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在线学习高中学生虚拟社区感获得及其影响

在线学习高中学生虚拟社区感获得及其影响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研究问题

  Sarason于1974年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社区感(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的概念[1],McMillan和Chavis在对“地域型社区”与“关系型社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社区感的操作性定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一版的SOI问卷,并在1996年对社区感定义进行修订,改良后的理论更加突出了社区感的心理本质,强调了以集体体验和记忆为基础的共同文化历史积淀和情感认同[2],并在此基础上形成SOI-2问卷,这些修改为社区感的心理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的标准化评估工具。近年的相关研表明,社区感与个体的积极与消极心理都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社区感对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3-4],还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与应对效能[5-6]。同时社区感的获得还能增加个体对生活环境中活动的兴趣[7],研究也发现低水平的社区感体检则会对个体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强烈的消极体验,如孤独体验的增加[8-9],抑郁的易感[10]、逃避责任、物质滥用以及其他问题[11-12]。这些研究充分地说明社区感对个体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兴起,“社区”已不再只是在单纯的物理空间中存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同样存在[13]。现在基于互联网空间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社会组织或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 VC),绝大部分现代个体都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不同的虚拟社区的活动中,如在线社交、在线学习、知识分享等等[14-16],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作为获取和共享知识的途径。而虚拟社区感(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 SOVC)则是虚拟社区成员所拥有的一种归属感,是成员对彼此、对整个社区都能够产生影响的一种感觉[17]。有研究发现,虚拟社区中个体体验到虚拟社区感会直接影响其在社区中对知识贡献意愿[18-19],同时在对远程教育学生保持率的研究中发现,虚拟社区感是影响学生是否流失的重要潜在因素[20],虚拟社区凝聚力不足会导致在线学生的中途退学率提高。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虚拟社会感的获得能有效提升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21-22],但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后发现,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大学生群体或成人远程学习,对中学阶段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与在线教育产品以及知识付费习惯的低龄化趋势不相符。本研究希望对有较高频率网络或在线学习经历的中学生群体虚拟社区感水平开展研究,并了解虚拟社区感中具体是哪些维度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为有效提升中学生学习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四川地区三所中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在正式调研前首先对高中生在线学习的使用状态进行调查,要求大学生以采用Likert5级评分,根据“从未这样=1”到“总是这样=5”,对网络或在线学习的使用频率进行自评,将得分大于3的被试纳入正式的调查。最后发放问卷450份,现场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16份,回收率在92.4%。被试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社区感问卷

  本研究选择的学生社区感问卷是在Chavis等人在2008年第二次国际社区心理学大会上发表的第二版社区感指数(SCI-2)基础上,由国内有学者进行了针对学生的中文版修订,该问卷可在题目中对不同社区进行针对性测量,本研究中的“社区”明确为在线学习社区,该量表根据McMillan和Chavis“四要素”社区感模型,包括“需要满足”“归属”“影响力”和“情感联系”四个维度共24道题,问卷采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四点记分,Chavis等人的研究原始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修订后的中文版问卷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自我效能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进行评估,该问卷最早德国的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原始问卷有20个项目,其后修订为10个项目。中文版问卷由张建新等人修订。至今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处理方法

  问卷回收后统一编号,数据统一录入,并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1.虚拟社区感各维度在性别、生源、学科3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在对虚拟社区感的分析中发现(见表2),女生在网络社区感的各维度以及整体水平上都显著低于男生,文科学生在网络社区感的各维度以及整体水平上都显著低于理科生,但是在城市与农村这一维度上学生并没有体会到明显的虚拟社区感的差异。

  2.?拟社区感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

  在对调查中学生虚拟社区感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在线学习中体验到的虚拟社区感与其学业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虚拟社区感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在虚拟社区感四维度中,归属维度与需要满足维度最终进入回归方程,两者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达到了11%。而影响力与联系两维度并未进入回归方程。   四、结果讨论

  1.在线学习环境下虚拟社区感体验的性别差异

  在同样拥有在线学习经历的背景下,男生在需要满足、社区归属、影响力、互动与联系四个维度的体验都明显强于女生,说明该阶段男生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比女生拥有更强的社区意识,更能够在虚拟社区中形成更加稳定的社区或团队归属感受。调研还显示男生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方面的满足,更加认同通过在线或在线学习平台获取知识,同时男生还体现出比女生更强的社区影响意愿和能力,希望自己在能在社区中发挥和传递自己的影响力,以及更频繁地参与互动与人际。

  2.在线学习环境下城市与农村学生虚拟社区感的趋同

  在对城市与农村生源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打破了原有学习资源的传递壁垒,城市和农村生源的学生都可以在在线学习社区形成有效的虚拟社区归属,这种体验能使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获得类似水平的归属、互动等积极感受。这预示着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在线学习的推广和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源匮乏区域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同时能打破地域限制,建立更加广阔的社区感念,并通过虚拟社区感的获得,促进学生的知识分享与互动。

  3.在线学习环境下虚拟社区感对学习效能的促进作用

  以虚拟社区感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归属感与需要满足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达到了11%。这说明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环境下对虚拟社区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虚拟社区中的角色定位,并努力调整自身使其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增加学生克服学业困难的信心。而且?τ谛槟馍缜?的归属感能赋予学生社区角色的同时也会给予学生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支持,已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感越强,学生对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越肯定,对学业成就越发充满期待。在虚拟社区中学生会从同伴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中得到爱与支持,从成果的认可和社区的奖励中产生高峰体验,获得在传统课堂上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因而更有利于积极效能知觉的唤醒。

  五、反思与展望

  1.网络技术逐步影响学习体验的交付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青少年知识付费习惯的发展,在线学习系统已变得越来越流行,它们提供了一系列被认为能够增强学习和指导的合力,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到在线学习系统中被认为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教学优势。如可以克服传统教室中的教学时间和地点限制,可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主题的更广泛的信息,鼓励学生更多以“自主时间”的方式参与学习,并通过技术手段更密切监控、反馈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以知识分享促进更积极的参与和互动。可以看到在线学习正逐渐改变现代学生的学习体验的交互方式,学生在网络中能更自主地参与和控制学习过程,这会大大提升学习动机和投入,同时在线学习还有机会让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虚拟社区归属,更有意愿分享知识与经验,这既可以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投入,这些学习的交互体验与传统学习方式的配合,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2.利用互联网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线学习环境具有传统学习环境难以企及的优势。平等的师生及生生关系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交往的障碍,减少学生敏感、怀疑、焦虑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具备稳定且良好的学习心态。在线学习环境以其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乐群、兴奋的人格特质,使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感,在学习中大胆地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创新。互联网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各方面学习需求,使学生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正向的情绪体验、激发良好的人格品质、获得积极的认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3.利用互联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在线学习环境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一种典型形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不足。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具备个性化、自主化、研究化等特征,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从依赖到独立的蜕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同时具备合作学习、团队学习、教学和学习交往的特征,促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从独立到互赖的升华。

  4.利用互联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等几大要素,而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被动化的学习特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信息数据为学生自然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大部分的互联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学习的常规路径。以主动构建替代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5.利用互联网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抹平城乡教育失衡的鸿沟,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社会各界关注焦点。互联网以其“低成本、便捷性、覆盖广”等特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途径。在当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得到最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将通过互联网汇集在一起,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不仅如此,在互联网上的沟通与面对面沟通不同,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除了教育资源以外,虚拟环境中的沟通可以排除歧视、等级观念的束缚,使教育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公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68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