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 > 现代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现代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体育教育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高峰期,建筑设计师必须准确把握现代体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入研究、更新观念,拓展建筑功能,满足现代城市体育建筑生态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体育建筑, 可持续发展, 建筑规划 ,设计策略
1.现代体育建筑的功能演化与特点
  作为一种综合反映体育运动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的载体,体育建筑既具有一般建筑的功能与共性,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建筑将体育与社会历史、时代风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并将其通过贯穿于场馆选址、设计规划、建设施工以及使用和管理等全过程中的建筑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在我国,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各种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强调生态和谐,节能环保的发展阶段,建筑设计思路不断向着功能多样化、实用化和人性化迈进,各种形式的建筑作品都彰显出体育建筑独有的魅力与文化精神。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单纯面向比赛的传统运动场馆面临着浪费土地资源这一严峻问题,为使其布局逐渐趋于合理,体育建筑开始以丰富的功能设计为目的,研究其空间布局,以便于科学解决运动员、观众、赛会组织者、媒体、安保人员以及其他使用者的交通流线设置与功能需求。如竞技赛场需要建筑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健身型体育场馆需要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与选择性,而训练场馆则需要更加明确的专项功能,且须保持场馆状态的稳定。除功能性外,体育建筑还具有时效性、人文性和科技性等多种特征,其中时效性对体育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明显。以奥运会为例,在为期四年的准备期内,常发生规程修改和新增、删减比赛项目的情况。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国际自行车联盟就增加了小轮自行车比赛项目,国际游泳联合会则增加了公开水域游泳比赛项目,这直接导致必须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比赛场馆,使其符合新的竞赛规则。而赛事一旦结束,新建赛场及其相关设施的再利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成败,越是为高规格赛事修建的场馆,通常就越存在成本高、专业性强、后续利用困难等问题。
2.现代体育建筑的设计趋势
  现代体育建筑设计正朝向动态化、综合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即在符合短期赛事要求的同时,满足城市的长期需求,这就要求其必须在总体规划、建筑管理、运营及拆除等全寿命周期中,保持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建筑效益的最大化。
2.1 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近年来,体育建筑开始尝试以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环境物理等知识为基础,优化设计方案。实践中应使建筑的生态内涵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工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共生。传统室内场馆沉闷、封闭、缺乏新鲜空气和自然光线,不但增大了建筑使用过程中物资和能源的消耗,也给城市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负担。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建筑设计师开始关注建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计就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和生态排污等方式,将自然光和自然风引入了场馆之中。此外,大型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还应在满足安全疏散的前提下,营造自然的景观环境,追求体育运动环境与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有机融合,以提供运动主题文化空间环境为目的,从场馆的形体环境、空间景观等多层次地创造生态化、公园化的景观,使之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网络中的闪光点。例如悉尼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以创造大地景观与屋顶景观间的有机联系为理念,将建筑基础部份伸入地下,使大地景观式的环境设计与建筑融为一体,而富于流动感的景观构图又与澳洲传统的大地景观形式取得了文脉联系。
2.2 重视建筑的地域性和科学性
    城市建设的标准化使地域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正在消失,趋同现象不仅体现在现代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体育建筑的区域地标特色也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而与地域文化相互依存的建筑艺术对地区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设计更应在表现时代精神的同时,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视觉、心理感知等关联性的表达,使建筑具有区域文化认同感与心理归属感。
    从工程实践上看,要达成建筑设计的目标,实现各种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必须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施工方案、对水电气热等资源实现再生利用,应用绿色建材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并以现代科技满足综合场馆的建设功能,因此,设计师应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提升建筑品位,更好地诠释体育建筑的丰富内涵。
2.3 运动会后比赛场馆的合理利用
    现代体育建筑越来越重视其功能的延续性。为解决运动会后比赛场馆的闲置和浪费问题,应在设计之初就使其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以增大建筑的应变潜力。具体做法包括:首先应消除建筑内部的无效空间,如有效利用固定看台下的三角形空间等问题,体育场馆的剖面设计常通过提高首排座席高度或考虑将二层以上看台设为楼座,在满足观众视线的同时使看台下空间能够拥有足够的有效高度而加以利用。这项措施可以在初始阶段提高场馆的经济性,是今后体育建筑设计的关键。其次,应强调临时看台的功能转换。国际大赛对容坐量的要求通常比平时坐席用量大的多,如奥运会柔道比赛规定座席数必须为8000座。而北京奥运会柔道馆建于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其通常座席数应控制在5000座左右,因此该馆就面临赛后将3000个座席进行空间功能转换的问题,将其设计为临时坐席即弥补了坐席不足的问题,也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缩短改建周期。事实上,要发挥活动坐席在场馆的多功能使用、节能减耗和赛后永续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应该将场馆内一半以上的坐席设计为活动席位。特别是竞技游泳馆,由于比赛池占据了馆内主要空间,比赛场地的可置换性相对较小,赛后坐席闲置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将大部份观众席设计为活动看台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3.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规划设计为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完善、可行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可以帮助设计师超越单纯的空间造型的局限,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对建筑内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全面而准确的把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设计师必须不断深入研究、更新观念,拓展建筑功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芳琴, 黎欣荣, 席胜斌. 21世纪奥运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 (08).
[2] 姜迪, 张成龙. 基于生态角度的体育馆建筑设计[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01).
[3] 曾庆贺, 周祖宝, 陈元欣, 马书彬. 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08, (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tiyujiaoyu/989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