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 > 论体育教育共识与目标实现

论体育教育共识与目标实现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延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育现状

 

  很多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即安排学生一道体育课就进行自由活动,有的教师就算安排课程教学,也多是走走过场,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六年小学下来,连广播体操都没有学全。甚至到了高年级以后,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副科课程大多都成了,课程表上的摆设。造成以上条件的原因:

 

  1.思想陈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水平。基于这一个思想,体育教育变成了教育中的附属品。在学校、老师甚至学生的心目中认为,体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的质量基本是无人关心。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基本有班主任自行安排,或者被其他课程代替。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体教结合,然而在农村教育中却显得那么淡薄。

 

  2.器材、场地、经费缺乏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 提出了形成体育教育共识的需要。而这些体育教育共识是需要用某些途径来实现。无论是政府对于教育决策民主化理念的宣扬和践行, 还是教育研究者对于学术对话精神的探求和倡导, 抑或是学校与普通民众对于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认可和推崇, 都表明了我们对于教育共识的积极寻求。即便是某种普遍观点的反对者, 或激进的教育多元主义者, 对总体性、同一化的教育主张进行拆解和攻击, 表现出对教育共识的不信与排斥, 他们对自己主张的精心证成与竭力推介本身也表露了希望获得认同, 形成共识的心迹。

 

  1.前言

 

  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育共识与目标实现这两者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教育共识是指不同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普遍的共同看法和认识。目标实现是指我们在体育教育共识的基础上所进一步考虑的一个教学问题。那体育教育共识和目标实现之间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一一展开讲述。

 

  2.体育教育共识

 

  2.1什么是体育教育共识

 

  在我看来体育教育共识虽然是不同主体在体育教育中形成的普遍的共同看法和认识,但是还是会有不同,基本有以下几类:增进学生的健康;保证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马斯洛认为, 几乎一切都不如安全重要, 人的整个机体就是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效应器, 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则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2.2体育教育共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年龄不同,所共识的也就不同,要广泛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家长的普遍调查,取得相关的信息。小学生正在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导致身体动作的准确度也不高,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安全和培养兴趣为主,模仿动作为辅;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这个时候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个时候是培养稳定的兴趣爱好,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运动技术为辅;高中生的身心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安全的前提之下,以培养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为主。

 

  其次是传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传统社会中, 由于社会成员在价值追求、信仰体系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 有着较为一致的态度和取向, 因此在总体上看, 共识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伴随着劳动分工的日益细化, 个性自由的极度宣扬以及平等理念的不断普及, 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行为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别。传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运动,体操运动,球类运动,韵律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新挖掘的乡土体育内容(如踩高跷,抖空竹,舞龙,舞狮等),体适能与身体锻炼的内容,新兴体育运动的内容(如小棒球,小网球等),巩固与应用学科类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由于以上存在的各个问题,所以体育教育共识也就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不妨碍学生,老师,家长对于教育共识的积极追求。

 

  3.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目标实现分别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QQ截图20160429100249.jpg

  3.1教师

 

  教师是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缺少不了的一个因素。教师主导作用的提法最早源自凯洛夫的《教育学》,此书有教师的领导作用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内容,方法,组织之实施,除了经过教师,别无他法等提法。此间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主导,指导或先导,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说法开始在中国运用。

 

  关于主导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主要的理解:

 

  (1)主导是对立论哲学范畴的概念,指矛盾对立双方中的主要方面,决定方面。

 

  (2)是在传统教学论述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代教学论述语。其含义为主动积极地启发指导。

 

  (3)主导等于领导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包括认识的客体,认识的途径,认识的结果和质量等)要取决于教师并由教师负责。

 

  (4)教师与教材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力量,主导作用主要是指这种中介作用。

 

  (5)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闻道在先,而学生处于不成熟的生长时期,他们的德智体诸方面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动机;建立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能力;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育教师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2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靠人通过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内容和有效的手段。

 

  3.3体育教学环境

 

  目标的实现与体育教学环境也有不可分开的联系。体育教学环境是对体育效果有影响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共同构成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有制度环境,集体环境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显性因素,是那些有形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等物体以及它们的形状,颜色,工艺精度,清洁度,完好度,安置位置,排列方式等物理性质所构成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的制度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半显性因素,因为制度有时是明确的文字,有时则是师生头脑中或口头上的共同约定。体育教学的集体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隐性因素,是体育学习集体构成因素的优劣所形成的平等与不平等等无形的却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构成巨大影响的教学氛围。

 

  3.4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语言法:是指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方法。体育教学中语言法的形式有讲解,口令,指示和评价等。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教学方法。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直观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和电视,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等。

 

  (3)完整法和分解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技术动作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致破坏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动作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缺点是不易很快掌握技术动作中较为困难的要素和环节。分解法就是将一个完整地技术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项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优点是便于学生有层次地逐步掌握动作技术,同时还简化教学过程。缺点是易分割动作技术,破坏技术结构。

 

  (4)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加以纠正的一种方法。

 

  (5)游戏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种方法。

 

  4.总结

 

  体育教育共识也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了实现目标,我们最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目标。在这个过程总要使学生具有成功感,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目标,并根据体育教育共识来设计教学过程。使完美地统一起来。

 

  作者:李佳锡 来源:西江文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861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