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探讨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探讨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改革开放30年来,涉农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新型农民的要求日趋迫切,对于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生产技术的提高有了更深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拟在分析我国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现状、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教学的的发展现状


21世纪初,我国农业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这种发展趋势,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现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増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说明,21世纪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招生与分配制度、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及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中职教育在市场人才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涉农专业尤为凸显,这其中教育教学的问题更值得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1.对涉农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认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涉农中职教育,不难看到,人们对涉农中职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颇,对职业教育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受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可以说很少或者没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特别是教育内部冲撞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冲撞的影响,导致“普高热”高烧不退,职业教育招生严重不足。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综合化程度不够


课程设置的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和职业对劳动者从业素质的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产业结果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进行相应变化。目前,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和规范性,即使是省级农业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上往往也是大学课程的翻版和压缩,没有离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学科体系模式。目前,许多院校都是按照学校自身的条件而自行设计课程。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不仅大大降低了专业设置的规范化程度,还使人才培养规格难以得到保证。有调查发现,各地农业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一少三小”的倾向,即综合化课程很少,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比例过小,人文类课程比例过小,选修类课程比例过小。这种课程结构不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材版本比较陈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载体。据调查,中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使用普遍滞后,教材更新不及时121。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教材主要来源有四大类:一是教材体系过多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内容偏多、偏细、偏深,且绝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缩写本或者在其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増添删改,缺乏地方特色;应用中专或者大学教材,二是许多新设课程,特别是综合性课程,缺少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对口”教材;三是多数传统课程的教材修订不及时,内容陈旧;四是教材编写、出版周期过长,导致部分教材“新书不新”。


4.综合实训环节簿弱、产教结合不紧密


近几年来,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虽然重视加强了实训教学环节,陆续制定了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案,加大了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各校发展不平衡,综合实训教学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首先,实训教学规范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其次,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实训基地,部分学校校外基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上往往还存在“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养猪”的情况。第三,教师实践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实训指导力量薄弱。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培训,基本技能不过硬,不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这实际上也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基层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能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农业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因此,要以科学发膨见为总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21世纪初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专业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涉农中职教育教学特色。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涉农业是一个大的专业领域,其中包含有农艺专业、园艺专业和蚕桑专业等具体专业以及农作物、经济作物、草原与饲料作物、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生物技术应用、设施园艺等许多专门化方向。所以,应在学程分段的基础上实行方向分流,根据学生意愿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等选择专门化方向,实行分流培养,尽量使毕业生能“产销对路”。


针对涉农专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研究领域种植业又以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类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领域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和持续性等共同特征,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的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现象,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建立生产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学程生产实践不间断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突出以就业技能训练为核心,把产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课程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的实践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获得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3.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


设置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培养农业产业发展急需、具有很强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农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解决好有限的学时与下列各种情况之间的矛盾:即与培养农业中职毕业生从业适应能力的矛盾;与未来社会职业整合性要求中职毕业生掌握多元技术的矛盾;与中职毕业生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矛盾;与中职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所需的宽厚知识面的矛盾。因此,涉农各专业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区域发展特点,变过去以研究为主的教学体系为突出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在教法上应该结合生产实际,综合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编写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増加实用技术和综合技能训练,以现场教学和主动参与实际训练为主,有些课程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时,要及时调整内容和顺序,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和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为体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列入课程设置之中;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将融入经济、管理、经营、法律、公关等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选修课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涉及不同专业、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各类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増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以及独立创业能力。


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积极推行理论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学中突出主干课程的实用性,増加研发性、创新性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既帮助社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师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可以创建“1看、2练、3干”(“1看”就是新生入学第一年由教师带领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以观察了解情况为主;2练”就是第二年跟着老生参加专业管理实践,训练职业技能;3干”就是第三年自己主持项目并带领新生进行实践)一滚动式教学方法131,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实践锻炼而更加牢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要构建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除能胜任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型“一体化”教师,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教学的水平和教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改的进行。根据涉农专业的特点,对于涉农领域的教师更加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6.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产学研相结合


涉农中职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产、学、研”结合,把服务生产、服务“三农”作为开展科研项目的基本原则,注重“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立足产学搞科研和产学需要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涉农中职教育的自身发展。中职教育的课题不是解决重大理论问题,而应该是立足于农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151,提高教学水平,为造就名师创造了必要条件;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和创新性实习、实践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三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把“三农”问题放到关乎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141。目前,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又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中职教育送到农村,将学校办在农村,围绕农村的主导产业办学,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这对中职教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应对好这种形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涉农类中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素质技能提高的要求,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种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区域共享,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田春英\ 王平2(1.承德科技管理工程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680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