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礼仪的涉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礼仪的涉入研究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引言

  礼仪,作为人类之间交流的规则,起着尊重他人和畅通交流的作用。而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跨国交际不断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多,差异也越发明显,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

  二、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原则的核心精神是要求男士在各种社交场合,在任何时候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妇女、帮助妇女、照顾妇女和保护妇女。要是望文生义,把女士优先原则仅仅理解为女士先行,那就未免太狭隘了。西方社会为什么如此礼遇女士呢?这与欧美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让?赛尔说:“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妇女处于社交的中心,女性成为受宠的对象,这是其他文明没有的。”也就是说,基督教文明以圣母玛利亚为尊崇,将女性当作神话。即使西方国家处于黑暗的中世纪,骑士精神大行其道,但骑士也是以保护女性为己任。而文艺复兴后,女性更是永恒美的象征。

  在他们看来,讲究女士优先的原则,是男士培养精神文明和高雅风度的前提。至今还存在这种流行说法:“现代社会的礼貌,也是从尊重女性培养起来的。”从生理的角度上讲,女性为弱,需要男士们的保护。男士们多胸怀宽大,能够容忍女性。在尊重女性的同时,男士们完善了自己。世间男女各半,倘若男士们首先对女士以礼相待,反过来,女士们也会更加敬重男士,在互尊互敬中,男女互相修炼柔心善性,一个具有礼仪之风的社会就与我们同在了。

  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是“男尊女卑”,女性在社会上没有太高的地位,在交际上更没有女士优先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男女平等载入宪法,女性的平等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但要彻底清除“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形成尊重女性、女士优先的礼仪,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尊重隐私

  生活中,熟人在路上相遇,打招呼是应有的礼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是如此,但是打招呼的内容却不同。中国人打招呼常说:“吃了吗?”“刚下班啊!”“你上哪儿去?”,然而问别人的动向对欧美人来说是很失礼的。他们可能会愤怒地说:“我去哪儿是我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欧洲,重视个人秘密,尊重个人隐私权,这种尊重渗透到了社会交际中,除非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否则都应回避私密的话题。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人隐私得到尊重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拥有充分的人权,也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

  然而,由于文化价值和国情的不同,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的隐私权在与传统文化碰撞时,成为有些不被理解的东西。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使皇权形成了对每一个人的全面控制,这种控制由肉体深入到灵魂,形成了“忠贞坦白”的伦理道德。今天,虽然封建王朝早已被推翻,但是旧道德的巨大阴影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笼罩着现实生活。在改革开放和海外游客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更新全民族的传统观念,强化现代道德和人权意识。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外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避免失礼。

  四、表露坦率

  礼仪作为一种时空文化连续体,是一种由社会传递的、历时持久的文化形式,总是受到一定民族、地域、社会的人们的心理支配。这种心理决定了人们会一代一代地将祖先的礼仪遗传下去,而不是轻易放弃。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都会受到周围礼仪的熏陶,形成一种独特的、潜在的心理力量。在交际中,礼仪作为心灵品质和民族积淀的外化,在表达上有着许多不同。

  具体说,西方人是外向型的,东方人是内向型。西方人为了利于交流,在表达自己意愿时简单明了。中国人在诉说心事时,更希望暗示而使对方理解,对于外向型的,他们习惯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果西方人不了解我们的含蓄,我们不理解西方人的坦率,那就会产生许多误解。比如,欧美等西方国家,把谦虚视为虚伪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我们常以自谦为美德,否则会被人认为狂妄。如果一个人在西方演讲时说自己英语讲得不好但他却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西方人会认为他是一个装腔作势、口是心非的人。在中外交往,谦虚的确会招来一些误解。不久前,一位西方友人到中国书法家来求字,书法家精心写了条幅送给对方并谦虚地说:“献丑了,请原谅。”对方很不舒服,问道:“你为什么要把丑的字送给我呢?是不是看不起我?”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不管准备的是何等丰富的美味,照例客气一番:“今天的菜不好,但请大家要用饱。”

  在我们看来,道歉并不意味着真正做错了,不过是一种谦虚的表示而已。比如在公众面前演讲时有些人常说:“我有些用词不当,当请大家谅解。”这在西方会遭到嗤笑:“为什么明知不行还在那瞎讲?”西方人在被赞扬时也和中国人不同。比如外国人夸我们英语讲得好时,我们一定会说:“不行,差得远呢!”听到这样回答,他会认为我们不实在。西方人对待赞扬往往表示感谢,以表示尊重,表示同意,有时还要补充些例子来证实你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你夸一位美国女士长得漂亮,她会说“谢谢!”,实受你的称赞,而不是说“哪里,哪里。”一位妇女称赞另一位妇女的服装漂亮,后者如果是中国人,她会说“不好看”,或者可能说“这是旧衣服改的”;如果是欧美人,她则说:“谢谢,真高兴你也喜欢这件衣眼。”

  中国人在做客时,往往表示的很客气。习惯性地对主人的招待表示谢绝。“请喝水,随便吃些水果”“谢谢我不吃。”是真的不吃吗?这样的对话往往是客气,不想麻烦主人。因为中国传统认为,为他人着想就是一个好主人,反过来,为主人着想就是一个好客人。因此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主人劝吃劝喝,客人不吃不喝。正相反的是,西方人说不吃不喝是真的,他们不会客气,如果主人一再劝吃劝喝,不顾客人的承受能力的话,是极没有礼貌的。   在送礼时,中国人又要谦虚的说:“请收下这些薄礼。”而在西方人们并不会这样,因为它们的礼物是他们经过精挑细选认为最好的才送给别人,而且他??收到礼物往往会直接打开,并赞美一番。而中国人如果收到礼物马上打开,会被认为是重礼不重客,显得小气,会被人笑话。

  欧美人在表达爱情时,常常选在公开场合,当着众人的面拥抱亲吻,并且直率地说:“我爱你。”中国人却不同,即使互相深爱着对方,也表达得十分含蓄、脉脉深情表达隐秘。在西方,不爱也表达的很直率,如果一个小伙约一个女生去吃饭看电影,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后,女生却不想继续联系,这时,男生会要求平分吃饭和电影的钱,这在中国看来是极不正常,因为那太栽面子,太丢份儿。

  五、宗教色彩

  西方礼仪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宗教色彩浓重。在西方,不仅信仰宗教的人数众多,而且宗教影响着社会生活,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宗教色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形成“三化”。一是宗教节日大众化。宗教节日是宗教礼仪活动的一种外化表现,它把纪念、崇拜和娱乐融为一体。活动内容主要是歌颂崇拜对象成道,纪念崇拜对象升天和降世。随着宗教节日经常化、民族化、生活化,大众已经离不开这些宗教节日。例如,圣诞节,它不仅是基督教里最隆重的节日,也是西方国家全民性的最重要节日。

  圣诞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纪念上帝耶稣降世和升天,歌颂其成道和传经事迹。罗马教会在公元354年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纪念日,时至今日,圣诞节不仅是全世界基督教徒最隆重节日,也成为欧澳美西方各国最重要的全民性的节日。这一天全国放假休息,还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娱乐节目。西方还有复活节,也称耶稣复活瞻礼。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升天。因此基督教会规定每年3月份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1日至4月25日之间)为复活节。复活节期间,人们举行圣餐仪式、互赠彩蛋、圣烛游行等纪念活动,现在也成为西方各国的另一个重大节日。

  二是宗教禁忌社会化。最普遍的禁忌是“13”。在西方,13是很不吉利的数字,因此,13人不能同坐一桌,楼层不能有13这个数字,飞机不在13日试飞。许多伟人也曾为13苦恼,罗斯福就为了避免火车在十三日启程,特地把时间改成了十四日的凌晨。西方人之所以不喜欢13,是来源于圣经的故事,耶稣被犹大出卖,同12个门徒进行了最后的晚餐。另外,星期五也被认为是不吉利。传说夏娃偷吃禁果正值十三日的星期五,这天,她和亚当被逐出了伊甸园。最后的晚餐也是星期五。因此,我们宴请西方客人时,不能选在十三日,不能邀请十三位客人,更不要选在十三日的星期五。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因子,积淀成西方人心灵深层的“13”恐惧症。因此,我国宴请西方客人不邀请13位客人,不选13日星期五。

  此外,西方许多风俗也有着宗教情感,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往往会触犯别人。曾经有一位中国学者到一位法国老绅士的别墅去度周末。晚餐后,大家欣赏唱片。中国学者能吹一口生动有趣的口哨,在国内茶余饭后倍受欢迎。当晚,唱片响起后,他也像在中国一样吹起了口哨,没吹几声,老绅士就马上关掉了唱机,还没等中国学者明白,老绅士就带他绕别墅走了三圈,什么理由都没说冒着夜色就把他送回了城里。后来他才明白,传说,铁匠在打制钉死耶稣的铁钉时,周围群众吹口哨起哄,因此基督徒认为,天黑后到别人家做客吹口哨,会给别人招来邪气,只有绕着房子走三圈并把客人送走才能免遭厄运。

  由此观之,尊重隐私、女士优先、宗教色彩、表露坦率组成了西方礼仪文化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说是了解浩如烟海的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8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