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The Curse of the Mummy案例实施与反思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The Curse of the Mummy案例实施与反思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把教学目标反映到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应用性的问题中,在教师精心组织下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把问题展示,目标引出、导读、导议、反馈性导练、归纳总结和创新应用的教学程序,让学生身临问题探索过程,并从中获取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仅重视教师的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迁移、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2 Unit3 Reading The Curse of the Mummy阅读课第一课时为例,抛砖引玉,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课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 (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二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文章标题和首尾句培养预测文章信息能力。

  2.了解探险家Howard Carter生平以及发现,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简要复述。

  3.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或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语篇整体阅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问题,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导入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多媒体视频呈现影片《王者归来:The Mummy》部分内容,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预测文章的内容。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思考我设计的以下问题:

  1.What might b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urse of the mummy” and the famous explorer?

  2.From your point of view, what might be dealt with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3.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the mummies in Egypt?

  (Students’ different opinions are collected.)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课堂上“问题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营造宽松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下一步阅读策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二、通过问题,有效实施教学步骤

  While-reading

  培养学生skimming阅读能力时,可以根据首句来快速推测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学生参与讨论核对答案:

  Match the topic sentence with each paragraph after skimming the text.

  A. More people died after Carter’s discovery.

  B. The mystery of the king’s tomb has never been fully explained.

  C. People suggested different explanations.

  D. Not long after the tomb had been opened, Lord Carnarvon died.

  E. Howard Carter did not go to school and later became an explorer.

  F. There is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deaths.

  G. Howard Carter discovered the tomb of King Tutankhamun.

  Paragraph 1______

  Paragraph 2______

  Paragraph 3______

  Paragraph 4______

  Paragraph 5______

  Paragraph 6______

  Paragraph 7______

  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准确且较为快速地抓住整体大意,形成文章的整体阅读框架。

  在培养学生scanning的步骤中,设计了填空栏目,要求学生静读查找信息。

  Howard Carter (1874--- ______)

  Education:

  Interests: loved visiting new places

  Discoveries:

  Went to Egypt (when?):

  Job: explorer (by the 1920s)

  Greatest discovery:

  Year of the discovery:1922

  Where:Valley of the Kings, Egypt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五个疑问词复述课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故事的细节和前因后果。

  Read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try to tell us the story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who, what, when, where, and why.

  为了激发学生理解课文中人员死亡和原因,要求各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According to the text, please design a task-based reading.

  各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加工处理信息,阅读的整合迁移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又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Read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Howard Carter’s life and the sufferings of his team members.

  B. Howard Carter’s life.

  C. Howard Carter’s discovery.

  D. Different reasons for the deaths of the people.

  2. Wha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A. The mystery of Tutankhamun’s tomb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xplained.

  B. Howard Carter has become rich and famous.

  C. People died because of different reasons.

  D. Science needs a spirit of exploration while exploration may cause loss.

  本问题属于深层理解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章,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隐含意义。主旨大意题是学生对短文理解的升华。

  三、通过问题,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涉及所学课文的一般事实,还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针对这篇课文,我就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Post-reading:

  Debate 1:

  Some people think we should dig Emperor Qin’s tomb now, because it will bring us a lot of treasures. Besides, it can become a place of interest. Others don’t think so. They think we shouldn’t dig it because we should protect our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s. What’s your opinion?

  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自主表达观点,也可以通过小组推荐、老师指名或抽签的方式决定。发表意见的同学既可代表自己,也可代表本小组,将看法向全班同学阐述。如有不完善之处,本组同学可以及时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询,表达不同观点,老师也可参加讨论。发言的同学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有辩驳,本小组同学也可参与争论,形成新疑问,使探究活动更深一层。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知识结构逐渐完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后反思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法,师生互动,通过小组或大班讨论,增强研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英语阅读通过“问题导学”这条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英语阅读课教学焕发了活力英语学习因为学生积极地参与,而更加精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25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