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 > “立体型”教育探索

“立体型”教育探索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


  文章探讨了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及其地位、作用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间的相互关系。

 

  一、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

 

  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视其为某种系统,而系统又是由相互联系的各部分构成。所谓立体型教育(亦称之为三结合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教学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绝不是这三方面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把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主义的中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方面对自己所负担的教育责任的理解不同,对青少年个人本身也存在不同评价,所以,我们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对三个方面进行协调,以发挥1+1+1=3的整体功能。

 

  二、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利用学校系统,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在立体型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基地作用,具有专门性、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特点,而且随着立体型教育的实施,将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将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全面发展。

 

从现代社会中所显示出来的教育趋向看,学校教育在教育整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学校工作,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一致,避免低水平的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相对抗的力量。同时,学校教育对校外的各种社会因素施加影响并合理利用,以发挥各种社会因素的有益的教育作用。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作为千千万万的社会机构之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是可想而知的,人的社会化是持续终生的需要,学校教育正急速地向纵横方向延伸,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立体型,以满足人们愈加迫切需要的再教育和再训练。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在学校这个园地上做文章,有意或无意地把学校工作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这三个板块之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善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学校与外部环境的脱节,因为有了这种隔离和脱节,传统的学校教育孤军奋战,不但很苦累,而且其结果与原先期示的目标相距甚远。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它指的是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影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影响,主要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立体型”教育探索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跟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争图强的信念有密切关系。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不仅是父母在履行固有的天职,而且是履行社会职责。父母应通过家庭教育,使子女受到基础的道德品质教育,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使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早期优势,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从大教育观的立场出发,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还是社会教育扩展的基础,而且家庭教育还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终身性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特点。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家庭教育则是培养人,这一系列工程的起点和根茎,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青少年的个性和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国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智力发展的递减法则就是说按照最理想的条件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越早效果就越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是经验之谈,但其中包含有思想品德和智力因素。经验之谈虽然有点绝对化,却中肯地提醒人们切不可失去早期教育的良机。要抓早期教育,就不能不重视家庭教育。但是,我国现在的家庭教育处在各行其是的状态,家长多以自己主观愿望与老经验为依据,距离科学育人的要求还很远,而且往往与学校教育相抵触。从我国现在核心家庭结构看,家庭教育又有它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缺乏集体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生产劳动等,缺少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法治观念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一切由校外各方面人士参与组织的,以认识社会和接触环境为内容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扩大,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与其平行发展,它在培养兴趣、能力、自信,对学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立体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所具有的深刻性、形象性、丰富性、独立性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并以之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我国,如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俱乐部等校外教育机构所进行的社会教育,它是以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业余时间里对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一种活动,是通过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个性的活动。

 

  首先,具有补充学校教育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比在教室里传授的知识与经验更丰富、变化更迅速的世界。这种接近现实的教育,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吸收新的经验,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其次,具有发展学生能力的功能。在社会教育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才能,参加各种小组组织的活动,不仅会增加知识,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谐融洽地进行各自所属的社会性团体,对未来生活抱有积极态度。再次,具有丰富学生娱乐的功能。从各种的娱乐活动中可以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弥补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不平衡。

 

  当然,立体型教育中的社会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发掘其自身固有的积极的社会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努力抑制对立体型教育整体其破坏作用的消极因素,在净化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努力求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协助,以加强社会对学生的作用,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目前,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以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束缚,我国的社会教育尚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基本上还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因此,我们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是社会教育在组织、对象、内容和方法上能有系统的设想和安排,既发挥学校教育的基地作用,又动员更多社会人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获得新动力和源泉,并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充实更加丰富的内容。

 

  三、立体型教育的基本构件间的相互关系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说: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因此,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果单纯依靠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要完成人的社会化,则显然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学校本身只是无数社会组织机构中的一个,而且是比较脆弱的一个,他在人的社会化及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毕竟十分有限。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导致了对其他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贬抑或否定,将社会化的成就全部或主要归功于学校,同时将诸多社会问题归罪于学校教育的失败,从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成就与责任,这也显得过于偏颇。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之间的关系看,学校和家庭只不过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直接受到社会影响和制约。但是,学校和家庭并不是社会的简单的机械的缩影,对社会意识、社会风尚、社会信息等,各有各的筛选标准。而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各有各的特点,三方面的教育的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互补中形成对青少年的整体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整个教育的最佳效益。

 

  在构建立体型教育体制的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只有在充分的协调和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勾勒立体型和体现有序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真正渗透到教师集体、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思想中,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要真正实际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而不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此谓之立体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中,要以学校教育为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带头示范、组织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产生一种辐射效应,家长和社会人士应积极与学校配合,乐于为学校办实事,并且以此为荣,此谓之有序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立体型教育中基本构件的协调统一,互相配合。第一,会使得整个教育在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培养接班人的事业中,能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第二,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紧密衔接;第三,基本构件之间能互相弥补,呈现一个新的整体优势。

 

  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探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新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发挥立体型教育的最佳整体效益?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使立体型教育更趋完善。

 

  作者:宋正国 来源:文教资料 2016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yjx/572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