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励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智慧

励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智慧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励志一词由来已久,汉朝班固的《白虎通?谏诤》载:“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的:“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於文学,隐於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陈春生的《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的:“(成基)遂渡江至安庆,入年徽武备练军学堂,励志学习,屏绝嗜好。”这里的励志意为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励”本义:勉力;鼓励。“志”本义:志气,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励志”,意为奋发志气,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励志教育可作为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发掘学生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地理教学中施行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还要着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制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更要努力唤醒学生的内动力,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成长。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施行励志教育,意义重大。

  1.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施行励志教育,可激发学生热情,使教师更具有亲和力,从而拉近地理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调整心境,引发思考。好的心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心境好,智力活动才会增强,创造性思维才会涌现。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就很难积极思考,更有可能会对地理教学充耳不闻。而励志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这样的情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独立地悟,有利于知识获得过程的深化,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3.包装知识,提高效率。用励志素材对地理知识进行“包装”,可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励志素材的兴趣迁移到地理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励志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应课改要求。

  二、在地理教学中施行励志教育的做法

  1.重释英文单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最乐意的就是向学生诠释什么是地理:就是地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么解释虽然有点荒谬,但我很热衷于此。

  开始高一第一节课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强调一个单词“Attitude”。我会发问:“A在英文字母中的排序是1,t在英文字母中的排序时20……那么将Attitude各英文字母的序号加在一起,得数是多少?”“100。”学生响亮地回答。我顺势说道:“100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地理而言,就是绝对成功。那成功来自于什么,成功来自于端正的学习态度。我希望大家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态度,也预祝大家在良好态度的引领之下,地理学习乃至以后一生无比辉煌。”

  在学习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举例“impossible”。impossible,其意是不可能,但当很多人说你完成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时候,当你自己都无比绝望的时候,一定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impossible”也可以这么理解“I’m possible”,我能做到,所以看待事物一定要多角度进行。地球因为有生命而特殊,但换个角度,从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看,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差不大,这样对比说来,它又很普通。

  2.巧借地理技能,教会学生明确学习乃至人生的方向。在学到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时候,我喜欢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地理学家,去撒哈拉沙漠探险。在他走进沙漠一个多月后,碰到了一大片绿洲,在绿洲中生活着一群土著,科学家准备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当生活了一段时间,可以和土著进行简单的肢体和言语交流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一件无比荒唐的事件,他只用了一个多月就走到了这片绿洲,而这里的土著用了几辈子的时间一直无法走出沙漠。科学家感到很奇怪,于是让土著带着他再次尝试走出沙漠,结果他发现这些土著离开绿洲没有多远就迷失方向,不断绕圈,最终又绕回他们所在的绿洲。科学家告诉他们认识北极星的方法,然后让他们白天休息,晚上行走,一直追随着北极星向前走,结果这些土著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他们几辈子没有实现的梦想。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已经知道目标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你寻找到你生命中的北极星了吗?关于高一的地理学习,你有目标吗?关于这个单元的地理学习,你有目标吗?关于这一课的地理学习,你有目标吗?希望大家树立好目标,不至于迷失在知识的海洋。”

  3.讲述个人经历,增强教师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坐地日巡八万里”,这是地理教师在讲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时候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很多学生对“里”有多长没有概念,这时我会谈谈自己的一段求职经历:那是我大四兼职的一个面试,工作是给韩国中学生做小班晚课辅导。虽然自学过韩语,但只是会点皮毛,以这样的劣势和很多的朝鲜族大学生竞争,无疑胜算不高。面试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1+1=1,1+2=1,3+4=1,5+7=1”,写完之后回头看看考官的表情,布满崩溃和无语。这时我开口:“虽然这个数式在各位看来是无比荒谬和无聊的,正如我基本不会韩语却敢于挑战这份工作,但不妨我们换个角度想想,1里+1里=1公里,1月+2月=1季度,3天+4天=1星期,5月+7月=1年。换个角度想想,各位或许会认同我非常适合这份工作,韩国中学生来中国,为的什么,为的HSK(汉语水平考试)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从而有机会进清华或者北大,但如果总是有韩语特别好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会特别依赖于韩语,很不利于汉语的学习,而我的存在就是他们说韩语的绝望,也是他们说汉语的希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谢谢!”正是我的这种疯狂,让我赢得了这份工作。我相信只要大家敢于疯狂,那么地理学习必将辉煌。言归正传,1里+1里=1公里=1km,所以“坐地日巡八万里”就是“坐地日巡4万km”,这个地,还得是赤道上的某点,因为纬线圈的周长赤道约为4万km,根据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可得赤道线速度为v=s/t=4万km/24时≈1670km/h,以此为引,结合三角函数,要求学生诠释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通过励志故事,教会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敢于坚持不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不易理解,障碍较多,学生很容易在此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乃至信心。针对于此,地理教师除了要尽可能深入浅出外,更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教会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敢于忍受痛苦。痛快痛快,只有忍受那个无比的痛苦,才能体验到地理学习的快乐,理智感才会油然而生。此时我总是愿意和学生分享这样一则故事: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住持让他做了谁也不愿做的行脚僧。鉴真坚持了一年多,意见很大。有一天,已日上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十分奇怪,就到鉴真的房里去看,见他的床边有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叫醒鉴真,微笑着说:“你今天不外出化缘,摆出这么一大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个呵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了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瓦鞋。”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走走吧。”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了拍鉴真的肩膀:“你是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真正明心见性、光大佛法?”鉴真挺了挺胸:“我当然是想弘法利生啦!”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天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你能找到昨天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昨天这条路又坦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再从这条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自己今天的脚印吗?”鉴真肯定地说:“当然能了。”住持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鉴真:“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正是由于不经历风雨,因此,才像踩在又坦又平的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鉴真恍然大悟。也许认真学习地球运动是一条泥泞的道路,但不要拒绝泥泞的道路,因为是它在为你们书写人生;也许努力学好地球运动是一个巨大困难,但不要恐惧困难的降临,因为是它在熔铸你们的性情。

  成功不仅在于正确的抉择,更在于不懈的坚持。其实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只要敢于坚持,必定会出成果。地球运动乃至后面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困难重重,学生能不能坚持,这对地理教学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总是用下面的故事激励他们不断坚持:有一座山上建了一座庙,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沿着一级级石阶走到山顶,在佛像前顶礼膜拜,烧香许愿。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座庙一直香火鼎盛,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终于,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我说佛像呀,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佛像笑了笑,说:“当年,您只挨六刀,便成为一方石阶,而我是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佛像昔日敢于坚持忍受雕琢的痛苦,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5.朗诵优美诗篇,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感悟人生。在学习地球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生物圈”的时候,我喜欢朗诵一首诗:“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飘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我还特别用奥黛丽?赫本的一段英文诠释了这首诗的后两句:“If you have two hands,the first one is to help yourself,the second one is to help others.”树的特点就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用树代表生物圈,学生很容易理解:“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部,岩石圈上部和水圈的全部。”

  6.包装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在学习大气圈组成与结构的时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时,我总喜欢这么启发学生:“也许我们的人生会碰到很多的阴天,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敢于向上飞翔的心,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向上飞翔,终会穿越那片阴霾,拥抱无比灿烂的阳光。为什么向上飞翔,必定能够拥抱阳光?”在这样的包装下,学生特别愿意探讨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空气运动以平流为主;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特别热衷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学习河流侵蚀地貌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知识点: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这时我举例长江三峡的形成过程: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水都可以把山切成‘V’字形峡谷,只要敢于坚持,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我们办不到的,哦,耶。”为了增强效果,我还特意摆了手势:

  在学习流水的堆积作用的时候,我总喜欢借用俞敏洪的一段演讲包装地理:“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泥沙的沉淀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地理现象?在山前的泥沙沉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在河流中下游的泥沙沉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在河流入海口的泥沙沉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励志,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智慧,如何更好地运用它,需要不断摸索、反思和总结。鉴于励志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我们要努力将励志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之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9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