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印度普及高中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

印度普及高中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其独立后的几十年内,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普及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已成为目前印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印度政府于2005年7月正式出台《普及中等教育》政策报告,这标志着印度政府正式把普及高中教育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议事日程上来。

印度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并把“科技立国”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现任总理瓦杰帕伊在独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到2010年,印度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并力争到2020年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重视科技离不开人才,印度科技人才众多,号称“世界第三大人才库”,人才优势十分明显。而人才培养依赖于教育,发展并普及中等教育因此成为目前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政策颁布及文本体系

为了论证并制定普及中等教育政策,印度政府于2004年8月对1994年解散的中央教育咨询署(cabe)进行重新改组,组建7个委员会分别处理印度教育相关问题,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法案及其初等教育相关问题委员会、女童教育及公共学校体制委员会、中等教育普及委员会、高等教育机构自治委员会、学校课程中文化教育整合委员会、教科书管理机制委员会和高等和技术教育经费委员会。

中等教育普及委员会经过一系列严肃认真的商讨、辩论和研究,于2005年7月正式发表《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关于普及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政策报告标志着印度政府自独立后第一次把普及高中教育提到国家日程上。

报告提出普及中等教育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力求到2015年为所有印度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初中教育(即到16周岁);第二步是到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即到18周岁)。

报告指出普及高中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原则:

第一,普遍入学原则,即学生入学不应受身体、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普及入学不但意味着适龄青少年需要达到多少个百分点的人学率,为学生提供多少教室、实验室、计算机硬件设施等量的增加,而且也意味着学校系统包括学生、老师、课程计划者以及教科书编撰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摒弃性别、种族、阶层等歧视,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文化环境,给他们包括身智有残疾的学生提供足够均等的入学机会和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第二,平等和社会公正原则。这一原则在印度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它不但要实现中等教育的平等和社会公正,而且要通过中等教育努力实现平等和社会公正。要保证高中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性别、经济差异、社会(比如部落、种姓)、文化(包括宗教和语言多样性问题)、身智残疾儿童以及城市和农村6个维度努力。这6个维度要反映在学校课程设置中,不但用以建立孩子的自尊心,也确保所有孩子完成高中教育。

第三,相关性和发展性原则。该报告认为,今天的教育不但要能发掘孩子的所有潜能,而且要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该报告认为,教育应当在以下4个领域的发展中扮演主要角色:(1)构建民主社会公民的职责和权力;(2)通过交叉学科掌握知识和概念体系并能将其批判性地或创造性地运用于日常生活;(3)发展多元社会价值;(4)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四,学制及课程改革原则。学制体制和课程结构改革是印度普及高中教育改革力度最大的一环。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应与学制改革相一致。在高中阶段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该报告认为,要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双管齐下的改革,也就是:(1)必须把生产性劳动作为教学媒介引入到整个学校系统的课程中来,以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培养价值观和技能;(2)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vet),并加强各模块课程横向和纵向上的紧密联系。



报告还提出,要对高中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改革,以利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如:加强多元智能教育、青少年健康教育;改革课程结构与学科设置,增设选修课程;加强并更新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改革公共学校体制管理制度;进一步实施“三语言模式”计划,即在印地语为母语的州提供印地语、英语和一种现代印度语言(主要倾向于南方语言)3种语言教学;在非印地语州提供印地语、英语和区域语言3种语言教学。改革教学与评估体制,实施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弱化考试,实行学生档案袋评价模式;还涉及到财政资助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政策报告最后就政策实施的规划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二、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全纳教育”取向

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是“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建立全纳社会”。这一思想在印度的《普及中等教育》政策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关注特殊教育,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特殊的就学方式和学习设施;关注女童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的内容,积极开设“性别和谐课程”,并积极解决女童早婚问题;重视教育平等问题,“根据印度宪法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之精神,所有高中适龄孩子,不分种姓等级、宗教信仰、语言、经济、文化、地域或性别的差异,都享有平等的接受国家公共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另外,为了加强民族融合和社会平等,将私人资助的高中学校整合到国家公共学校教育体制中,因为“在私人资助的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有权势的家庭,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学校的学生被剥夺了了解其他文化背景学生特点的机会,难以培养他们的平等和社会公正之意识,不利于多元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实施“三语言模式”。报告要求“中央政府要建立有效的‘三语言模式’实施机构和程序,要求各级政府给以充分的资金支持,加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跨语言翻译工作,并将国际信息资源翻译成不同印度语种”。该报告旨在通过实施“三语言模式”计划,加强国家不同语言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目的,从而有利于全国高中教育的提高和普及。在高中教育普及的评估过程中,加强“焦点群体”(如女孩、贫困地区的学生、残疾青少年等弱势群体)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从而更有利于监控这些弱势群体教育的普及情况。另外,要求加大农村贫困地区高中教育机构建设的力度,将有条件的初中升格为高中。

(二)“管理分权”取向

在普及高中教育管理和规划方面,实行地方分权制。由于普及高中教育要涉足到不同地区,而且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管理和规划一定要具体到各个州、社区和街巷,以及不同性别、种姓、宗教和语言群体中。也就是说,必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立体式规划和管理。在国家公共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国家公共学校教育体制采取灵活性管理,维护学术自由,鼓励教育创新”。同时,加强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间财团对公共学校教育体制的资助力度。

(三)“以人为本”取向

政策报告中多处体现了这一基本教育理念:首先,针对高中学生处于17-18岁生长的关键过渡期,根据其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教育,加强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女童健康教育;重视“多元智能教育”,积极研究和开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教育思想,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充分的训练不同智能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增强每一个高中生的自信和自尊;另外,根据不同语言文化群体的特殊需要,加强多元文化课程建设;在教学方面,采取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建构主义教学范式;在评价方面,改革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模式,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记录他们的学习进程,重视每个高中生的纵向进步而非横向竞争的评价模式。

(四)“可选择性”取向

首先,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重,进一步加强高中教育职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高中教育职业化项目不但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增强个人就业能力,缓解并消除技能型人力供需不平衡,而且为那些不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备选途径。正规高中教育与开放学习体制并举,对于那些农村急需劳动力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不能按时接受正规教育的适龄青少年,政府通过建立选择性教育项目,如建立国家开放教育学院,根据目标群体的需要不但提供普通学术课程,还提供大量的职业和社区取向的课程、远程教育机构等,为他们提供与正规学校同等质量的教育。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职前教师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创新型教师培训项目。另外,课程设置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等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并建立灵活个性化的评价体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45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