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浅析加强诚信教育 优化职业发展环境

浅析加强诚信教育 优化职业发展环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诚信教育;职业发展环境;和谐
  论文摘要:本文从“诚信”的传统文化内涵分析入手,以“诚信”与个体职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为主线,阐明三者之间互动的基本特点,力求探索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氛围之下的个体职业发展途径。

  诚信教育是一个社会整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和谐与未来的发展。诚信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具有整体性和全程性,必须时时处处进行,人人事事关注,没有止境,与生命相始终。二是它具有层次性,诚信教育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生的每一个困惑,每一次磨练都促使个体境界日日更新。三是它具有潜在性,指向未来,是幸福人生现实效果的重要背景和支撑力量。教育更多的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为人生的理想培养人,在现实职业生涯和功利获得中我们必须用坚实的心理和道德去支撑、去诠释我们生命中每一个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我们才可能把握正确的方向,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一、诚信的基本内涵
  “诚,信也。诚,真诚,真心。”(《说文解字》)“诚者,自成也。”(《中庸》)“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荀子·乐论 》)中国传统礼仪教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人真诚的为人态度,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建立真诚无伪、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个体内心的真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延伸、扩展,人心中善的光辉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自身真诚的态度赢得他人信任,这种及时反馈又加强了互信的基础,互信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这样简明的思想指导下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古代教育要求个体以内心的真诚为起点,并将这一态度扩展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方面,包容万物,顺从天地之道共同滋养万物、和谐万物的自然关系,将人的内在价值提升到与大自然和谐一致、浑然一体的自由审美境界,在道德上通过对自身和万物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超越“小我”,将自我融于自然,融入大道。社会生活中人与事关系合理的推移变化也必须以内心的真诚为基础,其结果是在外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内砥砺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高尚品德,使自己内心人性的光辉洒向社会,在人生的境界上实现不断的超越。在这种自身修养完善、人际间高度互信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各种行业、职业的发展具有了巨大空间和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诚信的社会功用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内心的真诚与外在言行的一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持。从个人的角度,诚实守信可以使我们实现自我的统一与和谐,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与他人实现有效沟通,增进感情,提高家庭的稳定感和幸福感,这种力量延伸到企业、社会,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和谐稳定的,我们一切创造利益的活动在这种系统内才能有效运作,最终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我们不仅受环境的影响,我们还在不断生成新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就是我们新的幸福生活的起点。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才能凸显出人类实践的主体性,把握实现幸福前景的方向。
  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的基础,还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遥想令人振奋的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汉唐文化,汉代文化的质朴,唐代文化的豪迈都从骨子里透射出人们内心对他人的信任和自信,大信不约,言必信、行必果和谐地指导着人们的交往生活。伦常关系中“朋友有信”的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普遍有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时有耳闻,淳朴的民风、稳定的社会交往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在强大社会诚信基础上的各种金融行业以及相关的衍生工具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中国古代的钱庄、纸钞、汇票,包括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完整的商业发展模式和运转系统。这一切无不依靠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资源——诚信,私人与私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家族事业依靠原始血亲之间的信任精诚团结,勤俭奋斗,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一个个奇迹。
  今天,个体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都不再是我们的老熟人、亲戚或朋友,而是需要我们随时了解的陌生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建立稳定信任关系的难度迅速加大。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信用是建立大量经济合作关系,产生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如果不是抱着必须履约的态度对待人与人缔结的各种契约,那么无休止的法律纠纷,惊人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就难以避免,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将因为自己的不诚实而遭受巨大的消耗,每个人都会深受其害,筋疲力尽。在当今时代,诚信的做人态度是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不能做到诚信,如何真正融入到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诚实守信也非常重要。试想,如果我们的财务和销售人员不能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那么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制度成本,设立大量的防范性制度规定,这在工作方面增加了程序,增加了费用。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普遍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如果企业内部成员间的信任氛围都很难建立,又如何谈相互激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企业间的诚实守信氛围如果不能有效建立,互相挖墙脚的现象就会增加,恶性竞争就容易出现,能够使双方获益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企业间整体生态关系难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生态圈效应难以发挥,大多数经营者只能在过度和无序竞争中惨淡经营,难以享受到彼此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乐趣和利益。在这种状况下,再高明的管理理论也没有用。这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状况。

  三、诚信教育的实施途径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不仅要与人真诚交往、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还要有实现这种关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文化传统的智慧,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关系寻求新的途径。
  首先,应该从历史智慧的结晶——文化传统中寻求。文化传统使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我统一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持,在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自我,反省自我,找出历史和现实之间联系的逻辑,寻找出道德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的微妙规律,用以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体实践。
  个体的成长过程要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诚信教育一直是个体终其一生、不可间断的教育,在不断接受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并形成人生观和人生信念。诚信教育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人性的光辉以照亮自己的内心,照亮别人,在彼此照亮的过程中温暖对方。我国古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思想在其丰富的内涵中不断向每一代继承者传达着做人真诚、止于至善的信念,其中包含着对他人的信任和对人类美好前途的期望。一个人也只有在坚信自己追求美好理想价值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价值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体会人生价值得以升华的审美境界。自我与他人,内心与外在,现在与未来在变动不居的时空场景中通过不懈的人生感悟为有心人所融会贯通,哲学、审美层面的解读与现实功利层面的运用也有相得益彰的默契,向人生更高精神境界的奋斗在人类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其动力也不会衰减。无论在家庭、学校、企业中,其高尚的思想、善良的行为都足以支持与他人的合作,背负他人的希望,在充满自信和信任他人的氛围中不断发现、实现自我,共生性地支持他人、欣赏他人、激励他人,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欲立己者立人,欲达己者达人”,自觉地将自我与他人,小我与社会的大我融为一体,在他人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明天。即使我们一时还不能达到人生完美的境界,我们也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行为准则,以自己对他人的尊敬和爱心维护他人的成长,最大限度地为他人的成长铺平道路。
  其次,提高现代人协调现实环境的能力。人的发展与环境高度相关,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科学技术延伸了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并使人类获得了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容易使人类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懈怠于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而正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并通过心智的琢磨为人类驾驭自身品行、合理控制物欲提供了坚强的支持。人们的优良道德需要内在不断地生成,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断地磨练,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
  个体的道德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社会的整体道德氛围强化着已有的道德倾向,而这种倾向关系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幸福,社会大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中的分子都有责任关注社会道德的发展,并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保障其健康发展。企业的教育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许多人在企业中不仅要获得生活资料,还要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高人生境界的精神食粮,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简化为简单的技能培训。个体离开父母的家庭独自开始营建自己的家庭时所需要的是全面而丰富的、有品位值得追求的生活理想和实现这一理想的态度、思路、方法、手段。它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零星的、不定时的夹生饭的喂养,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稳定信念、善良情感、忠于职守的劳动者,无论从哪方面讲,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再次,诚信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统一协调于人内在的高度和谐,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追求的全面平衡。内心需求实现的平衡使人们具有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信任使个体获得了稳定感和价值感,而这些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小伊,刘红斌,陈晓梅.关于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齐蓓.当代大学生的“软实力”及其培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艳瑾.另辟蹊径构建企业诚信——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j].商业研究,2005,(1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6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