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广东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

广东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7月21日,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等领导接见了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教育、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总结成绩,表彰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下一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代表教育部分别致辞,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主持会议,副省长宋海宣读《关于表彰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等领导出席会议。

  一

  汪洋指出,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教育盛会。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对全省职教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

  汪洋强调,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发展新阶段。加快转型升级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决好就业问题。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又能促进就业,是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战略选择。

  汪洋对进一步发展全省职业教育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体制。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尽快架起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的桥梁,促使我省加快形成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职业技术教育体制。二是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还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声誉。要改革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体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大师”。三是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着力解决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

  二

  黄华华指出,“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目标,不断改革创新,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推动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 2010年,全省职业技术院校在校生、招生数分别达到295万人、125万人,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00%和90%。2010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业率达98.3%,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达98.1%,均领先全国。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五年来累计为企业开发项目3482项,获技术专利和技术发明970项。

  黄华华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建立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现代职教体系。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以“五个统一”为突破,积极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统一发展规划为先导,以统一招生平台、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为主体内容,以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为支撑,统筹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融合协调发展。二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大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职教集团、“百校千企”等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发展。三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统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四要以建设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为重点,着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坚持省市联动、合力推进、整合资源、集约发展,以省级和珠三角9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为核心,以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为支撑,集中力量建设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网络。五要以加大财政投入为手段,努力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六要以加强组织领导和促进协调配合为关键,形成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代表省教育厅作了发言。罗伟其表示,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汪洋书记、华华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和《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统揽,加快把我省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强省。

  罗伟其指出,要构建广东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必须解决理念问题,当前,要着重更新三个理念。一是更新发展理念。要站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要以培养现代产业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加快构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更新规划理念。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教规律,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我省产业竞争力的能力。三是更新评价理念。要从一元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变,切实树立起人人成才的理念;要树立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理念,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评价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准;要从关门办学向校企合作转变,切实树立专业与岗位、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理念。

  罗伟其强调,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要主动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一是主动担当创新机制的责任。教育部门要依法主动担当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的责任,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编办、经信、财政、国土、建设、国资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统揽,创新机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切实保障“五个统一”政策的落实。二是主动担当推动校企合作的责任。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要与产业密切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职教园区等方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三是主动担当建设职教基地的责任。要与有关部门及清远市沟通协调,尽快确定省级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方案,解决建设用地、项目报批、资金筹措等问题,加快推进省级基地建设。珠三角9市要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落实投入承诺,创新建设模式,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东西北各市要在加快建设城区龙头骨干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四是主动担当服务民生的责任。要继续实施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招生代替招工”、“入学即就业”的模式。要认真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要积极推行“智力扶贫工程”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为农村存量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业在职员工等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民生的能力,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的贡献。

  罗伟其指出,要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注重内涵发展,从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入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一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基础能力建设。要扎实推进“新建扩建100所中等职业学校”民生实事项目。要以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为抓手,继续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继续做好申报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项目。要加强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二是要花大力气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推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积极吸纳一大批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作为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任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和领军人物,着力构建一支师德好、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要下苦功夫抓好内涵建设。要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创新,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要切实有效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加大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五是要创新思路抓好“双向交流”国际化合作。要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交流,加快推进与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全面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四

  会上,中山市人民政府、韶关市人民政府以及职教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作了发言。

  中山市人民政府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打造一流职业教育基地。通过深化改革,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二是对接岗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对接产业需求,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职教专业、课程体系;四是对接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韶关市人民政府大力整合技工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学技能到韶关、招技工到韶关、办技校到韶关、兴产业到韶关”的“韶关技工”品牌。“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坚持“内涵、高端、特色、品牌、多元”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子,建立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专业设置、培养质量、办学层次等,促进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与现代产业有效对接。二是加大投入,创新发展。规划新增技工教育用地4000亩,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5所万人技工院校和省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争取把“粤北现代技工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全省技工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地、全省现代技能人才储备基地、助推全省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三是立足优势,打造品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被誉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率先提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经验:一是紧扣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二是校企深度融合,零距离对接转型升级需求;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是立足外向型经济,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五是应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发挥培训优势,及时为珠三角技能人才加油充电;七是坚持开放办学,创新高职办学模式。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动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双引擎”,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打造“职业人格”特色育人模式,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对教师提出了“教学三点”的要求,即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涵盖知识点、技能点和德育点三个方面内容;二是推行“课德、网德、衣德、口德、行德、食德、仪德、会德”等“十德”养成教育活动;三是把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作为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德育品牌。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坚持“质量、管理、特色、品牌”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外延和内涵并重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主要体现为“三坚持一首创”。一是坚持“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以“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为契机,大力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培养课程和计划,推动产、教、学、研四位一体,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二是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服务现代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三是坚持国际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四是首创农民工属地培训新模式,发挥技工院校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送教进厂,送考上门,培训信息化管理”等新举措,首创了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农村劳动力技能属地培训模式,近两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1600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379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