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中职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教育

中职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中职体育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终身健身为方向,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中职体育 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

“健康是1,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成10、100等n种不同大小的值,成就人类与社会的和谐旋律”。6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毛泽东主席发表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5周年“首届健康健美长寿促进大会”上著名免疫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冯理达如此表述。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一线工作的产业技术工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健康教育,以满足今后繁重工作的需要。

一、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因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任务重,缺少休息和锻炼时间;另一方面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只有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淡化以“竞技体育”为中心,过于强调运动技术规范化,而忽视人的身心与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片面倾向。也只有确立这种指导思想,才能重视人类追求和体验文化的价值取向,即重视它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能力,发展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使之可能继续挖掘人类赖以生存的原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教材、教法进行改革

要打破以往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传统格局,充分利用体育多功能的特征与健康多元化内涵的一致性,使体育与相关的健康内容有机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健身特长,删减部分竞技性强,延续性差的项目,多补充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健身、健美等项目,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结合起来,协调同步发展;突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学习;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专业和工作需要选择教材;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能力、健身知识的培养。总之,教材内容的制定应与时俱进。

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体育科学揭示,体质是一种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状态和特征。遗传决定于个体差异,体育教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不可一刀切。因为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体育娱乐能力和体育观赏能力,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平时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学就是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以适当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发展。

四、积极推广快乐体育教育

快乐体育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中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推行的三选择(学生可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快乐体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推广快乐体育后,要以小型多样、游戏性强的项目代替一些技能性强、追求成绩的项目。学校运动会也应进行相应改革,增加跳绳、拔河等项目,或棋类、桥牌等小型比赛,以增加娱乐性与参与性。

五、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现代生活普遍使人感到压力增大,我国近半数人有明显或潜在的心理疾病,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近年来大中专学生、甚至中学生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导致一些学生精神崩溃,厌学、厌生不断发生。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成为体育的当务之急。因为体育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中不必用语言即可进行交流,亦可找到兴趣相投的知音。体育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潜意识的冲动,提高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交往的需要,磨炼人的意志,重塑人的性格。因此,体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独特作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照顾问题学生,多关心,少批评,及时鼓励,使其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进行暗示。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清除恐惧感和意志消沉等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增进心理健康。

六、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生命力旺盛,正处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生活意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身心的舒坦,观看体育比赛或表演,享受视听的愉悦,这是一种可促进人在竞争中求进取,在运动中健身心,在挑战中长智慧,在苦累中练意志,在与同伴和对手合作交锋中增进社会公德意识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能使人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运动后虽然会感到身体疲劳,但精神却得到了莫大的满足,会进一步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要在学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目标,就应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拓展课外体育时空,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引导学生崇尚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真正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总之,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突出健康教育,全面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要以迎接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迈上新台阶的奥运会,让广大青少年以实际行动与奥运同行,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7.
[2]湛育明.对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追求“健康第一”为目标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新华.健康是1,其余都是1后面的0.洛阳日报,2007.6.1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6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