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以浙教版和上海版为例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以浙教版和上海版为例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摘要:培智学校的教材需跟随时代发展,跟随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整体结构、课文、课后练习及附录四个维度对2004年上海版辅读学校一年级语文教材和2004年浙教版培智学校一年级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与分析,并讨论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培智学校今后的教材编写应在汲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到特殊教育的新理念、培智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以及现今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生活化;


  作者简介:唐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前言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更多的轻度智力障碍(以下简称智障)学生进入到普通中小学学习,而培智学校则变成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场所,这一转变使培智学校课程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中重度智障学生难以适应和接受以往的教材内容。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培智学校应该拥有一套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为此,国家也提倡教材的多元化和地方化,鼓励、支持各地区和学校从实际出发编写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地方性教材得以出现,其中2004年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联合浙江省内16所培智学校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科书”系列,以及2004年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以生活板块内容为主线的“中度弱智主题单元教材”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两套教材。虽然课程改革到如今已经进行了多年,有一些新的教材成果出现,但这两套教材一直被诸多培智学校采用,可见其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以这两套教材为例,比较和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新时代下培智学校教材的编写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联合浙江省内16所培智学校编写的一年级语文生活化实验教科书,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一年级实用语文教材为分析和比较的对象,从教材的整体结构、课文、练习以及附录四个维度对这两套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结构比较与分析


  2004年上海版的辅读学校实用语文教材是以原国家教委1994年制定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为依据,并在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根据中度智障学生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智障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2004年浙江省培智教材也是依据《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的要求编写,主要适用于中度智障学生。两套教材结构上相似,基本上都是由课文(含生字词)、课后练习、附录三部分组成,但各个部分内部差异性较大。


  表1呈现出了两套教材在课文篇数和字词方面的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套一年级教材在课文总量安排上差异不大,但是分配到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中就出现差异。浙教版一年级两个学期的课文数量都为18篇,而上海版一年级教材上册的课文数量少于下册,相差5课。在字词上,浙教版要求一年级学生会认57个字,掌握125个词语;上海版一年级教材则要求认52个字、11个词语以及部首和笔画名称。


  两套教材的练习都是以课后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形式呈现的。上海版教材每一课后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内容涵盖了听(如“听一听,说一说”)、说、读(如“读一读,练一练”)、写(如“认一认,写一写”)四个方面,并且几乎每隔两个单元(每个单元两课或三课)就有一个综合练习。浙教版教材每课后有“语文天地”,涉及说(如“说一说”)、读(如“跟老师读一读”)、写(如“描一描,写一写”),偏向于“读”和“说”,没有设置综合练习,不过浙教版一年级教材还特别安排了8个“口语训练”(上册5个、下册3个)。


  在附录部分,两套教材都是按课文顺序编排。上海版教材的附录有“认读词语表”(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一年级下册)、“汉字笔画名称表”(上下册均有)。浙教版一年级的上、下册教材均有附录“认字表”和“词语表”。


  (二)课文比较与分析


  1.内容主题


  浙教版培智学校一年级教材总共36篇课文。根据教材的后记说明,对上册从“认识学校”、“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自然”五个单元进行汇总。由于下册只说明了18个主题,研究者根据主题间的联系将其归纳为“学校生活”、“认识自然世界”、“日常交际”、“日常活动”、“社区”、“生活常识”、“认识他人与自己”七个主题,对上册的相似主题进行合并。统计浙教版培智学校一年级教材内容所反映的主题,从表2中可知,生活常识(11篇,占30.5%)、学校生活(6篇,占16.7%)、认识自然世界(7篇,占19.4%)、日常活动(6篇,占16.7%)四个主题所占比例最大。


  上海版辅读学校一年级教材上下册各有8个单元主题,课文共35篇文章,下册中还有2个集中识字,研究者将这些主题归纳为“学校生活”、“日常活动”、“日常交际”、“生活常识”、“认识他人与自己”、“集中识字”几个主题。从表3可知,生活常识(16篇,占45.7%)、日常活动(7篇,占20%)、认识他人与自己(6篇,占17.1%)三个主题所占比例最大。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课文主题的选择上,两套教材都具有相似的偏好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相似性方面,两套教材的课文主题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以学生经历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编排课文。在差异性方面,浙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不仅涉及到日常活动及日常生活环境,也编排了与学校生活相关的课文来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和适应学校环境,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虽然日常交际类的课文数量较少,但是整本教材都显示出编者对日常交际的重视;在对人物的认识上,仅涉及到父母和自己,以及身体部位的认识。相比而言,上海版教材则更重视学生的日常活动及生活常识的教学,对学校生活及环境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及浙教版,对人物的认识还涉及到性别、长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另外还设有集中识字的课文。


  2.内容呈现方式


  上海版辅读学校一年级教材主要是采用“看图学字词”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先呈现要学的字或词,然后配上相应的图片。浙教版一年级上册培智学校教材以“看图学字词句”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也是以“看图学字词”为主,还有2篇由短语构成的小儿歌(上册4《老师》、6《我》)和4篇句子;而在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中大部分是“看图学句子”。


  由此可知,这两套教材都重视图文结合,利用图片来促进学生的视觉感知。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版一年级教材是用图来配字或词语,很少来配句子,而浙教版一年级教材不仅用图来配字和词,同时配上一些适合的句子(如上册第6课,第14课等)。


  3.编排方式


  在浙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后记中写道“本书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分为认识学校、认识自我、认识常用物品、认识环境、认识自然五个单元”。目录中虽然是从第1课到第18课依次编号,但五个单元的界限还是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来。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虽然每册教材后记中说的是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安排了18个主题,每篇课文就是一个主题,目录依然是从第1课到第18课依次编号,如一年级下册第一个主题是“国旗”,第二主题是“春天”,后面是“开、关”、“出口、入口”等,但这样的编排显得比较零散,逻辑性欠缺,而且一个主题就一篇课文,不能有效体现该主题,并且难免有些枯燥乏味。


  上海版辅读学校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也是采用单元主题方式,但每个单元主题都有2至3篇课文组成,课文之间以及课文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密切。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鞋和袜”,其包括的课文第一篇为“袜”,第二篇为“鞋”;又如第二册第五单元为“手的卫生”,其包括的课文第一篇为“毛巾、肥皂”,第二篇为“洗手”,第三篇为“剪指甲”。目录虽然也是从第1课往后依次编号,但每篇课文都隶属于某个单元主题,这样就使得主题突出、逻辑感强。


  (三)课后练习比较与分析


  1.结构安排


  上海版辅读学校教材是每课后面都有练习,同时每两个单元后面有一个综合练习,所以一年级两册课本中共有35个课后练习,8个综合练习。浙教版培智学校教材也是每课后面都有课后练习“语文天地”,但没有综合练习模块,所以浙教版一年级教材共有36个课后练习。此外,浙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是专门设置了“口语训练”(上册有5个,下册有3个),这是上海版所没有的。


  2.内容选择


  不论是课后练习还是综合练习,两套教材的练习题在内容选择上都具有相似性,包含了“字、词、句、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但由于两套教材的内容存在差异,练习题中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具体内容见表4。


  从表4可知上海版和浙教版两套一年级教材中练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两套教材在词语和句子方面的练习方式差别不大,都是在跟读和仿说等。但是,在两套教材都没有设置拼音练习的情况下,上海版辅读学校一年级的实用语文教材从一开始就设置了命名笔画名称和描笔画的任务,并随着学习深入,到一年级下册慢慢增加了说字的笔顺和描字;而浙教版教材则是到一年级下册才开始教学命名笔画和描笔画,在此阶段没有对描字做要求。这说明上海版教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度远大于浙教版教材。


  在语文基本技能方面,两套教材都有涉及听说读写,但在具体内容上差异极大。上海版教材在听说读写四个维度上的分配比较均匀,没有显现出对某一维度的偏向,只是随着学习的推进,在任务难度上体现变化。例如,一年级上册开始设置关于听的练习任务,要求根据老师说的找相应的词语、图片,到下册时要求学生找到或写出老师说的笔画;在说和读方面,从跟读词语和儿歌开始,慢慢过渡到说笔顺和更有难度的任务(如说说饭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写方面,从最开始的描笔画到之后的描笔画与描字(更倾向于描字)相结合。浙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练习在听说读写上有明显倾向性,相对更偏重于听、说和读。在听方面,与上海版教材不同,而是由老师给学生讲些生活小常识或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在读和说方面,与上海版相似,跟读词语、句子、短语和儿歌,但浙教版的说对社交性语言的练习较多;在写方面,到一年级下册才开始设置描笔画任务。除此之外,浙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练习还特别注重学生与家长、同伴之间的互动,要求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如“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买早点”),要求学生多与同伴交往(如“下课了,和小朋友一起去操场上玩一玩”)。


  3.呈现形式


  在练习题的语言表述、标示、图文颜色的搭配等方面,两套教材都有不同于对方的独特性。在练习题的语言表述上,不管是上海版还是浙教版,多采用祈使句。如浙教版中的“跟我读”、“说一说”、“描一描,写一写”、“说一说”等,而上海版中虽是采用祈使句,如“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练一练”、“认一认,写一写”等,但在大题目下还经常通过一些小题目来提出要求,如“跟老师念儿歌”、“认部首,再描一描”等。这种方式使得上海版练习题的语言表述层次清晰、要求明确,能让学生更易明白做题的要求,其不足在于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在题目标示上,上海版对小题目的标示较为清晰、明确,在大题目的要求上与浙教版的一样,都没有明确标示,只是采用了相同的图标或图片来对相同要求进行标示。在图文颜色上,浙教版的练习插图多、色彩丰富,以卡通图片为主,也涉及实物图,课文中采用了插图,有利于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上海版的练习虽然配了实物图片和卡通图片,但色彩较为单调,且插图数量远不及浙教版。


  (四)附录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附录内容也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分重要内容的浓缩。本研究对两套教材的附录内容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不是就附录本身而言,而是针对附录内容所体现的意义进行分析。


  从表5可以明显地看出上海版和浙教版教材在附录上的差异。在一年级上册中,上海版教材有认读词语表和汉字笔画名称表,而浙教版仅有认字表和词语表,并没有涉及到字的笔画等内容。这体现了上海版教材有意让智障学生开始学习语文时就接触到最为基本的笔画,而浙教版教材则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会读一些字词,并不要求让该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笔画这一元素。


  在一年级下册中,上海版教材附录撤了词语表,改为生字表,延续笔画名称表,只不过笔画数量大为减少,而浙教版教材附录则延续了认字表和词语表,虽未在附录中列出笔画名称表,但在练习中设置了认笔画和描笔画任务。由此看出,浙教版教材有意让学生适应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再让他们接触到语文的一个基本要素———笔画。


  四、讨论和建议


  (一)讨论


  从上文对上海版和浙教版一年级教材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在课文、课后练习及附录方面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其原因可从两套教材的编写依据、适用对象以及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两套教材编写时所依据的理念存在相似性,都依据了原国家教委1994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此外,上海版教材的编排还遵循了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浙教版教材的编排积极吸收了中度智障儿童的教育经验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精要与理念。因此,两套教材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既存在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


  其次,上海版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智商分数50以下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其设计也考虑到了重度智障学生的需要;浙教版教材主要针对中度智障学生,并不包括重度学生。当然,培智学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但这使得两套教材的内容会因为适用对象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


  第三,两套教材的长期目标存在相似性,而短期目标存在一些差异。在长期目标方面,上海版教材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智障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是自立于社会的人;浙教版教材则试图通过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主动、持续的发展,同时让学生能亲身经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由此提高他们体验生活的能力,发展思维,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短期目标可以从实际教学内容上进行明确,比如在识字目标上,上海版教材从学生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上入手,而浙教版则从字的认读上入手。


  此外,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参与编写教材人员的背景以及对智障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也会导致教材编写上的差异性。


  (二)建议


  培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需要有所变革,这样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而变革应从教材开始。根据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相关要求,各地区培智学校都是着手编写地方或校本教材,以满足本地区或本校智障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2004年上海版和2004年浙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分析,本研究认为这两套教材存在一些值得后人借鉴的优势。它们凸显出了语文教材生活化这个核心特点,课文内容与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既满足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也注重他们对语文基本技能的运用。借鉴这两套教材自身的优势特点和实施经验,结合现今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要求,本研究认为培智学校的教材编排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贯彻特殊教育的新理念


  培智学校教材编写应贯彻和落实最新的特殊教育理念。我国特殊教育专家陈云英指出,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是制定课程方案的依据[1];邓猛认为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首先要确立“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设计理念[2];在“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特殊学生的课程应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中心[3]。2007年的《方案》也明确指出,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4]。因此,培智学校课程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培智学校教材编写也必须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其个性化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教材内容。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智障学生的“生存教育”,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坚持以生活适应为培养目标


  2007年的《方案》明确指出,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社会适应目标是我国智障儿童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5]。在编写培智学校教材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目标,围绕智障学生的生活,以生活适应为中心,编制具有弹性的教材来满足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需求,同时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生活技能、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三者的关系。


  3.兼顾培智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目前,培智学校学生的组成是多样的,不仅有智障学生,还有合并自闭症、脑瘫等障碍的多重障碍学生,这就使得在编写培智教材时既要考虑智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还要兼顾自闭症、脑瘫等学生的学习需求,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编写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满足培智学校中大多数学生需要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教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0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