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中国建筑教育浅思

中国建筑教育浅思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关于建筑教育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多是教师或是建筑师,方向自上而下,不免会忽略一些最真实的声音,笔者是一个经历了建筑学五年本科教育,现在正在读研究生的学生,对建筑教育有着切身的体会,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大批学生的声音。

  笔者就读于山东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学制五年,在烟台大学建校之初就设立了建筑工程系,由原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著名教授朱畅中先生担任建筑工程系第一系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系陈浩凯先生担任副系主任分管建筑专业。1990年,学校单独设立建筑系,由陈浩凯先生担任建筑系第一系主任,2010年3月,学校撤销建筑系,成立建筑学院。

  笔者于2007年入校,2012年毕业,在校就读五年中,郝曙光老师任系主任,郝曙光老师是东南大学刘先觉先生的研究生与博士生,深受东南大学教育的影响,故在烟台大学任系主任期间,沿袭东南大学教学传统。

  其实东南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就与瑞士苏黎世联邦高工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年轻教师得以赴瑞士学习进修,年轻教师的“瑞士经验”很快反馈到东南大学的设计教学中,先是一年级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逐渐扩展到高年级。

  笔者在烟台大学所受的教育,实质上依然是“布扎”(Ecole des Beaux-Arts,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之谐音)式的建筑教育:大一时的素描、水粉、水彩美术训练;从大二到大五一共十二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课程作业。

  “布扎”建筑教育的本质是把建筑作为一种与绘画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素描和绘画训练在“布扎”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后人们对这种“布扎”式的设计训练称之为“图画建筑”。从字面上的解释,它是对图面表现的重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设计就成了图面构图的游戏,忽视建造的基本要求,成为只供挂起来欣赏的绘画。

  再来谈谈十二个课程作业,虽然到了三年级,笔者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建筑设计,但是从思路上仍然没有跳出“图画建筑”的窠臼,“图画建筑”代表了一种设计思考的方法,作为“布扎”教育的直接结果,它对于笔者的影响比想象的还要根深蒂固。在我们传统的设计训练中,不自觉地在培养一种特定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教条的功能主义、注重外观形象的形式主义,以及表现至上。笔者的这十二个课程设计作业以建筑的类型来排列,从别墅到影剧院,先简单后复杂,面积规模不断扩大。每个设计的程序先是根据某种既定的功能关系图解来凑“平面”,等功能关系合理后再把建筑立起来,根据不同的杂志上抄袭来的形式给建筑套上一件外衣,最后选一个最佳角度画一幅表现图。

  就笔者个人而言,这种设计方法让笔者无法对“空间”这一概念有更深的理解,“空间”臣服于平面化的功能关系,丧失营造、组织空间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的缺失恰恰在于营造空间意识的薄弱。实际上,利用手工模型来推动建筑设计,推敲和营造建筑空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手工模型相比较数字化模型有重力感,而相较于二维的平面、剖面图纸则更加直观。笔者的本科学习阶段并不重视手工模型的制作,这在学生塑造空间意识方面是一种极大的缺失。

  从对手工模型意识的淡薄这一点来看,笔者的本科以及国内的一大批建筑院校急需更新新的建筑教育方法。而在这一点上,南京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是较为超前的。他们采用的是“建构设计方法”。

  基于对当代建筑师设计工作方法的观察,“建构设计方法”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展一个以模型操作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总共包含四个阶段,即概念、抽象、材料和建造。

  概念,就是如何通过模型材料的操作来获取一个空间概念。依据模型材料的形式分为体块、板片和杆件三大类。

  抽象,是指以单一的模型材料来制作的模型。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用前一阶段获得的空间概念来组织空间、结构和功能。

  材料,是指以多种模型材料来制作模型。多种模型材料的运用为建立更为丰富的形式秩序提供了可能,如区分结构和围合、水平要素和垂直要素以及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等。

  建造,是指从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或从构思形式到建造形式的转换。建筑材料和建造的研究是借助于模型材料和大比例模型来实现的。研究的重点在于在处理建筑材料的组织――构件在水平面的拼接与纵深面的层叠的同时如何使得原先的空间概念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基于上述教育方法,在研究生的前半年,笔者依然有课程设计作业,具体项目是一个九班幼儿园,在这次的训练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手工模型的制作,每一次汇报都以手工模型的表现形式来陈述方案,用模型来推动设计。在建筑空间的探索方面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正是在一块块纸片的粘合搭接之中,建筑空间便非常直接地展现在眼前,通过对模型的修改,得以对空间进行推敲、琢磨。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塑造意识。

  事实证明,我们对“布扎”建筑体系的认识长期以来停留在“风格”的层面,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到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到民居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再到当前的各种流行样式,这些建筑外观形象更替转换的图景基本上构成了一部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历史。可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形式主义的传统能够在中国历久不衰的原因正在于建筑院校传授的“平面功能→结构柱网→立面造型”的方法。这一完全依赖图面操作的方法的本质是将建筑的外观问题与建筑的功能和结构问题分开来解决,从而为风格的设计创造了条件。而我在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那套“体量模型→空间模型→结构模型→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法为实现空间、功能、结构和外观统一的建筑从操作程序上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保证。在这一方法中,建筑的外观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处理空间、功能和机构问题的结果。

  就笔者个人而言,新的设计方法,也就是“建构设计方法”要比传统的“布扎”式的设计方法对笔者更有启发,但“布扎”设计理论中关于平面构图(用今天的术语也叫空间组织)的方法仍然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在保留原有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之上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们在建筑教育领域才有可能出现独立思考;我们的建筑院校才会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建筑人才;我们全部的建筑人才会推动我国的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86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