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浅析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

浅析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倡主体间平等的、对话式的交往,为解释我国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教学不只是实现某一种技能或是获取某一些知识的工具,它本身应该具有价值性、意义性和发展性。交往行为理论给我国教学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哈贝马斯可以说是当代享誉盛名的大思想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领袖,他秉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批判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正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而创造性地实践新课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把人的行为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他认为“工具行为”是按照技术规则进行的,而技术规则又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它是工具性的,策略性的,它涉及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哈贝马斯针对现代西方社会目的合理性对生活世界的入侵造成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他试图用交往合理性来拯救当代人类的精神危机。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用以下四点简单介绍一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哈贝马斯提出了“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概念作为分析框架的基础。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政治和经济系统过程,它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人们在系统世界里受这一逻辑的支配。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方面,人们在生活世界中的行为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是交往行为,人们在交往行为中所达到的相互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促成了文化的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和人格的形成。
  第二,哈贝马斯把人类的社会行为划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是指主体间遵循着有效性规范,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是在建立共同价值规范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平等对话。
  第三,哈贝马斯依据兴趣在认识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三类: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兴趣和解放的兴趣。解放的兴趣是人们对自由、独立和主体性的兴趣,其实质是一种理性反思能力。
  第四,交往行为实质上是主体之间没有任何强制性的交往与对话或者商谈的关系。语言的表达必须具备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是主体间由对话产生的“相互承认”和“相互信赖”的“认同过程”。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教学不只是实现某一种技能或是获取某一些知识的工具,它本身应该具有价值性、意义性和发展性。那么,究竟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追求价值理性,旨在培养完满人性的课程目标
  教育教学应当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终极目的,学生的完满人性和价值实现是第一位的。所谓的客观、静止、法定的知识技能仅仅是教学的物质载体,离开了鲜活的学生个体,根本就无知识技能可言。教师要具有“人”的意识和“人”的信念,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尊严、价值和意义为根本宗旨,一定要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以增加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倾向,将学校教育的本质真正定位于培养具有完满人性的人。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二)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课程内容
  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天然的联系。生活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主体间交往行为展开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教学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动的日常生活,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课程内容,突破传统的单调的课程内容,把具有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健康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课堂,以适应每个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潜能运动。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来看,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经验知识的占有,更应该关注学生“实践的兴趣”和“解放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反思批判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合作形成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四)和谐的学习氛围,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李森(2005)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接收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平等主体之间诚实的对话,其中语言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对我们重新认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相互契合的共通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独角戏”,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彼此真诚的倾听和接纳。
  因此教师要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具有“普遍的有效性要求”,真正与学生融洽在一起,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真正创建一个师生情、学生情、教学情相互融合的情感场境,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汇聚、思维碰撞、思想交锋、情感融合。
  (五)评价促进发展,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看,教学评价应实现根本性的功能转变。过去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纯用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是从学科角度、成人观念出发的,其实质是将学生看作独立于评价体系的“物”,没有考虑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学习态度、习惯、情感表现以及交往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哈贝马斯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自我反思批判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要更多地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个体成长为标准,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指导和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自己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和调节,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释我国教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给教师的教学认识和实践提供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交往价值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从而在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导自己的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郑召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7).
  [4]殷朝晖.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我国德育建设的现实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3,(5).
  [5]胡继渊.学习人本化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7).
  [6]耿永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2007,(4).
  [7]赵蒙城.交往视野中的课程理论刍议[j].教育科学,2003,(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79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