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目前,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尤其是习题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如何科学选择习题,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 选择习题 组织教学
  
  初中科学复习课很难上,科学老师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复习策略:最常用的一种就是选择一本合适的复习用书,然后结合《考试说明》按照考点,边讲边练。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嫌老师啰嗦或练习重复而厌烦,成绩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快速的讲解节奏而仍旧放弃,只有成绩一般、上进心强的学生苦苦坚持,课堂效率不高。第二种策略:先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再留出点时间让学生提出这节课遇到的疑惑和想到的问题。这样的复习课比较紧凑,也有一些效果,但是时间一长,显得较为平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第三种策略:还有的老师也会尝试围绕某一载体开展专题复习,像:“自行车上的知识”(力学知识)“小灯泡大电学”“抗击甲流”等。这种课的内容学生感到亲切,贴近生活,学习兴趣也高,但是复习内容可能不全面,而且老师也难以长期坚持。无论采用哪一种复习策略,复习过程中,习题课都是复习阶段重要的课型之一。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有的同学的作业有抄袭现象,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所以,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等上面选择习题,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虽然他们回答各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既不盲目降低要求,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
  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使基础知识内化,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授人以“渔”。因此,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老师讲评试卷时,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让学生相互讲,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很有道理,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①这道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这样做?③怎样想到这样做?④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⑤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①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②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③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④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在正常发光时,谁更亮?⑤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要使它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⑥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个亮些?⑦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哪个亮些?⑧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摇?摇 ;两端电压之比?摇?摇 ;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摇?摇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摇?摇 ?摇;产生的热量之比?摇?摇 。⑨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摇?摇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摇?摇 ;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摇?摇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摇?摇 ;产生的热量之比为?摇?摇 。⑩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2003,(11).
  2.鼎城教研室.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习题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23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