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数学教育 > 在英国教数学

在英国教数学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数学教育


  德比学院开设七至十二年级课程,学生1200人,教师55人,数学教师仅7人。每天有6节课,每节课50分钟。学生每天8:38必须进校,进校后开始晨读或者集体活动,9点整开始第一节课。我们也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课时比我们长,而且两节课之间都没有课间休息。在上午的两节课之后有20分钟的点心时间?学生可自行购买点心,边吃边休息,之后又是紧张的走班上课时间。第一天上班的我们对这样紧凑的上课节奏感到有些许不适应。


  学生的放学时间是下午3点,但真正在这个点就离开学校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还要参加之后一个小时的补习班,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十二年级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还会更长-些。教师也要在放学后准备大量的课堂任务单,许多教师离开学校时都要接近晚上7点了,不可谓不辛苦。


  英国数学教师的工作量


  我所在的上理工附小也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但数学教师有16人,足足是德比学院的2倍。而且我们的老师会根据年级组划分对应的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说课等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但英国的教师们大多自己干自己的,很少有坐在一起集体备课或者讨论说课的。他们有统一的教材,但是课上教什么内容完全自己定,怎么教也是自己说了算,加上他们有高度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所以也不存在老师之间的互相听课与学习。英国教师几乎都要跨年级上课,甚至一跨就跨了5个不同的年级。学校一天总共排6节课,数学教师一天差不多都要上到5节课,有时甚至6节课全部排满。这样的工作量让我们咋舌,原来在英国当老师远没我们想象中轻松。


  由于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及练习册,所以课上学生需要自己记录该节课所有的知识点概要及相关练习题。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数学本,上课时发给学生,课前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板书,记录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每次课前,教师会事先在每个学生的数学本上粘贴下节课所要用到的学习单,所以每个学生的练习本都是厚厚的一本,粘满了各种学习单。试想一下,一个老师要上5个不同年级的课,一天至少5节,每天下班后光是粘贴学习单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每天要那么晚才能离开学校。


  中英数学教学间的差异


  在进行中英数学交流的这段时间里,英方教师听完我们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中方的教师在课前都会设计适切的复习回顾或者与之相关的情境引入环节,作为学生整节课学习的铺垫和脚手架。例如我在英国期间执教的“加法交换律”,就是以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的: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每天上午3个桃,下午4个桃,小猴子们不乐意了,嫌猴王给的桃少。猴王斟酌了一下,提出上午4个桃,下午3个桃的分配方案,小猴子们一听,高兴r。就是这样一个既简单又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讨论小猴子愚蠢的同时,也对之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半,之后,孩子们的学习相当踊跃。即使第一节课还有语言沟通上的不通,但学生明显浸润到了这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另外,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三位数”时,课前,我进行了运算定律的复习以及典型例题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旧知复习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整个课前复习环节的习题设计也完全是为之后主课的学习服务的,英方数学教师觉得这样的“开篇”非常有效。


  而我们看到,英方教师的数学课堂普遍不是通过问题情境或者数学情境引入数学概念的,即使有老师设计了课前练习环节,我们也发现课前的练习与主课之间竟然毫无关系,老师不注重概念的来龙去脉,只是盲目地复习、上课、练习。同时主课幵始时,我们看到学生打开他们的数学本,在本子上抄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环节花掉6?8分钟的时间。抄完之后,老师简单地阅读一遍,给出一个例题进行解答,之后就是大量的习题,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习题主要分成4个层级,每个层级约有20道小题。之后的时间都是用来做题,老师会集中解答班级里成绩较为优异学生的问题,而班级里真正需要帮助的学困生反而成了老师的盲点区域。临近下课前,老师会将所有题0的答案公布在PPT上,学生自行进行核对,这节课就结束/。我们不禁在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听懂?学困生会不会越来越吃力?老师如何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业成绩?


  从观到抽象的过程在“运算定律”的执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数字之间的特点,经点拨后学生还是容易找到的,但找到规律后将其进行概括是英国学生的一个弱项。例如,学生能够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但将其高度抽象成字母表达式时,不少孩子就有些傻眼了。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也较难以接受用字母来表示这一性质。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学生无法抽象出同分母及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是每道题都要通过画“披萨饼”来分一分。可见,英国孩子更乐于接受直观的数字符号,面对数字符号他们更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的图像信息,因此英国的学生在做题时不讲宄什么运算定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好;也不记忆法则,解决问题都从理解基本的概念出发。


  在参观利物浦当地的小学时,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一节课,教师在讲授什么是:分之一,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曲奇饼”的纸片,要求学生在纸片上通过折叠找到二分之一。在班级的墙面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披萨饼”彩图,上面是各式各样分割所得到的分数表达形式,然而抽象出来的简单儿何图形却很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中学之后,学生一听到“分数”就联想到“吃披萨”的原因吧。


  在上海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的学习活动也有不少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学习的。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物体形状时,老师会准备各种生活中能看到的物体,如正方体的魔方、长方体的礼品盒、圆柱体的积木以及球体的足球等。学生通过直观的看、摸、说,来认识这些不同的物体形状。之后,教师会将这些物品抽象化成一般的模型,学生在直观感受后开始抽象出每个物体形状的基本特点,这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对比之下,英国的孩子们似乎一直停留在感性的直观认识上,缺少了到理性的飞跃与迁移,而数学恰恰就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及抽象能力的。


  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英国数学教学对于同一道题会提供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多位数乘法就有表格法(Gridmethod)>分解法(Partitionmethod)、竖式法(Columnmethod),甚至还有古时候中国数学家在《九章算术》中提到的半格法(Halfsquare)。这些多样的方法老师不仅会全部传授给学生,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不会强求学生必须用哪种方法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管它是简单的还是麻烦的。在他们的考卷上,许多考题并不会特别要求必须用哪种方法进行解答,只要算出结果,你的路径如何无所谓。


  对比中国的数学教学,课上老师也会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解题方式。例如同样是多位数乘法,有的学生可以对其中一个因数进行分拆,降解成两个低位数后再相乘,当然,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尽管一幵始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似乎都是为竖式做准备的,之后几乎所有计算都是以竖式来完成的。在考卷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一类考题叫“竖式计算”。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计算+过关,那竖式计算就容易出错,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而如果采用表格法,其实就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因为他是将所乘的两个因数分拆成整十、整百数等进行计算,这个运算肯定是更容易做对的。或许未来我会将这个方法教给我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不过我们也发现,他们方法虽多,却不善于总结与对比。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多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可能他们能掌握得更清楚,否则就如同手里虽然握有众多武器,却分不清各自的功能,这样自然无法得心应手地使用。


  学习广度与深度的较最。我们的课堂上,每节课教师基本关注在一个教学内容上,基于这个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总体是为了达成同一个学习目的。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周长时,教师会从身边场景引入周长的概念,然后找找实物的周长在哪里并观察其特点,最后抽象到几何图形的周长等。也就是说整节课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设计不同教学环节,由易到难、由简入深,每节课都能达到一定的知识深度,学生的思维也在每天的学习训练中从量变到质变。


  而英国的课堂则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一节课上要牵扯到的知识点极其繁多,虽然有一个主要的教学主题,但教学目标令人感觉模糊不清。由于英国的学生基本运算薄弱,抽象能力又不高,所以很容易造成知识间的脱节,导致不会的东西越积越多。而且,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但学习并不深入,知识的教授仅仅停留在浅表,绕着知识点不停打转,打转的同时还东拉西扯。从英国数学教材匕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整个一学年,老师需要教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很多,但是章节与章节之间关联不大、缺乏层次性。


  我们开展教学的一大特色,英国教师最喜欢的就是我们的变式练习设计。用他们的话说每一部分练习都有-些改变,每?部分都略微又难了一些,形式实在是相丰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英国数学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形式相对单一,连内容也是重复的。例如在学习多项式乘法时,整张学习单上有60道题左右,但是每道题都是多项式乘法练习,只是数字改/改,难度略有不同。这意味着-个学生如果从第题幵始就不会做,那么接下来的60道题他都是不会做的。


  我们的“变式”给英国教师带去了新思路,课堂上我fl]不注重学生能做多少题,而是检査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本身及解题策略。对同一个知识内容,我们的练习题可以出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形题、计算题、应用题和拓展题等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考验学生习得知识的程度,而且量不在多而在于“精”。


  英国学校注重行为规范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西方国家的课堂比东方国家更自由,课堂上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我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德比学院这所公立高中具有非常严苛的行为规范准则。每天清晨,校长及行政老师都会准时等待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个学生的到来。而进校的学生每个人手中都会拿着一天学习需要用到的必需品,例如字典、笔袋、作业本和计算机。晨检的老师及学生会的学生们会挨个检查这些物品是否齐全。如果没有带齐这些物品,学生有两个选择:一,回去拿;二,在学校的小卖部直接购买。


  学校规定每天的进校时间最晚是8:38,晚到的学生无法再从正门进入,只能从侧门走,而且还得面对-大堆“麻烦”:老师的询问、家校电话证实、记名在册以及任课老师的盘问。学校在大门口安装了--个硕大的电子钟,以便从各个方向前来上学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时间,如果快来不及了,你就得跑起来了。


  在学生上课时,学校所有厕所的门都是被锁1:的,这是为了防止某些学生以上厕所为名躲在一边偷懒。据说在这项举措实施之前,的确经常有学生会呆在厕所里故意拖延时间,或者躲避课堂上的种种练习。在学生上课时,走廊上不时有行政老师及学科教导巡视各个班级的上课情况。有时,他们也会突然开门走进来,询问学生今天这节课的主题以及目前的进度,肴来学生想偷懒还真是不容易。而我们也惊讶地发现,整所学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出奇地好,课上学生礼貌谦逊、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几乎找不到在干学习以外事情的孩子。而且除了笔袋的式样不同以外,学生所用到的笔和练习本等学习用品都是一样的。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我们真该向他们看齐,因为秩序是一切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李蓓蓓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shuxuejiaoyu/9660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