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 > 趣味体育对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的影响

趣味体育对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的影响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摘 要:研究并确立趣味体育在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对有效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途径提供参考,对其它学科与体育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提出新的思路;通过文献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趣味体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开展趣味体育在青少年体育习惯培养中有重要作用,如果使趣味体育运动校园化、常态化,则更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关键词:趣味体育;青少年;体育习惯
  我国趣味体育概念成形于八十年代初,由于自身的形成和借鉴国外娱乐体育的缘故,出现很多种叫法,概念也比较混乱,如“大众体育竞技项目”,“趣味运动”,“夺标运动”,“趣味夺标运动”,趣味游戏”等[1]。趣味体育是一项把身体练习和劳动,生活,游戏,游艺娱乐等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情趣,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趣味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组成部分,它具有大众化,形式多样化,活动趣味化的特点。趣味体育是大众娱乐中娱乐体育的下位概念。
  我们查阅中国期刊网,在毛振明、王华倬、李晋裕、于素梅、张大超、刘海元、肖群雁等人,在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及学生体质的问题的文章中,大多提到了目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相关的问题。如今我国学生体质不容乐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归纳总结后,我们会发现主要是思想认识不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够、课外延伸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改变目前学校体育的整体现状[2-8]。近3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诸如“学生冬季长跑”、“每天锻炼一小时”、“中考体育考试加分”等多项旨在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举措,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好转,距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五年内实现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目标更有明显差距[4]。 趣味体育的兴起,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已经成为大众体育发展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5]。本文从趣味体育自身特殊性入手,对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影响进行探讨,对有效提高和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趣味体育、体育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文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使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和电子专业期刊网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趣味体育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归纳法
  通过对收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体育习惯现状与重要性
  据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而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59.2%的人出了学校就不再锻炼了,目前全国二亿多职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仅有10.4%,偶尔锻炼的25.6%,64%的人基本不锻炼:对全国九大省市67所高校1216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的仅为7%,除体育课以外每周能、坚持一次锻炼的(不含早操和课间操)仅占8.6%[6]。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缺陷,对体育的认识并不等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陶行知早在1919年也曾提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 [7]。这些都足以说明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三、趣味体育与体育习惯
  体育的作用主要是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等而进行的身体练习应归为身体娱乐。娱乐体育就是在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愉悦身心的目的。
  (一)趣味体育是学校体育活动主要的形式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开展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趣味体育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活力
  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要的物质条件。资料显示,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充足是普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体育课程的质量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趣味体育最大的好处在于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运动。例如,自制场地或找一块空地用来开展活动和进行比赛;自制一些活动器材(沙包、小旗、蒙眼布等) ,有一些项目可对原有器材进行改造,有时同一器材可供好几个趣味运动使用。在学校开展趣味体育运动,对场地设施不足是一种极大的弥补。
  娱乐性是趣味体育的本质属性,与竞技体育运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竞技体育的参与者都是专业运动员,他们追求的是功利和奖金等物质待遇,训练和竞赛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四、结语与建议
  趣味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习惯影响的研究涉及到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和学校体育,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他们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1)趣味体育可以课内课外,可不受场地、器材、气候、师资等影响,它可大可小的规模,人数规格的特性,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的基础。从激发参与者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是使阳光体育常态化的根本。
     (2)通过对趣味体育的研究,最终获得促进青少年体质发展心理、生理上的支持,趣味体育与学校体育 结合的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趣味体育对青少年体育习惯的影响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同其它学科交叉开展趣味体育运动,融其它学科教学与体育活动之中,将使广大研究人员能更清楚地了解它的价值,使更多的学校和师生从中得到各自的发展,进而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极大地提升研究者的学科地位,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师.趣味体育的概念及编排原则与方法[J].山东体育科技,1994,36(15):42-46.
[2]张冰.在湖北省中小学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0,27(15):16-18.
[3]张大超.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32(1):66-69
[4]王华倬.浅谈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1(25):41-45.
[5]章柳云,孙守正.论述娱乐体育的兴起及其概念的内涵[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7(1):50-5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88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