育现代化理论和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经典教育现代化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经典教育现代化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涌现出一批教育现代化的论着,例如,“南亚的教育现代化”(Kirpal 1971)[1]、《日本的教育现代化》(Hiratsuka 1978)[2]和《埃及、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穆斯林教育的现代化》(Saqib 1983)[3]等。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教育现代化有大量研究。迄今为止,经典教育现代化理论尚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它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集合(表4)。

  表4 经典教育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方面 基本内容

  定义 教育现代化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教育的世俗化、理性化、国家化、专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和普及化等,它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程 教育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表现为物质、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的变化,包括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等。教育现代化包括三次浪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50年代以来。

  结果 完成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现代教育的特征被归纳成经典教育现代性,包括平等性、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专业性、社会性、公益性、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等。

  动力 经典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

  模式 经典教育现代化的模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有不同特点。

  参考资料:顾明远1998[4];褚宏启 2000[5];于冬亮,严 丹 2008[6]; 尹宗利 2009[7].

  (二)两次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般而言,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变迁。在18-21世纪期间,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何传启,1998),[8]教育现代化同样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教育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教育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的教育向工业社会的教育的转变,第二次教育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的教育向知识社会的教育的转变。

  顾明远和薛理银[9](1998)认为,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三种社会教育在人员、财物、结构和信息四个维度上有不同特征;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具备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获得了现代性;具备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这两个过程没有空间的制约,只有时间的顺序;各国教育的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是这两个过程的现实的、具体的表现。

  刘晖和熊明(2007)认为[10],教育现代化从18世纪末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农业时代教育向工业时代教育的转变;第二次是工业时代教育向知识时代教育的转变。

  胡卫(2007)认为[11],第二次教育现代化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2)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3)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平台。(4)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促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5)我们将面临教育国际化和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的挑战。各种教育资源正在为全球各国的学校所分享。

  张廷亮和尤敬党认为[12],教育现代化是指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其主要特征是教育普及化、终生化、个性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可以分为一次教育现代化和二次教育现代化,二次教育现代化是与第二次现代化相一致的一种教育发展(周稽裘等,2009)。

  (三)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

  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教育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我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13]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表5)。这里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包括教育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内容。目前,关于第二次教育现代化和综合教育现代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表5 广义教育现代化理论的结构

  分类 理论 主要内容

  一般理论 核心理论 教育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

  分支理论 分阶段理论 第一次教育现代化,第二次教育现代化,综合教育现代化

  分层次理论 世界,国家,地区等的教育现代化

  亚领域研究 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教育环境的现代化

  分专题研究 学校,教师,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的现代化

  分系统研究 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的现代化

  相关理论 其他现代化理论 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反思性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

  其他相关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生态教育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1.教育现代化的定义。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系统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教育系统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教育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教育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国际分化和国家分层等;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是教育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教育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可以发生地位转换。

  教育现代化的外延: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行为、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和教育环境的现代化,包括学校、教师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包括教育参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包括教材和课程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成就、教育效率和教育回报的现代化,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体系、教育法规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包括分段教育现代化、分层教育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等。

  一般而言,教育现代化包括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从学位教育向终生学习的两次转变,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教育普及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公平,学生素质和国际教育地位的变化等。从政策角度看,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平,以及追赶或保持这种先进水平的行为和过程。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系统的一种变化,很显然,并非所有的教育变化都属于教育现代化。一般而言,有利于教育普及、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教育变化,才属于教育现代化。

  教育发展包括教育增长和教育进步,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发展、教育转型、国际教育竞争和国际地位变化等(表6)。国际教育地位指国家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国际教育地位的变化包括四种情况:保持世界教育的先进水平、与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不变或扩大。

  表6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模型

  项目 内 容

  假设一 教育增长指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参与率的提高。

  假设二 教育进步指教育效率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公平和学生素质等的提高。

  假设三 教育转型指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从学位教育向终生学习的两次转变。

  假设四 国际教育地位变化指国家教育投入、教育参与和教育产出等的国际地位变化。

  推论一 教育发展 = 教育增长 + 教育进步 + 教育增长×教育进步

  推论二 教育现代化 = 教育发展 × 教育转型 × 国际教育竞争和国际教育地位变化

  一般而言,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变迁,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的促进因素。教育现代化是个人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2.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和全球的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教育现代化的前沿轨迹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教育现代化两个阶段(表7);第一次教育现代化包括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四个阶段;第二次教育现代化同样包括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四个阶段(图1)。第一次教育现代化包括三次浪潮,第二次教育现代化也将包括三次浪潮(表1)。

  表7 广义教育现代化的两个阶段

  项目 第一次教育现代化 第二次教育现代化

  时间 约1763~1970年 约1970~2100年

  内容 从封建教育向公共教育的转变 从学位教育向终生学习的转变

  教育投入 公立化,社会化,集中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电气化,专业化等 信息化,网络化,生态化,多样化,国际化,流动化等

  教育过程 大众化,平等化,世俗化,理性化,实用化,科学化,民主化,体系化等 终生化,学习化,柔性化,个性化,开放化,创新化,体验化,动态性,公平性等

  教育产出 高效率,工业社会的合格公民等 高质量,知识社会的高素质公民等

  现代性 第一教育现代性:公共教育,科学教育,正规教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等 第二教育现代性: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网络教育,开放教育,普及高等教育等

  副作用 压抑学生个性等 信息鸿沟等

  第一次教育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的教育向工业社会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向初级现代教育、从封建教育向公共教育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非正规教育向正规教育、分散教育向集中教育、不平等教育向平等教育、专制教育向民主教育的转变等。它的特点包括专业化、理性化、科学化、电气化、民主化、制度化、标准化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等。

  第二次教育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的教育向知识社会的教育、从初级现代教育向高级现代教育、从学位教育向终生学习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工业化教育向信息化教育、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课堂教育向开放教育、刚性教育向柔性教育、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转变等。目前它的特点包括信息化、个性化、开放化、国际化、创新化、高质量、普及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将来还会有新变化。

  如果说,第一次教育现代化是初级教育现代化,是从传统教育向初级现代教育的转变;那么,第二次教育现代化就是高级教育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教育向高级现代教育的转变;两次教育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教育现代化。22世纪教育现代化还会有新变化。

  3.教育现代化的结果。教育现代化的结果包括教育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不同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结果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两次教育现代化的结果是不同的(表7)。一般而言,第一教育现代性的特点包括:公益性、科学性、专业性、标准性、民主性、平等性、社会性、法制性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等;第二教育现代性的特点目前包括:终生性、学习性、网络性、生态性、多样性、开放性、国际性、二重性(公益性和商业性)和普及高等教育等。

  教育现代化的结果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两次教育转型的完成,二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三是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四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变化,五是教育制度和观念的发展,六是国际教育体系和国家教育地位的变化。

  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部分国家达到和保持世界教育先进水平,成为教育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教育发展中国家(包括教育中等发达、初等发达和欠发达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流动。一般而言,教育发达国家大约占20%左右,教育发展中国家大约占80%左右。

  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完成第一次教育现代化,实现从传统教育向初级现代教育的转型;完成第二次教育现代化,实现从初级现代教育向高级现代教育的转型;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教育的先进水平,成为教育发达国家或缩小与国际教育的差距。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完成第一次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教育投入、教育参与和教育效率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进入第二次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中等教育普及率超过80%,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40%,信息化教育已经起步等。

  4.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在不同层次、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有所不同。

  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包括创新、交流、竞争、适应、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政治发展、文化变迁、科技进步、全球化等。

  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机理包括创新驱动、三新驱动、创新扩散、创新溢出、双轮驱动(图2)和竞争驱动等。

  5.教育现代化的模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和模式是多样的,受经济水平、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现代化有三条基本路径:第一次教育现代化路径、第二次教育现代化路径和综合教育现代化路径等。教育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模式。

  综合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广义教育现代化的一条基本路径,它包括两次教育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向终生学习的转变,包括科学化、标准化、民主化、信息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并持续向信息化和终生化的转移,包括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育公平和国民素质的改善、国际教育竞争和国际教育地位变化等。

  综合教育现代化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一条路径,它包括教育行为、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和观念的变化,包括追赶和达到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实现综合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教育投入、教育效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世界教育现代化大约有300年历史,教育现代化研究大约有40多年历史。但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仍然有限,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现代化实践。

  我们注意到,世界现代化前沿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超越以往任何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教育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胜负手。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现代化,教育要先行。教育现代化,需要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加强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9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