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探索“大后勤”模式 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探索“大后勤”模式 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大后勤”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成都理工大学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总务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科学谋划改革推进思路,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分级分类推进改革,在探索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后勤改革的缘起

  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后勤几乎全部采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运行,此时的成都理工大学几乎没有产业经营的一系列概念,后勤的发展全部依赖财政拨款,后勤的宗旨就是单一的为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受当时经济体制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学校要正常运转,后勤职工的编制就几乎至少占到全校的三分之一的规模,更不用提庞大的财力支撑和投入,学校领导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后勤事务所束缚。在这一个时期,也称作“大后勤”,即是以计划干预和行政命令为手段,特点是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统一、僵化、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结果是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招生规模日趋扩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多年积累的诟病已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而后勤社会化改革特殊的节点在这个应运而生。在这一轮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结合后勤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普遍采用两种改革模式,一是坚持学校负责后勤管理,引入市场化的要素促进后勤模式的改革;二是采取外包服务的形式,直接引入社会力量介入后勤事务。成都理工大学则采用的第一种模式,其初衷是达到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形成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两者之间的“甲乙方”关系,其目的促进学校后勤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办面貌和办学活力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将后勤的管理与经营两大职能进行了剥离,但受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彻底,真正的制约机制最终没有形成。从一点可以说明,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互相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事情,工作有重叠、交叉,关系犹如学校的左膀右臂,真正的“甲乙方”关系没有形成,那么监督机制就犹如无米之炊,形同虚设。进入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竞争的日趋白日化,现存的后勤模式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逼迫学校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解后勤发展瓶颈的难题,高校后勤改革在经历了十多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洗礼后将再起航。

  二、后勤改革的华丽转身

  坦率的说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体制剥离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及职能不清晰等因素,又形成了新的矛盾壁垒。在后勤管理的方面,学校曾经希望后勤服务集团承担“运动员”的角色,而原后勤管理处承担“裁判员”的角色,但实际履职上来讲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原后勤管理处承担大型维修职能,而后勤服务集团也承担维修职能;原后勤管理处管教职工住房,而原国有资产管理处也承担管理公房及部分住房的职能;原来涉及后勤事务的部门,都有开发资源,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职能的重复形成了管理的真空,资源的分散导致了浪费,服务质量的下降形成了弊病。

  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要在这轮改革中立于潮头,而后勤服务恰是一个不起眼但又最息息相关的要素。高校办学规律证明,后勤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工作都息息相关,如果说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一盘棋局,决策者如不能下好后勤这一子棋,那么整个棋局必定是死局。问题倒逼改革,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必须精准发力抢抓后勤改革发展的先机。

  (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

  学校以改革体制要效益,以整合资源促收益,大手笔推动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在2014年3月启动的机构调整过程中,撤销了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装备处,调整了后勤服务集团、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公司的部分职能,新成立总务处、实验室与装备管理处。学校统筹国有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和经营开发三方面工作,有力破除了制约后勤制度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改革工作运行模式,明确职能定位

  拓展思路,明确定位,以分级分类改革为突破点,以精细化管理为落脚点,创新了管理运行模式:一是在管理层次上,实行决策、管理、监督与服务保障、日常事务、经营开发相互分离的原则,学校总务处主要行使管理、监督和相关决策职能,后勤服务集团主要行使保障服务职能,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行使经营开发职能。二是在职责关系上,实行服务保障职能与经营开发职能相互分离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房产管理、水电气基础设施规划等职能划入总务处;校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修缮管理、服务职能及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划入后勤服务集团;商贸服务、运输服务等经营性的职能划入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三是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按年度依据相关规定向学校上缴相关收入。四是在监督管理模式上,总务处代表学校行使对后勤服务集团的监管,代表国资委行使对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管,形成完善的外控监督机制。五是在人事管理模式上,以核编和总量控制为基础,后勤服务集团自行招聘外聘员工,可委托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为签订合同,并以劳务派遣的方式派往后勤服务集团工作。   (三)改革服务评价体制,实行服务质量考核

  后勤的根本在于服务,随着新的服务评价体制的建立,服务质量的考核量化,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后勤服务集团的改革上,强化了“服务”的根本,在增加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适当“瘦身”原来由后勤服务集团管理的经营性资产统一移交资产经营公司,从此不再承担经营开发的职能,而对后勤服务集团的考核就只有一项指标,那就是“服务”这样的调整解决了以往的后勤服务集团在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破解了“服务”与“发展”的两难问题,使后勤服务集团能集中精力、集中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在做好对后勤服务集团量化考核目标工作的同时,将经营性的商贸资产、运输资产、产业等资产划归资产经营公司统一运营,破解了原来学校经营性资产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而在考核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新财务制度并参照学校周边业态的实施,强化对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考核、经营管理考核等情况,形成了完整的外控风险制约机制,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增值。

  三、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深入推动后勤管理改革

  “大后勤”改革是对过去后勤管理模式中与当下发展不相适应要素的变革,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首场战役。职责的明晰,形成了各职能部门都在各自范围内做事,靠机制形成约束,按制度管理,不失职、不越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后勤工作焕发出崭新活力,而在实践工作中,新机更制突显强劲动力:

  一是统筹谋划后勤改革发展,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展开,既抓战略制定,又抓工作推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先后修订、出台了《成都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成都理工大学后勤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维修预案(试行)》、《成都理工大学后勤服务经济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都理工大学后勤集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试行)》、《成都理工大学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成都理工大学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后勤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二是科学管理,按章推进工作开展,既注重工作的决策,又注重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形成较强工作合力。多年的后勤弊病倒逼改革,而破解难题的核心在于理顺关系,通过“权力清单”的制定,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工作划定边界;通过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规范,重塑了以服务为主的导向,建立了面向师生员工、面向过程控制、面向效能提升的后勤保障体系,使日常工作做到流程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事业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后勤工作的规律,充分梳理实际问题,既抓工作主线的长治久安,又抓点面结合的立竿见影,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破解难题。现阶段,初步探索出了教学区内家属院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国资效能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有效路径;开通24小时后勤服务热线“84077110”,搭起了师生员工的“连心桥”;立说立行,立即整改了校园破绿种菜、家属区饲养家禽、宿舍楼道违章堆放杂物、整顿了出摊占道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肯定。

  四是打破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开发格局,既统筹谋划校园市场资源的配置和业态分布,又着力建立校园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校园文化和校园经济的双重效益。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全部收回了各单位掌握的经营性资产,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规划和开发,对一部分无规模优势、产业发展不协调、管理不规范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坚决予以关停,注册了成都理工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商贸分公司,并依法取得了《烟草专卖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令商贸经营更加符合国家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保证校园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的应运而生,取得了实效,赢得了支持。

  五是实践探索永无止境,既要强化创新体制,又要树立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决心和信心,确保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的推进并非易事,很多人都在质疑今天的改革是否是昨日的重现,诸如“总务处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总务运行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驶相关决策、管理、监督职能,下设综合管理科、国资管理科、后勤管理科、产业管理科、房产管理科” 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似乎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但经过梳理发现这与之过去的概念已经发生质的突变。可以说,这次改革保留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适应当下的发展运行机制,同时强化了大总务的宏观和大局管理,职能定位更加明晰,决策、管理、监督和服务、保障、开发分离,更突出强调职能的转变,即管理职能与事务性工作分开,将决策和执行分开,将监督和执行分开,逐步搭建起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综上的一些实例已经证明这一改革是着有成效的探索。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后勤改革永远没有休止符,面对已进入深水区的后勤改革,问题还将随着发展不断呈现,必须有着锲而不舍,精准发力的状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和创新。

  成都理工大学全面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坚持“建设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全方位追赶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教育升质量、科研上水平、管理出效益、开发获收益、党建结硕果”的价值定位,一手抓后勤工作服务保障机制,促使服务保障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一手抓后勤工作的经营开发机制,促使经营开发工作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探索“大后勤”改革道路上,为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事业科学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1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