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

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K15075)。

  声乐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既要求学习者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又要求学习者具备较为娴熟的歌唱技巧,还要求学习者有较好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其中,声乐演唱技巧是声乐学习者孜孜以求的,但因为声乐教学比较抽象,很多学习者往往会遇到学习瓶颈,难以突破。笔者通过多年教学观察发现,声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往往存在于发声训练中,集中体现为学习者对发声器官和发声过程不够了解,对发音过程中的气息、发声、共鸣、发音等掌控不到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关注这些重点,查找运用上的不足,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训练方法。

  对气息控制的教学指导

  1.引导学习者认清气息的重要性

  良好的气息控制是唱好歌曲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认识到:气息控制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歌唱效果上,如果呼气时气息宣泄而出,声带闭合不严,则会感到气短,声音也会“发虚”;如果声带闭合过于用力,气息流动不畅,则音色刺耳也不受控制。因此,要把气息控制作为歌唱者的第一道难关来攻克。

  2.教学中气息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习者在歌唱之前大吸一口气,使胸部以上全部处于紧张状态,喉、下巴等部位过度用力,端着肩膀,身体紧绷,情绪紧张,看似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实则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往往唱不完整,甚至出现“破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用气大过发声,控制不当造成的。还有的学习者在歌唱时气息未沉入丹田,感觉气息是从嗓子眼发出,往往声音支撑不够,甚至于出现“无声”状态,这些问题都带有普遍性,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整改。

  3.气息控制的教学重点和训练方式

  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习者找到自然呼吸的感觉,自然挺胸,双肩自然松垂,放松腹部肌肉,缓慢呼吸感受气息在胸腔下部推动横膈膜活动、小腹随之收或鼓的动作,感受吸气时横膈膜的膨胀和肺的扩张,让学习者试着弯腰后双手交叉环抱肋部,感受呼吸时胸部、腹部、背部肌肉的共同扩张,理解呼吸器官的协调运作;或者让学习者找睡觉前平躺呼吸的感觉,观察婴儿哭或咳嗽时的自然状态,从中找到自然的呼吸方式。指导学习者在训练中,多进行打哈欠的叹息方法训练,放松脖子以下部位和下巴做深呼吸,找呼气与吸气之间的一种“平衡的压力”,养成放松而有力量的呼吸习惯。

  对发声控制的教学指导

  1.引导学习者认清发声的重要性

  发声质量影响音色,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也是歌唱的一门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充分认识到,气与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歌唱者演唱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作品,依靠的就是灵活运用发声与气息之间的关系,并加以适当调整而得来的。在不同音区需要变换声带的振动方式,随着音区的升高声带振幅变小,振动频率变大,声带的整体振动向边缘振动过渡,从而发出各种优美的声音。

  2.教学中发声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声乐学习者的发声比较随意,气息在声带的弱收缩力作用下流出,起音成了“带气音的声音”;与之相反,有的则在发声时刻意憋气,喉头抬高,声带紧张闭合,声音充满紧张感,起音成了“拉紧的声音”。有的学习者为了打开喉咙,过于压低喉头,声音呆滞、沉重,缺乏音色,失去了高音,且带有严重喉音,少了灵活柔美的感觉。有的学习者又过分抬高喉头,致使声音虚弱无力,缺乏共鸣,常用假声替代混声,音量也比较小,对于这些常见问题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认真加以克服。

  3.发声控制的教学重点和训练方式

  发声同样讲究发声体处于自然放松振动的状态,发声与喉头的位置息息相关,与口腔打开的程度一一对应,与声带振动情况相互联系。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多进行咳嗽训练,感受声带闭合时,气息在胸口处对声门的压迫,感受咳嗽时气息随气门阻力消失破声门而出的发声感觉,寻找声门的适度感和正确的发声位置。通过进行保持吸气状态的训练,让喉结向胸口发声位置下沉,寻找喉管底端微张的感觉,将喉结稳定在合适的位置。这种感觉有些类似唱歌过程中始终在吸气,是保持声音协调、平衡、统一的基础,当学习者在歌唱过程中能够感受并保持这种吸气的感觉时,发声就是平衡的、协调的。

  对共鸣控制的教学指导

  1.引导学习者认清共鸣的重要性

  共鸣是声音的扩大和美化,想要优美的歌声有较大音量,传得远,具备穿透力,良好的共鸣控制不可或缺。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认识到,共鸣的合理运用可以减轻歌唱时发声器官的工作负担,降低体能消耗,减少对电音音响设备的依赖,也能有效改善扁平直白的嗓音,增加歌声的浑厚程度,增强艺术表现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歌唱者的潜在歌唱能力,大大促进了其歌唱水平的提高。

  2.教学中共鸣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从人体的共鸣器官的生理构造和自然结构看,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骨中空的额窦,容积由大到小,位置由下而上堆积,既彼此相通,又把腔体的通道阻隔。依据低音、中音、高音三个声区的变化,可将共?Q区划分为胸腔共鸣区、口咽腔共鸣区、头腔共鸣区,有的学者也将其划分为下部共鸣区、中部共鸣区和上部共鸣区[1]。以胸腔共鸣区为例,由肺部出发,冲击声门的气息受到声带闭合的阻拦,将振动反射作用到胸腔部空气中形成共鸣,这种共鸣声音随着歌唱活动中的呼吸动作得以反复并强化,融入嗓音中。由于共鸣腔体相对大一些,胸腔共鸣区对于振幅偏大、振频较低的低音有较好的共鸣效果。同理,口咽腔共鸣区对中音、头腔共鸣区对高音都有较好的共鸣效果。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习者追求浑厚的低音,过于关注胸腔共鸣,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胸部,气往下压,使劲扩胸,憋的声音很闷,与松畅宽广、浑厚绵柔的标准胸腔共鸣相去甚远;有的学习者则过分重视中音区的鼻腔共鸣,缺少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配合,鼻音过重同样缺少美感;有的学习者又为了获得通透的高音,过于追求头腔共鸣,注意力集中于头部,眼上翻,气上提,将气“逼进”头腔,发出的大多是“假音”,声音“位置”虽然高但很单薄,缺乏力度和感染力,这种顾此失彼的共鸣训练导致音色单调、声区不统一。   3.共鸣控制的教学重点和训练方式

  要注重树立整体共鸣理念,即区分比例、主次,将所有的共鸣腔体有机协调起来,获得整体共鸣。教学讲解时,教师要特别注重讲清两个方面:一是可调节的共鸣腔的运用,包括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和口腔等,通过调节口型、张开上下颌关节、上提软颚、扩张咽壁来调整器官形态和内部空间体积,使头部共鸣区与胸部共鸣区之间的通道打开,使声音上下贯通,形成混合共鸣,保证声区统一,声音均匀,流畅优美。二是声音的位置和集中。让声音有“存在感”“悬浮感”,而非刻意强压到某个位置,喉头位置下沉,平放舌头,舌尖轻微触碰下门齿,避免舌根僵硬压迫喉结,松下颌,帮助喉结位置稳定。教学训练多以哼鸣为主,由闭口哼鸣训练向开口哼鸣训练过渡,引导学习者逐步感受鼻上端出声的“发力感”、喉咙的“通道感”、前额到头顶的“微振感”、横膈膜的“支撑感”,逐步找到学术界用意象方法描述的声音位置。比如,著名的“从头顶发出”“从后下方发出”“从前脸面罩区域发出”等声音位置,再进行弱声训练、叹气训练、闭口母音(u、i)训练,从而达到最佳共鸣效果。

  对发音控制的教学指导

  1.引导学习者认清发音的重要性

  发音是歌唱的语言,具有直观性、可描述性、可重塑性,是歌者与听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要引导学习者认识到,发音是产生优美旋律的依据,通过艺术加工过的咬文嚼字,与音乐的旋律相结合,才能呈现出动人心弦的优美歌声。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是用本国或本民族的发音规律(语言特点)在歌唱中表达情感,我国声乐艺术中的发音标准讲究“字正腔圆”,作为最初衡量戏曲演唱水平的一个标准,“字正腔圆”逐步扩大到民歌、曲艺甚至说唱音乐中,成为声乐艺术吐字咬字的一句格言[2],练好了咬字发音,也就掌握了二度创作的基本工具。

  2.教学中发音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歌唱的发音与说话的发音一本同源,音高、音色基本统一,不同之处在于,平时说话音量一般较小,音域窄,气息气流小,口腔张合动作小,吐字的速度快,母音之间转化清晰明显,无拖拽,不延长。而歌唱时音域宽,需要大量均衡的气息,配以共鸣腔体的美化,需要对生活中吐字发音的方法加以适当改进。简单地说,就是字头咬清楚,字腹唱饱满,字尾归上韵,从而唱出声乐作品的风格韵味,传递声乐作品要表达的感情。教学中发现,有的声乐学习者总想把字咬得过于清楚,又想把声音唱好,在练习中声音效果还不佳的情况下,咬住字而后行腔,因口腔吐字的动作过大干扰声音,造成“字裹音”,进而破坏了声音的统一性和音乐的连贯性,有时甚至因为语言发音使得声音被严重限制而无法唱出。有的学习者习惯将咬字的位置“突前”,在口腔前半部分的嘴巴上下工夫,与发声位置割裂开来,为了追求发声时咽喉部的“稳定性”,吐字器官僵硬造成“音包字”,为了能把声音唱出而使得发音语言面目全非、无法辨识,还有在字词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发声和共鸣腔体的打开状态保持不够稳定、气息不足,出现唱词与声音断断续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纠正。

  3.发音控制的教学重点和训练方式

  在声乐学习中会涉及多种语言,其中美声发源地意大利的语言多由元音构成,较为圆润,更容易演唱,有利于声乐学习者歌唱时找到良好的发音、共鸣位置。教材选择上,可选用意大利艺术歌曲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逐步过渡到中文、德文和法文等声乐作品,以经典艺术作品为主。教学训练中,可以让学习者先朗诵歌词,熟悉字、词、句结构和声调、着力点等,再熟悉乐谱,找到语感,打好演唱基础;要求他们演唱时每个字尽可能唱得丰满立体,辅音唱得轻快一些,元音的发音位置向后咽壁靠近,保证发音的清晰度与准确度。针对“字裹音”的问题,可让学习者先按歌曲中多句落音的主要韵母进行演唱(如《卖布谣》的主要韵母u),再按去掉音头的韵母进行演唱(如《卖布谣》中嫂(sǎo)嫂(sǎo)织(zhī)布(bù),按照ao-ao-i-u来练习),最后唱好每个字,这种练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咬字发音。针对“音包字”的问题,可以让学习者试着将歌词中关键字的主韵母进行拖腔练习,也可为其安排一些绕口令练习,使其打好咬字发音的基础。

  声乐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态,其?l声过程有一定的技巧性、一定的科学性,涉及知识面较宽较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认真研究。特别是在发声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气息、发声、共鸣、发音等要素的平衡运用问题,从而引导学习者在歌唱学习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77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