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音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的效果分析

音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的效果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柏拉图也说:“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音乐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释放,使学生摆脱消极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是一种有害的生理-心理能量,音乐可以为这种能量的释放提供一个合乎伦理和科学,合乎美的旋律的文明通道,因而可以作为心理调适的有效手段。音乐是心灵的一种选择,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方式,是发现自我并升华自我的途径。
  一、音乐欣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使精神愉悦的精神活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音乐是学生认可、推崇的一种陶冶情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音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代生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体的心跳、脑电波等节奏趋向于和音乐的节奏同步同调。当人们听到每分钟60节拍的音乐时,身体也会按照这种节奏活动,这时人就会感到头脑安逸、神清气爽。当人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音乐中的部分内容能诱导出一种使人陷入冥想状态的脑电波,它可以使人的身体活动放慢,心灵放松。
  1.音乐欣赏要立足音乐本身加强情感交流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往往精神上与音乐融为一体,甚至进入一种心醉神迷的状态。在音乐欣赏时,学生可以离开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学习现实,从而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音乐种类很多,不同的调式、节奏、旋律,可以表达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但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些内容肤浅、直白、庸俗、无力度、无深度、无境界的音乐作品只能对学生产生畸形的刺激。音乐欣赏其实就是学生和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交流与碰撞。故音乐欣赏一定要从音乐的本体出发,突出音乐的情感特征,增加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热情的音乐使学生心胸开阔,如海顿的《创世纪》;气势磅礴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坚强,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宁静的旋律让学生摆脱烦恼、学会心平气和地与人处事,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贺绿汀的《森吉德玛》、舒伯特的《快乐时光》;欢愉的音乐则会使学生容光焕发,如《喜洋洋》《春天来了》《步步高》。音乐以美导善、以美引真,最能穿透感性和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音乐美的陶冶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
  2.音乐欣赏要借助音乐想象促进学生感悟
  音乐最先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和视觉表象,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所感悟。这些感悟使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欣赏《摇篮曲》,学生能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欣赏《启蒙山小调》,学生能感悟到浓浓的乡情;欣赏《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能感悟到中华优秀儿女不屈的抗争以及民族的危难与希望;欣赏《花好月圆》,学生能感悟到美好快乐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欣赏《高山流水》,让学生体验到友谊的弥足珍贵;欣赏《命运交响曲》使学生感悟到只有拼搏抗争,才能驶向幸福的彼岸。
  二、音乐表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音乐表演包括音乐演奏和演唱,它集感觉、运动、情感、交流于一身,能影响学生个性,改变学生行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宣泄不良情绪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乐曲的旋律、速度和音调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一般来说,音乐心理调适有两种,一种是同质导入法,一种是异质转移法。
  前者是选用和学生情绪状态相对应的同类型曲目,以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对心情不好的学生使用沉郁的音乐。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将郁闷、苦涩迁移到音乐中,使忧伤和愁苦得以宣泄,心情逐渐平静。配合心境让学生演奏悲伤情调的乐曲,能使学生的悲哀得以缓解。
  后者是使用那些与学生即时心理状态性质相反的曲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意志和情感体验。比如,让焦虑的学生哼唱或演奏轻柔宁静的音乐,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江南好》等;让抑郁的学生哼唱或演奏明朗欢快的音乐,如《喜洋洋》、《金蛇狂舞》、《春天来了》、莫扎特的《浪漫曲》、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等;让感到身心疲惫的学生演奏节奏缓慢、韵律安详的音乐,如德彪西的《大海》、圣桑的《死之舞曲》等。
  当然,音乐表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否则就很难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不过这种表演不是演出,只是自娱自乐,目的是帮助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因此,学校只要提供必要的乐器,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则完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提高交往能力
  音乐表演活动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表扬。伟大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类最深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欣赏。”音乐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成就感,使学生愿意和别人交往。
  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交往问题。一些学生不愿交往、不能交往、不敢交往,人际关系适应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体验能力的提高。音乐集体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相互认识、融通、了解与相处的机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学会与别人有效交往。经常进行音乐表演的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尤其显得落落大方、开朗自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那些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参加合唱、合奏的排练与演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乐者乐也”,音乐喜闻乐见,深受学生喜爱。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音乐对其心灵的慰藉,因为人人都有追求快乐、积极向善的天性。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音乐对职校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11/P2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扬州,22521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269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