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论教师如何创设学生课堂参与环境

论教师如何创设学生课堂参与环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实习实践经验和他人有效实施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以期为教师在课堂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互动,优化课堂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目前,就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而言,随着深层次课程改革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新课程倡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做学习的主人。一个良好健康的课堂参与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还是强化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促进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情感和点燃学生智慧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作为教学的开始,更应该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1.精心选择素材。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性和鲜活性。首先,在时间上要符合就近性。最近发生的事例,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比用久远的素材更具说服力。其次,在范围上要符合生活性。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阐释教学内容,都会让学生感到素材就在身边,具有真实性、可信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再次,在内容上要符合新奇性和实用性。教师应该选用趣味性和新奇较强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另外,选取的素材内容必须保证实用性。教师所教授的素材,只有让学生认为它是自己需要的,是社会需要的,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最后,在情感上教师应该选择赋有灵动性的素材。陶行知说:真教育应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因此,教学资料的选择在情感上应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

 

  2.诱发成就动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部都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成就动机,使学习知识与学生成就之间建立联系,驱动兴趣的产生。成就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去做,并力求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这种动机是主观上的,而诱发则是客观上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具体的课题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成就和它的意义。其次,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教师要善于将目的与自己对学生的期望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使学生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进而产生好的学习结果。

 

  3.巧设疑问。首先,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可以利用现实生活经历与学生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间的矛盾来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意识,使学生主动自愿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其次,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价值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逐步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再次,巧用旧知识点化学生参与意识,温故而知新,推动学生进入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插入旧知识,让学生回忆早已学过又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特别是对新授课接受困难的学生的联想性再现,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教学中应该采取分层对待,并注意科学地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能力能够参与进来。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论教师如何创设学生课堂参与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的体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活动单调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改变课堂结构,不拘一格地创设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让所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人人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时代,而是合作互助共创双赢的时代。并且,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与外界相互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承担相应的角色,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来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交往、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动手操作活动。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必须依据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来展开,并强调进行多感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在追究一个事物的性质或外表时,所用的感官越多,那么你对事物知道得也就越准确。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观点,结合具体学科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互动活动,让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种感官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课堂模拟实验、设计实践型作业如教具制作、模型建构等,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自己,进而从认知上使学生参与进课堂学习,实现认知学习和动作技能提高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三、创设民主的参与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紧张的课堂参与氛围,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不良学习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调控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1.提供均等的机会。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教师应转变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均有智力开发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避免出现课堂完全成为少数尖子生的天堂,其他学生作陪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多角度、深层次了解学生,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习惯,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信心,联系学生实际有效地进行赏识教育和因材施教。

 

2.调控学生的学习自由。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各种感官投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支配自己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自由进行合理的调控。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精讲,以留出适度的时间给学生用于自主发展。

 

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中不必滔滔不绝的讲授,也不必事必躬亲。应该尽可能多的去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高质量科学地支配自己的学习自主时间。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授,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学生用于自主支配时间过多,又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四、小结

 

  人性假设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社会需要以外,还具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欲望,努力开发和利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手段,营造轻松民主的学生参与环境。让学生想参与、乐于参与、能参与、会参与和创造性地参与,提高学生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金玲 易国栋 赵亚威 刘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71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