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 要: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吴某上大学后感到人际交往的困难,产生痛苦和低落等情绪问题,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者运用认知治疗技术对其进行咨询,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般心理问题;认知治疗技术
  一、一般资料
  吴某,女,20岁,广东梅州人,汉族,农村户口,为广州某高职院校在校一年级大学生。性格内向,小心谨慎,为人踏实。
  二、个人成长史
  家中排行第4,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出生后寄养在姨妈家,到八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爷爷、姐弟们生活在一起。父亲、爷爷都是脾气很暴躁的人,父亲更很少与她沟通,从小自己有什么想法总会被父亲否决,做错事总是会挨父亲的打,而其他姐弟却很受父亲的疼爱,因此从小觉得缺乏安全感。
  上学期间很少与同学交往,朋友不多,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埋头读书,老师们对她也不是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中上。
  上大学后第一次过住校生活,基本能适应,但不知如何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见到老师会十分拘谨,和同学交往时也很小心翼翼,生怕会说错话引起别人的嘲笑。很想多参与校园活动,和同学多交流,但总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内心感到压抑、痛苦。上课时偶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认真听讲。但很希望自己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轻松自然地与同学交往,与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看到心理咨询中心的宣传海报后,主动前来咨询。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开学一个多月来,学习、生活上还能适应,但人际交往方面不太如意,为此感到压抑、情绪低落。
  (二)个人陈述:上大学前对大学生活满怀期待和向往,但上大学后却发现不知道怎样去与人交往。其他同学能与老师自如地交谈,和老师的关系很好,但自己一见到老师就会很拘谨,舌头像打了结不知如何表达,感觉老师也不是特别喜欢自己。班上有同学不喜欢自己,每当走进教室感觉到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便无法集中注意听课,因此一个多月来都不敢多与同学说话,在说话之前都要反复思考,怕因说错话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和白眼。很想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但一想到可能有同学对此有看法就放弃了。内心总是感到痛苦、失望、压抑、低落,很想改变现状,学会轻松自如地与人交往,过好大学生活。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精神状态:来访者独自来访,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清楚准确,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需要。初次来访时较为紧张,双手总是握在一起,聆听咨询者说话时面部表情凝重,后面的几次咨询渐渐放松。
  (二)身体状况:既往体健。往常体检未发现异常。
  (三)社会工作和交往功能情况:能坚持学习,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与人交往方面比较退缩,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四)既往无精神病史,家庭史阴性。
  (五)辅导员提供的情况:来访者很少参加班集体的活动,性格比较内向,跟同学关系一般,能遵守学校的纪律,没有发现其他异常表现。
  (六)心理测量结果:从新生入校的心理健康测试的档案中调出来访者的测试结果,SCL-90的结果为:躯体化1.42,强迫倾向2.4,人际关系敏感2.86,抑郁2.31,焦虑2.3,敌对1.83,恐怖1.29,偏执1.41,精神病性1.76,其他1.13,总得分1.75,其中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UPI测试结果21分,属于Ⅱ类。
  五、评估与诊断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评估:
  1.因人际交往问题导致痛苦、压抑、情绪低落,影响学习。
  2.心理问题在近期发生,持续一个多月。
  3.不良情绪的产生与人际交往有关,没有发生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基本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思维符合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5.有自知力,有求治的愿望。
  (二)诊断: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诊断其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病程:一个多月
  2.临床表现:痛苦、压抑、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
  3.严重程度:痛苦、压抑、低落的情绪主要与其人际交往有关,基本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学习效率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来访者吴某具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吴某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时间较短,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神经症的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前途悲观,感到无助,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并且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吴某虽然也存在抑郁情绪,感到低落,但皆因现实刺激引起,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仅一个多月,且无自杀倾向,无绝望、精力减退、兴趣减退、言语迟缓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4)与社交恐怖症的鉴别:社交恐怖症的起因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主要表现是面对陌生人时害怕受到他人注视,因此会感到手足无措或局促不安,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面红、心跳、手足震颤等,若出于迫不得已的情况当众发言,患者的言语也显示出相应的焦虑如声音微弱、言语打颤、前言不搭后语等。患者在这种场合的眼神也颇具特征,目光游移或注视地面,回避与对方有眼神的接触。吴某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不自然,但没有表现出面红心跳等生理反应,也没有出现声音微弱、言语打颤、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可排除社交恐怖症。
  六、病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青年女性,在校大学生,体检未发现异常。无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社会学因素:(1)吴某自出生后就与父母分离,几年后又回到父母家中,辗转的生活经历使其缺乏安全感;(2)童年时无故挨打的经历、父亲的冷漠,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导致成年后产生错误的认知。(3)上大学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存在适应问题。
  认知因素:(1)由于童年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导致吴某对 自我和他人的评价产生偏差。(2)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技巧,面对自己的人际问题不知所措。(3)个性特征:内向。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偏差,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长远目标: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促进自我的成长,个性走向成熟。
  (二)咨询方案
     采用罗伯特.L.莱希的认知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塑造新的认知结构和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
     来访者的认知中存在偏差和不合理的成分,罗伯特.L.莱希的认知治疗技术的观点认为,咨询者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思维的特异模式,并通过证据和逻辑应用来进行纠正,塑造新的思维模式。当来访者获得全新的观念时,咨询者再教给来访者一些更有效的应对技能,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八、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2011年10月12日)
  目标: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尊重、共情、真诚、倾听、提问。
  过程: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则,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通过平等、真诚、尊重的交流与吴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吴某放松下来,轻松投入咨询状态。在吴某陈述情况时,运用倾听技术,了解吴某的基本情况;运用共情的参与技术,对吴某的遭遇表示理解;吴某在讲述到让其感觉痛苦的问题时会出现沉默或欲言又止,咨询者没有继续追问,耐心地等待,以眼神进行安慰和鼓励。运用提问技术来明确来访者的咨询目标。
第2次咨询(2011年10月19日)
  目标:深入探讨来访者的问题,帮助来访者认识不合理的信念
  方法:罗伯特.L.莱希认知治疗技术中的 “区别想法和事实” (A-B-C技术)、“对思维歪曲进行分类”,提问,澄清事实
  过程:进一步谈及困扰来访者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区别事实和想法,找出阻碍了她与同学、老师的交往的不合理想法。
第3次咨询(2011年10月26日)
  目标:挑战不合理想法,重塑合理的认知结构
  方法:罗伯特.L.莱希认知治疗技术中的“满灌不确定性”、“时间机器(他人)”、“识别图式”、“通过角色扮演挑战图式形成的根源”
  过程:采用认知治疗技术挑战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帮助来访者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失误,而且这种失误对他人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要挑战其童年生活所形成的歪曲的图式,从根本上纠正其不合理信念,重塑合理认知结构。
第4次咨询(2011年11月2日)
    目标:强化新理念,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方法:言语技术,自我暴露
    过程:来访者的神态看起来更为轻松了,她愉快地告诉咨询者新的想法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她也尝试主动和同学交流,感觉上同学也不是那么不喜欢她,也会重视她说的内容。不过喜欢获得更有效地交往技能。于是咨询者以亲身经历来启发她寻求有效地人际交往方式,并布置了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采用新的交往技能来尝试人际交往,记录下每次交往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想法,成功和失败之处。
第5次咨询(2011年11月16日)
    目标:结束咨询
    方法:总结,谈及感受,心理测验
    过程:来访者谈及咨询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重测SCL-90和UPI,测试结果都达到正常值。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来访者的自我评价:我觉得现在和同学的相处比以前愉快了,见到同学我会首先主动打招呼,他们也愿意和我聊学习、生活上的话题。见到老师也感觉不那么紧张了,有空也会主动帮辅导员做事。最近也加入了文学社,希望多参加社团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2、辅导员的评价:吴××同学最近上课认真了,与同学的交流多了,见到老师也更有礼貌了,主动帮助老师干活,对班集体活动也更加积极参与,总体来说表现很好。
  3、咨询者的评价:吴某最后一次来咨询室时,神态轻松,情绪也回复正常,更加自信了。咨询的目标已经达到。
  4、心理测试的评价:最后一次咨询时重新做了SCL-90和UPI测试,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症状已经消失,咨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民族出版社,2005,2-4,38-45.
[2]吉拉德.伊根,郑维廉译,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处理问题并发展机会的助人途径(第8版)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61-66
[3]Robert ,张黎黎,陈曦等译,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1,18,129-130,134-135,237,257-259
[4]马莹,顾瑜琦,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6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3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