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


  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


  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这样以教材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造成教学知识的狭窄、缺乏。而新的教材观提出,教师不应当仅仅教好教材,也应当用好教材,即灵活地应用教材,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的要求适当地增删和调整教材内容。当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语文教材依旧是最为基础的教学资源。语文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的标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根据,务必有效地应用语文教材。当今仍然存在避开教材、过早和过多地应用其他方面教学知识的问题。像是学生还没有认好字、写好字,还未曾读明白教材文章,就引入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料与语言文字。并且,在学生未曾读明白文章的情况下,教师就提问学生作者的写作目的,激励学生脱离教材发表观点。例如,在教授《珍珠鸟》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没有启发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习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就激励学生探讨鹦鹉、狗等,这显然跟教学的目的相悖。而较为理想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启发学生把握写作的背景与作者的信息资料,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完善有关的信息资料与语言文字,在教学后激励学生收集与阅读有关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而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中心环节。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在涵盖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语言交际、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夯实学生的这种基础不但是持续进行的,而且也应当确保扎实有效。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之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不被重视。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呢?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字形和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认真地观察和分析,激励学生发现亮点,倡导写作的个性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并非人云亦云等。


  总之,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影响。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握新课改的内涵,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地完善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开拓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终打造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作者:邵发

  第2篇: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反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考验,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新课改,我的体会如下:


  一、认真学好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等。语文课堂教学也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营造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创设环境,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


  作者:王淑平

  第3篇:小学语文新课改中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改中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静

  第4篇: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堂的要求的提出,使以往传统课堂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如何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且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做出了“创新性”的改变,然而教学实践结果反映出一些语文教师的“创新性”的改变并未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流于形式,未见成效。为了更好地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简要谈一谈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新课改下要同时抓好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加以充分的认识,要同时抓好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可以像以往那样将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工具训练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在课堂上对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心灵触动,情感陶冶等不加以重视,而是应当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语文教学目标上体现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要使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得以充分的突出,使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得以充分展示。与此同时,还不可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紧密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辅相成,并形成高度的统一。千万不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盲目、过度地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且过度削弱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可因过度强调人文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而忽视进行必要的语文训练、必要的语文积累,忽视提高学生对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水平。总之,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尽可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教师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础训练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新课改下要提倡自主性,但是也要把握好“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宽松、接纳的课堂心理气氛,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也就是说所谓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学习,若语文教师让学生完全“自主”,采取“放任”政策,则会使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语文课堂上乱撞,使学生对学习的头绪无法理顺,这样的“自主学习”反而无法取得成效,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比如,在对文本进行诵读、理解的过程中,若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读,这样学生想说啥说啥,怎么说都是正确的。可是在这样的一堂课上任何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任何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自主权是给学生了,但是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目标终究都没有提高和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主权利”的同时,也要适时注意把握好度,关键的时候要注意帮扶一下、点拨一下、指导一下,对自主学习的放和收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新课改下要注重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并重


  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可以实现生生思想的碰撞,可以让人人参与其中,实现组组的互动、竞争、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鉴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可知如果没有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一见到问题就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就极容易使语文课堂变为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基于实际,笔者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并重,要在实现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可以发挥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四、新课改下要提倡探究性学习,但是也要注重把握好“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可只重视探究的表象,而忽视了其实质。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使语文探究性学习获得质的“突破”,语文教师就要把握好“度”,如要对探究性学习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以免探究性学习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偏离语文课本和教学目标;要对探究性学习的广度加以把握,要根据学习内容和类别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和渗透,以更好地对探究的内容加以丰富。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然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上做出改变,但是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要在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且在教学方式改变上把握好度,以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魏立雄

  第5篇:小学语文新课改探析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奠基了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感悟


  近期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看待和使用教材的讨论颇为热闹,总体来看,主张”用教材教”的占了上风,因为它有中西两方面的理论支撑:”中”有叶圣陶那句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名言,”西”有现代教学论的生成理论。一时间,凡教研必论生成,凡做课必有拓展;于是预设成过街老鼠,教材不过是延伸的垫脚。在一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研讨课上,教者融入了大量有关送别题材的诗歌、有关黄鹤楼的诗歌、有关李白的逸闻趣事,课堂容量可谓大矣,真正学习原诗只用了十分钟,古诗教学演变为古诗欣赏课,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完成吗?这便是舍本逐末。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教师不能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唯一教本,照本宣科,一副教书匠的态度;而应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体味读书之乐,经历学习过程,受到感染熏陶。但既是用教材教,就要关注教材,不能置这个”例子”于不顾。要做到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它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可见,语文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固然重要,精读原著这个”例子”更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孟祥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10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