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其他经济 > 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的异同分析

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的异同分析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经济


  “沟域旅游”是沟域经济新概念的一种延伸提法,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经济业态,是利用山区山沟地域内的自然、人文等资源开展的一种旅游休闲活动。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也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内容,特别是沟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辽宁省将沟域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并列为三大旅游战略。以沟域旅游为龙头的辽宁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高科技农业园、观光农场、民俗文化村、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等沟域旅游产品体系。随着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沟域旅游掀起了发展的热潮,辽宁沟域旅游的发展速度位列全国第二,年增长在30%-40%。辽宁省政府通过沟域旅游项目招商会,引进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8个,总招商项目达400余个,投资额达到901亿元人民币,牵动了全省沟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沟域旅游产品的全面构建。辽宁省沟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正成为辽宁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辽宁省沟域地区面积广大,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沟域旅游的开发,能够拓展旅游产品市场,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增加旅游者的消费范围。沟域旅游开发可以吸纳富余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和相应的投资回报,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改善生活质量,缩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善生活方式。沟域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开发沟域旅游可立足于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实现沟域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达到资源增值和循环利用的效果。通过有效的旅游空间布局,可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沟域与非沟域之间的流动,有利于沟域产业聚集,带动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旅游聚集效应与关联效应。同时,能够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从事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俗旅游接待等工作,开辟新的资金积累渠道,增加资金来源,带动沟域经济更快的发展。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沟域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关系到沟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辽宁省在沟域旅游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沟域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寻求新的解决对策。
  一、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沟域旅游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亮点,是以农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开发为基础,以满足城市居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需求为目的,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
  (一)优化沟域产业结构
  沟域旅游是一个具有极强关联性的综合产业,发展沟域旅游需要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问题,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因此,沟域旅游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商业、贸易、餐饮、娱乐、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使得沟域内的第一和第三产业得以发展壮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了当地的旅游产业链,优化了沟域产业结构,使得当地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二)增加山区劳动力就业
  通过发展沟域旅游,能够为山区闲散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同时,由于沟域旅游多开发在山区,地形复杂、资源隐蔽,为了熟悉当地地形,保证旅游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从项目规划阶段便需要雇佣大量熟悉当地地形,能够为调研团队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员。在沟域旅游的开发、建设阶段,更是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到后期的运营阶段,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巨大需求都会给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通过发展沟域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得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提高山区农民收入水平
  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沟域旅游,为山区景点带来络绎不绝的客源,带动当地消费,给当地农民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地的农民通过向游客销售特色产品,为其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开展自主创业,获取经济收入。此外,在一些旅游项目中,游客亲自参与采摘瓜果蔬菜,农产品实现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采摘的人工成本,从而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增加,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沟域旅游的发展,不仅扩大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而且加速了沟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流动,带动了农村社会各业发展,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此外,沟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城市与山区居民接触的机会,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带到农村,开拓了农民的眼界,为城市与山区两种文化的融合、互补与提高架起了桥梁,使得城乡文化协同发展,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质量
  沟域旅游作为沟域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更多地是借势山区自然生态特征,而不是对山区自然植被、地形、河流和土壤等做大的改造和变动,在其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沟域旅游开发要与山区生态、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另外,随着沟域旅游的发展,当地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因此更加重视山区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搞好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川更加秀美。
  二、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合理的沟域旅游规划
  各地政府通过沟域旅游项目的开发,大量上马森林公园、主题公园、滨河公园、房车营地等项目,据 2013年5月7日“全省沟域旅游推进会”报告情况统计,其总量达到68个,占沟域旅游项目总量的 43.04%,存在低质、重复开发、恶性竞争的现象。虽然各地政府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沟域旅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沟域旅游的认识不够充分及对自身特色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 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开发、恶性竞争等不利于旅游发展的现象。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各地政府要重视规划,而不是盲目开发。各地区、各部门编制、调整各种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沟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沟域旅游的发展,带动地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沟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沟域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辽宁省在过去的沟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虽然打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沟域旅游景点,但这些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相似度较高,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不能很好带动沟域旅游的发展。目前辽宁省的沟域旅游开发都集中于温泉、采摘等相同的沟域旅游项目,没有结合自身的文化、历史、民俗、地区差异等独具特色的内容进行开发,如大连一大批围绕海滩、海岛、温泉进行开发的沟域旅游项目,雷同情况严重。在沟域旅游产品开发中,要结合各地区的特色,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增加沟域旅游产品的文化、科技和艺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以丰富的产品组合来吸引游客,带动沟域旅游的发展。
  (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沟域旅游资源大多集中于乡村和山区,原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这也是很多沟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和后发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加快沟域路网的建设,保证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强沟域地区通信、电视及网络的建设,以及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的建设;加大山区林业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加快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
  (四)资金支持不足
  在沟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沟域旅游待建项目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这些都需资金给予支持。目前,辽宁省面对沟域旅游开发融资困难,地方政府对沟域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对沟域旅游相关企业的税收支持不力,省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沟域旅游的比重较小,很多地区因资金困难限制了沟域旅游的发展。应设立沟域旅游发展专项财政资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省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沟域旅游的比重,制定沟域旅游发展评价标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沟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五)环境保护意识欠缺
  随着沟域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景点,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旅游景点和乡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量增加,河道遭受污染程度加剧,严重影响了河流、水库水质,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各地政府及旅游企业容易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忽略沟域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沟域旅游的开发及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要放在首要位置,每条沟域都应该规划建设比例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做到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
  三、辽宁省沟域旅游的模式选择
  辽宁省沟域旅游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如采摘园、农家乐、度假村、休闲农庄、高科技农业园以及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性和代表性的沟域旅游景区。结合辽宁省沟域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考虑现有发展问题,辽宁省沟域旅游发展不应局限于某种发展模式,而应结合自身特色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辽宁沟域旅游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以鲜明的生态特色引领沟域旅游发展
  以生态为核心来引领辽宁省沟域旅游的发展,依托辽宁现有的自然景区,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并带动特色林果业、农业观光园区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以丹东青山沟和铁岭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为例,位于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北部山区的青山沟,群山环抱,层峦叠障,森林浓绿,江水清澈,峡谷幽深,深潭宁静……各色自然景观兼备,是完美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之一。铁岭县把“凡河沟域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工程来抓,提出将“凡河生态旅游谷”打造成“辽宁第一谷”的奋斗目标,积极构建集产业融合、农业转型、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沟域旅游带”。
  (二)以清晰的文化定位开展沟域旅游发展
  通过创新思维改变人们现有的消费理念、方式和途径,依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大连“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花田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有薰衣草花海景观区、山谷溪流景观区、森林生态景观区、七彩花田景观区、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和22个景点,是集花海观光、艺术采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花田依托千亩薰衣草主题花海,同时配备独具风格的功能设施,如北欧古堡、风车组团、薰衣草工坊、婚礼殿堂、秋叶彩屋,突出爱情主题的景观设置,营造出一处似梦如幻的浪漫天堂,挈领大连“浪漫之都”主题。
  依托传统民居、宗教寺庙、革命遗址等人文景观,重点发展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并带动特色林果业、休闲农业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如抚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集雄、险、奇、峻、雅、幽、清于一体,森林覆盖率高达92%,素有“天然物种基因库”、“北方温带雨林”和“中国地方名山”之美誉。这里还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是一块充满着神奇传说的佛教圣地,有栩栩如生的灵山卧佛、一千多年的观音古洞、神僧坐化飞升的圣地比丘洞等景观。
  (三)以地方品牌打造沟域旅游形象
  利用已有的特色支柱产业资源,注入科技、绿色、健康内涵,配套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辽宁省发展比较成熟的大青沟、青山沟、梨树沟、冰峪沟为代表的特色沟域带动了全省沟域旅游的发展。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总面积12.5万亩。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大青沟旅游项目独具特色,骑马、漂流、空中游是大清沟的三大旅游项目。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的前提下,现已 开发建成了漂流探险、空中游览、大漠漫游、草原赛马、民俗风情等项目。丹东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由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影视城、休闲游乐区等区域组成,是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其山水田园风光、传统中国医药文化、地道的农家饭菜深受游人喜爱。冰峪沟旅游度假区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岳型景区,这里林木参天,山清水秀,宛如江南风景,素有“辽南小桂林”之美誉。冰峪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景区内是黄河以北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冰峪沟四季景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枫叶,冬季雪野冰川,有云雀峰、花果山、双龙江、仙人洞等自然人文景观400多处。
  (四)以创新精神整合沟域旅游资源
  辽宁省沟域旅游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在建设、管理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与完善。在开发模式方面的突破,不仅要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还要大力招商引资,特别要充分调动旅游区域内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开发、建设。在建设形式方面的突破,以优势项目带动其他项目,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核心项目与其他项目间的关联性,注重整体推进。资源整合方面的突破,要把发展沟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农民致富增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1]刘沛林,刘春腊.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及其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0,(12).
  [2]陈天宝,刘永强.沟域经济组织实施模式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9).
  [3]郭君平.关于乡村旅游与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及政策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0,(1).
  [4]何忠伟,李昀,王有年.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9).
  [5]谢彦君.基础旅游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0).
  [6]Lindberg,es For Maximizing Nature Tourism'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M].Washington DC:World Resource Institute,1991:204—210.
  [7]Gunn,m Planning[M].New York:Taylor and Francis,1994,(10):115—137.
  [8]Kerry,Gogfrey.,Jackie, Tourism Development Handbook,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5: 123-127.
  [9]Tony, Relative Influence of Travel Mode,Travel Research,2008,(1):69—7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ydjj/10472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