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共2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



第1篇: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所以人们应该永远以审美的眼光去学习探索它的奥妙。而古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千古流传,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更应该重视古诗的内涵,去体验诗中的人生哲理,感受古诗所描写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走近古诗、感受古诗,这就是古诗中的美育。


一、美育的概述


(一)美育的本质内涵美育即精神情感的教育。语文教学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和文化熏陶三个部分,最深层次的学习是文化熏陶。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密不可分。而古诗的教学也涵盖了这三个部分,其中美育便是对古诗的深度剖析和感悟,它是一门关于人文精神的艺术,需要人们通过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古诗所包含的韵味和深意,使之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


(二)美育的特征


1.过程性。美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审美眼光和情感认知,美育具有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怡情悦性和激发美趣的功能,而古诗的美学教育是将美育的目标和功能寓于学习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人们逐渐走入古诗,感受古诗所营造的氛围,逐步升华情感,提升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获取美的享受。


2.全面性。美育没有明确的范围,它既可以包含天罗万象,又能描写虚无缥缈的事物;它既可以谈天论地,又能独自遣怀;它是理性的,它也是感性的。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波利特,就能出现一千种领悟和感受。它涵盖了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包含了个性和共性,所以,美育具有全面性。


3.趣味性。美育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抒情遣怀。它是一门兼容并包的学科,每个人的个性都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们既能认识美、发现美,又能创造美、想象美,它能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力。所以,这是一门带着趣味的学科。


(三)美育的功能


1.有助于个人成长。审美使人们在个性的充分展示中升华自我的内涵,达到在成就自我与社会意识相融合的育人目的。美育旨在通过感性的体验促进自我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它克服了一般教育所存在的单板重复的特点和片面性,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被压制的个性得到充分的绽放,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2.社会功能。任何个性的发展都与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个性与共性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们在接受美育的同时会不经意间创造美、传递美、交换美的认识,所以美育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它在促进每个人的个性情感发展的同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3.文化功能。文化是美育的基础,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一切认识和理解都基于对文化的学习,因此,美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化是美育的前提,美育是对文化的升华,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小学古诗教学的重点便是美育,诗歌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感悟,古诗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具备的特有的韵味。要想充分领略古诗的奥妙,走进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就必须从美学入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以下功能。


(一)感受优美文字,培养语感我国的古诗大多具有整齐性和旋律美的特点,语言文字经过诗人们的锤炼推敲和形象构思,诗句在整齐中带有参差的声调韵律,文字优美,韵味十足,意境悠远,从而流传千古。诵读起来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个中意味,需得细细品味。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具有大气磅礴之感,使人精神振奋。而古诗中的绝句,短小精悍,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适用于学龄儿童学习。学生在感受优美的语言和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对文字的语感。


(二)体验精神情感,怡情悦性古诗是诗人内心的反映、情感的体现和心情的积淀,它是智慧的结晶和感性的浓缩,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走进诗歌的意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兴趣上文提到美育的作用,其实古诗的美学教育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美育给每个人发展个性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感悟诗歌的美妙之处。所以,美育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古诗教学往往不受关注,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古诗、背诵古诗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古诗的意境之美,更不会让学生通过思维方式去想象、感悟,去体验诗人的情感。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美育的提出,让广大教师在语文古诗的教学中更加关注美育,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能够真正地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乐趣。


作者:刘艳(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心小学 223600)


第2篇:加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诗教”的国度。古代蒙学就非常重视诗歌教学,发挥诗的教化作用,编出《千家诗》、《神童诗》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教材,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的新课程语文教林秉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语言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培养文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更像一块引力无穷的磁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魄。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人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习惯这种模式的教师们,在备课讲课时轻松自在、娴熟自得。其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不少教师弄成了一堆索然无味的烂白菜,古诗的教学也最终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活计。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出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没有对古诗词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既没有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也没有对古诗词语言文学的境界深度契合时的拍案叫绝;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也编入了不少经典古诗,但因为学生并不能从古诗教学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能感悟到情景的美妙;因此这些古诗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效能,发挥古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古诗教学策略的研究,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策略开展古诗的教学活动。


一、以情感作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在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往往附托着诗人当时的故事与情感。在浩瀚无际的文学海洋中,古诗就像璀灿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古诗教学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架起一座通往这个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应具有厚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用教师自己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诵读、品味、赏析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的营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的表情试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岂可得乎?况且,这又怎能达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师应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呢?


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首先教师要有热情,教师要克服教学生涯中的一些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教师要力戒刻板,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课、每一节,都要找准激情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比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诗中充满了乡思的情绪;《赠汪伦》是友谊的赞歌,诗中充溢着对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登鹳雀楼》既描绘景物,又抒发志向,更阐发哲理。对这些饱含诗人深情的诗篇,在让学生们学习的时候,教师只能以情激情,并找准情感的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和感召下去学习语言,去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营养,进而起到丰富学生感情世界、开启学生思维想象之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以及气质和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着眼语言的积累,着力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里有一个量的积累问题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阅读总量可达到400万字以上,提出这个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积累,就是要通过日常的积累,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165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们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虽不需要像林黛玉那样见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应该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的修养和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于文学精神的海洋里,尽情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由于古词短小精悍,有很多诗学生在孩提时代就己经会背,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积累,巧妙地加以引导,激发其兴趣。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的活动。如果偶有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师则可大加表扬。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讲诗词中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开设以诵读古诗文为主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河南省南阳油田第五小学专门编写了三套经典古诗文诵读教材作为校本教材,并且在全校师生中长期开展诵读古诗文的活动,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佳句、名言,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成功经验,曾被多家媒体报道。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着眼积累,着力于语言素养的培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但不同的人,在读它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肯定不会像今天的人们想得这么多、这么复杂,也未必如现在的《红》学大师们所分析的那么全面、深刻,然而不同的人读后,得到体会却都是不同的。再如唐人王翰的《凉州词》,有的人读后感受到英雄豪放,有的感受到苍凉悲壮,有的则感受到战争的无奈与边塞的悲凉。一千个人读《三国演义》,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模样不同的张飞;一万个人读《水浒传》,心中就会有一万个模样不同的武松,凡此等等,如是而己。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常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强加于学生,那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积淀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智慧既指向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自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对于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能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就行。在诗意的理解方面,一定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最好的理解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如何去“意会”意境,体验情感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有感情的诵读,才能体会到诗的真味。比如《泊船瓜洲》一诗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这些词,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学生只有经过品读理解,才能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的真切。同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才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这种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而且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们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四、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靠的是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更能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令学生回味不尽、余音绕梁。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的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幻灯、图画、乐曲、多媒体等)才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才能够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喜悲,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陶冶。古诗词讲宄格律,且句句字斟句酌,耐心推敲与寻味,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与品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诗句,都体现了诗人选词之精当,用字之巧妙。诵读、品味诗歌的过程,其实“也是向古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而且这种隐性的学习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非但对于写作,也包括增强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整体语文能力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


五、以“对话”促感悟


第一,自我对话。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的心得和感悟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或情感体验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自我的思考、反思与内心的交流。


自我对话是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少不了这个过程。当学生沉浸在诗人所创造的境界的时候,便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经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感悟出诗歌的意境。


第二,生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即是指学生熟读课本,从中产生感悟,提炼观点,到文中寻找依据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的眼光看文本,用文本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读文说理,以文说理.教师应在学生“自我对话”的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为背景,善于从诗句中寻找能够印证自己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和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材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生生对话。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获得独特的感悟之后,便产生了交流的欲望,希望能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这是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结果整合为对文本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第四,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对话题的调控和对交流的引导,以及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外,还体现在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适时地提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自我、展示才华,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阅读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问学生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问学生是否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


作者:赵绍军(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16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