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际海运业发展迅猛,船员需求量突增,船员队伍更新速度飞快,新船员不断加入船务公司。但船员的职业理想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道德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船员认为上船工作能赚钱就行,不用太讲职业道德,而船务公司对新进船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

  不少船员看行情吃饭,基本上都是劳务外派,感觉自己上船是为船东打工,只要按照签约合同按期完成即可,容易产生值班不在岗、航行?t望不认真、定期维修保养检查马虎、装卸货物不在场甚至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都是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功利主义严重

  目前,船务公司基本上与船员签约期为60个月海龄或8年工作期,部分船员只看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随意跳槽,只看哪间公司工作轻松、工资高,就完全不顾原公司前期的悉心培养而单方面中止合同,甚至切断所有联系以逃避相关赔偿,造成公司损失严重。

  (二)“有技能没文化”现象严重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船员工作,都要获得船员适应证书,他们在校期间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不重视文化熏陶,实操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涵养不高,这就是典型的“有技能没文化”现象。

  (三)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弱

  航海工作属于艰苦行业,现在学生都是95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不愿孩子报读航海类专业,入学时第一志愿选择航海类专业的很少,大部分是高考入学成绩较低、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尤其是英语基础特别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下苦功不够,有些中途放弃英语学习,涉外能力较弱,因此培养高级船员从事远洋航行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四)船员适应证书通过率低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操训练,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固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因此,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突击死记硬背适任证书考试题库,理论理解不透,加上考试题库更新快,因此,考试通过率比较低。部分毕业生就算通过证书考试,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准船员“有证书,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五)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大部分意愿在船上工作三至五年,工作五至八年不多,十年以上很少,虽有想做船长、轮机长、高级电子电气员的抱负,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少部分毕业生因多次参加适任证书考试未通过,灰心丧气,放弃考试,另外从事其他工作。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证书考试,对于其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航海教学过程只注重专业理论,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航海类知识无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较低。在《海员职业道德》课程教授中,也只当一般的课程教学,没有真正与毕业生以后从事船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船务公司对专业毕业生整体的职业道德评价较差。

  (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学校重视技能教育,只按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现在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如金工工艺、水手工艺,但因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够,很多显功夫的“船舶电站”、“柴油机拆装”等实训科目很难开展,或是设备陈旧没有更新,或是安装了新设备但没有耗材维护不到位、实训受限。

  (三)专业生源为沿海艰苦地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航海类专业生源大部分为沿海艰苦地区,农村生源较多,客观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进入大学后,学生也不重视英语学习,特别口语训练不够,部分毕业生虽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英语会话能力不足,这也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招生基础底,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航海类专业新生,高考第一志愿并非报考航海类专业,主要原因是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家长也不赞同孩子报考,因此录取的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低分数段的,即刚跨过招生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或因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而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由此种种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后劲不足;也导致在三年级时放弃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即大证考试)或考了部分科目因基础差也中途弃考,少部分学生干脆不报考,直接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五)船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船员生活是比较枯燥,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境优越或是独生子女,真正下决心从事航海事业的不多,而且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多,基本途径是水手→三副→二副→大副→船长,机工→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每条船上的基本编制是固定的,晋升空间靠的是海龄和获取证书等资历,上升空间单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海龄超过十年的寥寥无几。

  三、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航运业发展现状和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应深入开展海员职业道德教育,讲授好《海员职业道德》课程,在过程培养中,注重培养毕业生成为爱国爱海爱岗敬业、严把安全崇尚环保、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遵纪守法维权履责、优质服务降本增效的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二)加强航运文化协同育人

  1.政校企共同制定航运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要取得专项培训证书,还要获取三副或三管或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和通过评估考试。所有适任证书(大证和小证)均由国家海事局主考,学校自行教学,学生参加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应加强政校企合作,邀请海事局、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聘用政企人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制订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航运人才满足社会、航运企业适用的需要。

  2.加强校园航运文化建设

  校园航运文化活动是培养专业学生具有航标灯精神的一种必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应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一是围绕传统与当前航运文化内涵,创设航运文化共享平台;二是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航运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体系;三是围绕校友资源的系统挖掘,建立常态化校友协同交流平台;四是围绕航运企业、行业特点及需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新基地;五是以航运行业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建立校际师生协同交流平台。通过推动“三平台一品牌一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准船员)文化素能。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由七门考试压缩为五门,但基本内容没有变。究其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海英语、轮机英语等科目通过率低。因此,要想提高船员适任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上下功夫,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教学改革,编写合适本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二是采用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用于口语训练、听力会话等;三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择既懂航海,又懂英语的教师,可让航海类专业教师进修航海类专业英语或让英语教师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现时在海事局设定的评估项目“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存在试题数量少、内容不广泛,难以真正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想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能成为高级船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创新航海教育,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航运业发展和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航海教育创新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与实践丰富结合,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技能。如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每位专任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航海英语口语大赛、船舶甲板工大赛、水手工艺大赛、航海模拟大赛等具有航运特色文化活动;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双线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硬技能、软文化双线模式培养,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毕业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证书有能力”的航运类高级人才。

  (五)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工作事关高职院校办学,就业质量高低影响学生报考率、报到率,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规模。因此,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时非第一志愿报读和专业调剂原因,学校应在入学时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明确毕业后的工作目标,愿意为航海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应加强航海类专业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送派参加职业指导师等各种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个别有困难的毕业生,应做“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结合起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点面结合”,取得实效。邀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进行航海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海洋观;举办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友好合作企业进校园举办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讲座并厘清准船员的盲区。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四、结语

  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航海类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之下,培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运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航海教育改革,提高航海教学质量,协同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平台,促使双方互相满足对方要求,高效完成“双向选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04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