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演进的驱动因素解析

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演进的驱动因素解析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摘 要]美国低碳融资发展落后于欧盟和日本,而且在对待低碳融资上的态度一波三折.本文力图对这些令人困惑的现象进行解释,认为世界经济重建是造成美国态度转变的关键变量.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在危机之前所特有的融资优势不复存在,包括新型石油战略,金融创新以及美元本位制均面临挑战.
  [关键词] 低碳融资 金融创新 石油美元
  
  众所周知,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单极,其领先优势几乎无可撼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但令人困惑的是,美国对此的态度却与西方其他国家大相径庭,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在低碳融资上的发展也落后于欧盟和日本。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美国在低碳金融战略上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造成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其战略意图。
  一、美国低碳融资发展并无先发优势
  一般认为,低碳产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即“可再生能源”、“低碳型服务”、“化石燃料的低碳化”和“能源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从综合竞争实力来看,欧盟在前两项位居世界第一,日本在后两项上列世界首位,没有一个领域美国能独占鳌头。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世界上三个主要的配额市场——eu ets欧洲排放计划、nsw新南威尔士计划和c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中,芝加哥交易所的市场规模远远小于欧盟,2009年其交易量仅相当于欧洲交易市场的2.23%,交易额仅相当于后者的0.34%。欧洲气候交易所2009年的交易量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近80%,而美国的区域配额交易体系rggi交易量仅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9%左右,位居其后。从碳基金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全球共有89只碳基金,资金规模达到161亿美元(折合108亿欧元),此外还有6只基金在酝酿中,资金规模为32亿美元。但国际主要碳基金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和日本,没有一支是美国的。国际碳交易中,美元计价占比也远远低于欧元。
  二、美国对于低碳融资战略的态度一波三折
  美国低碳融资发展的比较劣势与其战略选择不无关系。总的来说,以此次危机为标志,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危机之前美国对于低碳战略态度消极。2001年3月,布什总统发表了他给共和党参议员的一封信。信中称,作为联邦政府不应该强制性地要求美国企业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为这种做法的经济代价太高,会阻碍美国的经济增长。几天后,美国政府堂而皇之地宣布退出京都协议,导致整个世界的低碳进程遭受严重阻碍。
  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成为低碳经济的坚决倡导者。2009年4月,美国国会提出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并于6月26日顺利通过。这个长达1,201页的法案在33个不同的领域为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是所有处于讨论阶段的气候法案中最为全面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该法案提出了较为激进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比欧盟现行的气候变化法案的覆盖面还要广泛。该法案要求所有的电力公司都需要在2020年时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进的方式满足其电力需求的20%,其中15%需要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5%来自能效提高。此外,该法案还为住宅、家电电器及相关工业规定了应达到的能效标准。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从危机中开始复苏,政府的积极态度再次逆转。2009年11月,美国决定2020年的减排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远小于各国预期。在此后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美国的态度也让各国大失所望。态度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奥巴马在2009年的政治任务要通过医改法案,而清洁能源法案不可能与医改法案同时在参议院通过。更何况,清洁能源法案在其国内遇到的阻力更大,主要是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和石油出口国的利益。
  三、美国低碳融资战略演进的驱动力分析
  1.危机之前,美国是高碳经济模式下世界融资格局的受益者。
  第一,头脑-肢体的国际分工格局是高碳经济模式下美国游刃有余的根本。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美国正处于价值链的两端,即价值最高的部分,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环节。换句话说,美国在分工体系中是“头脑”,而其它国家则是“肢体”。从美国自身来说,国内经济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业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主要依靠技术和创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低,gdp的增长受自然资源的约束很少,因此,促进经济转型,走低碳之路的紧迫性,对于美国而言,明显小于其他国家。
  第二,金融创新是美国经济长期扩张的重要动力。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创新激活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从全社会资金配置来看,金融创新通过丰富资金供给、完善融资渠道,增加了经济中的资源活力,并且分散投资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美国出现了高效的资本市场和各种投资基金,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了资本的可获得性,原来可能不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或产业,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由新的融资工具来予以满足。灵活、多样化的投融资体制成为使经济增长充满活力的循环系统。
  第三,美元的独特国际地位是美国源源不断获取世界融资的保证。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作为中心国家主导着新兴市场的分工格局:一方面,美国通过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独特地位,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美元和资本,将许多产品或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市场,从而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新兴市场通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换取美元,同时又以购买美国证券的方式回流美国,支撑着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增长模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贸易赤字其实正是美国向世界融资的具体表现。
  第四,石油美元定价机制是美国抵御高油价冲击的重要砝码。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好处大致上有三个。第一是征收国际铸币税。正如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所言:“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第二是影响和控制油价。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至于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要看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考虑。第三,虽然美国并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的直接挂钩,美国也不是通过美元钉住石油价格的方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由于美元垄断了石油交易的媒介地位,美元即使出现汇率的波动也不至于发生崩溃。
  第五,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能够用下图来说明危机之前美国的融资体系。可以看出,高碳经济模式下,美国通过“石油-美元”、金融创新以及控制世界分工,成功地从世界其他国家融入源源不断且不需要归还的廉价资金,几乎摆脱了化石能源对其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甚至可以说,美国是高碳经济模式的受益者,这一模式有利于美国掌控世界资源及综合竞争优势。
  2.危机之后美国的优势地位遭遇全面挑战
  首先,金融创新的全球融资功能趋于弱化。金融创新在危机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也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危机前,全球范围普遍经历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大量的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渠道。第二是美国的金融创新的领先优势全球公认,大大增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吸引力。而这两个原因在危机之后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各国金融机构的争相“去杠杆化”导致证券资本回流。另一方面,从美国自身来看,其金融创新也将受到极大约束。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金融监管,突出体现了对过度金融创新的约束,必然在短期内约束创新,弱化金融创新的融资功能。

  其次,石油美元的全球统治地位受到挑战。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存在先天缺陷,它客观上会造成各国国际收支的极度不平衡,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容易引发危机。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根据weller和lill的测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因此,只要油价上涨,美元就相对贬值。高油价和低美元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更高的石油价格--美国更大的贸易逆差--美元更加疲软—石油价格进一步推高。
  再次,危机之后,美国也需要倚仗低碳产业拉动实体经济。如果说危机之前能够依靠虚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那么,危机之后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仍然需要回到实体经济上来。对于美国而言,选择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应当符合几个标准:第一是来源于实体经济,且具有先导性;第二,符合美国的竞争优势;第三,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根本利益。无疑,低碳产业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一产业是朝阳产业,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也逐渐显示出可观的商业利益,能够为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再次,低碳金融已经成为规划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新规则。《京都议定书》之后美国的态度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希望通过重新回到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改变美国的形象。另一方面,美国在过去100年当中,几乎所有的技术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但是唯独在低碳经济的时候或者说在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研究方面,进入了一个困境。所以,大力发展低碳融资,支持低碳经济,关系到美国长期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低碳美元能够替代石油美元继续发挥世界融资功能。最有代表性的手段就是设置环保壁垒,制定环保标准。但凡进口到美国的商品或设备,必须符合美国碳关税的标准。碳关税的融资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保持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美国的碳排放限额措施会增加美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但通过征收碳关税,将会同时增加其他国家企业进口美国的成本,从而保护国内企业。其次,从进口国来看,由于向美国进口制造品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美国的环保标准。真正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美国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大量的“低碳美元”必将回流美国,并将部分取代石油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第二驾马车。
  总之,此次危机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金融危机,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引发了世界经济重建,一个新的经济范式和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将构建。它的影响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超出人们预期,即使是美国,也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加快经济转型,以再谋世界领导地位。相比西方各国,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融资的发展相对缓慢,但从美国的低碳战略演进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势不可挡,低碳金融大势所趋,它既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民族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在规制世界经济格局中,争取更多的碳币发行权和货币话语权。
  
  参考文献:
  [1]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00-2010
  [2]the worldwatch institute. state of the world: innovations for a sustainable economy, 2008.
  [3]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中国经济出版社
  [4]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经济科学出版社
  [5]索尼亚•拉巴特,罗德尼 r.怀特,《碳金融:碳减排良方还是金融陷阱》,石油工业出版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91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