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 > 艺术设计应用问题对策研究分析本科论文(共7篇)

艺术设计应用问题对策研究分析本科论文(共7篇)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第1篇: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教学设计研究


  设计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需要更新知识能力强、学习能力高、有一定合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技能实操类课程中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技术思维和技术整合能力。但是设计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乏问题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离教学国际化、信息化、学科交叉化的背景下复合型创新人才标准还有距离。


  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是设计方案可视化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包括辅助设计软件和多媒体编辑软件两大类。软件种类多且实操性强,软件知识更新快且技术细节多,对软件操作扩展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设计软件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集体面授示范,学生上机同步练习的教学模式和案例、任务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对多或一对一的面授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设计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体表现为:1.自主学习能力弱,知识探索的能动性不足,认知提升较大程度依赖老师;2.软件技术和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弱,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无法同步呈现。


  以维果茨基为理论基础的支架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并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获得独立解决各类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的主动发展。此次教改以支架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按照支架模式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以三维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软件技术与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


  一、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理论基础


  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文件把支架教学模式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具体指通过“支架”(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受Piaget的认知发展心理学(CognitiveDevel2opmentalPsychology)和Vygotsky的社会互动理论(SocialInter2actionism)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教育心理学流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社会文化互动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在人际间协作交流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其中情境、交流、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交流、协作是学习的条件和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是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该水平表现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却能通过模仿成人的帮助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建立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教学才是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學习理论是源于人本主义,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教学理论。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以国内学者余文森、程晓堂为代表;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齐默曼教授为代表;第三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以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博士为代表。传统自主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特征表现为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理论在延续传统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环境的新特点,与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在“自”性基础上体现了“共”性,表现出共学性、共创性和共和性。


  (二)理论框架


  支架教学模式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的,具体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支架教学模式由五个流程构成: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图1)。支架搭建是关键,情境是学习背景,教师通过支架和情境给予学生帮助;小组协作是学习方式,学生在协作和独立探索中建立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并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促进改进提升。


  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支架教学模型构建与教学设计


  (一)支架教学模型构建


  我们按照支架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的过程。我们将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支架搭建前期、支架搭建中期、支架搭建后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是教师逐渐把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的过程(图2)。支架搭建的前期和中期部分,教师为主导,具体工作包括: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任务分解、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支架搭建后期部分,学生为主体,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中建构意义,教师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给予反馈,形成一个评价和探究循环的过程,提升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二)基于支架教学模型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环境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阐述支架教学模式在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的应用。SketchUp是一款专注设计过程的三维实景效果模拟软件,由于其绘图过程简化易操作,自主学习难度低,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因此选择它作为设计应用软件自主学习对象。


  1.支架搭建前期


  本次授课对象为环艺系大二学生,已完成制图与透视原理、环境设计基础、二维软件等设计基础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在新旧知识间搭设关联。根据SketchUp设计数字化表达流程,在二维平行投影工程图和三维中心投影效果图之间搭设关联,在设计知识和技术表现之间搭设关联。


  教师在SketchUp操作流程的多个环节设置“最近发展区”,分区分阶段灵活推进,保证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符合“最近发展区”设置的灵活性和成长性。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最近发展区”会随之变化并迁移,具体内容见表1。


  2.支架搭建中期


  (1)软件支架搭建


  支架搭建前期工作完成后,进入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环节,在设计方案确定后进入数字化表达阶段,按照该阶段的三维实景模拟制作流程,为设计学专业学生学SketchUp搭建知识概念框架。根据“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师将支架细分为五个版块:建模支架、布光支架、材质支架、渲染支架和后期支架,每个支架版块由技术知识、关联知识和层级任务构成。


  比如建模支架版块由建模技术知识、建模关联知识和建模层级任务构成。建模技术知识包括建模原理、建模流程、建模工具和建模资源;建模关联知识包括与平立面图样的关联、与风格形态元素知识的关联;建模层级任务包括验证性任务、应用性任务、创新性任务和设计性任务支架,见表2。


  (2)项目情境创设


  课堂上创设真实项目设计情境和问题情境,选取某复式住宅,以体现空间使用者的职业属性为设计主题进行空间设计与表达,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出符合空间使用者职业属性的住宅空间?”


  项目情境内容具体包括:以小组为合作单元,从职业旅行者、宇航员、航海厨师、丛林探险家、摇滚乐手五种职业中选取一种职业人为使用对象,分析其职业特征和使用需求,提取典型设计元素,在空间的形态、界面、光照、色彩、家具陈设等方面突显空间的职业特征,整合软件技术表现设计创意成果。在特定情境下设定并完成层级任务,循序渐进实现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


  3.支架搭建后期


  支架搭建和情境创设工作完成后,进入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学生独立探索和异质小组协作环节。独立探索是个人建构知识的过程,小组协作总结规律,增加知识建构的社会交互性。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之后再开展独立探索,学生利用教师搭建的支架,以设定的各项层级任务、问题为驱动力,进行软件工具的熟悉、综合运用以及创新设计。


  其次,学生带着教师设定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小组协作环节。教师先以测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异质组合,3人一组,按不同能力层级进行配比。之后,学生进入到各自小组中,以教师设定的问题为讨论依据,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顺利完成协作任务,并将协作成果进行课堂汇报,教师给予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效果、小组合作表现和最终成果呈现,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总结,制定下一步自主学习计划。


  三、教学验证


  本次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完成了主要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班级人数为22人,每3-4人一组,共7个小组,保证教师能兼顾到各个小组的协作过程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学校具备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可以保证软件应用课程自主学习过程的实施和开展。


  本次教学改革在15-16学年第二学期《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实施,授课对象为14环境设计2班学生、20人,持续6周,共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第1-2周进行实际发展水平测试和主题空间设计方案细化,并给予每位同学以反馈建议和提升方案,第3-6周运用支架教学法进行SketchUp的自主学习。


  授课结果表明,学生反馈良好,学习成果显著,能够熟练操作软件技术,并深入细化掌握設计知识;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之余,能积极参加设计竞赛,极好地验证了支架教学法的有效性,基本达到促进自主学习的目标。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最近发展区”分析的艺术设计应用软件学习支架,学生能独立高效地完成SketchUp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本课题下一个阶段的研究目标将集中在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环节,研究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和小组协作中的管理和分工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作者:鲁娜

  第2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美术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诸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美术设计的相关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市场需求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各中职学校纷纷开设美术设计专业,一夜之间,似乎美术设计教育已经四处开花,似乎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一、美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社会对于美术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及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对中职美术设计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么大需求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这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层面暴露出来。


  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说:美术设计相关行业的繁荣使社会及家长对美术设计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引起人们对美术设计行业不理性的预期,导致美术设计教育在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迅速膨胀。用人单位良莠不齐,他们对设计行业本源和规律的认知相当模糊,甚至错误的认为:会画画、会电脑制作再加上一点创意就可以作设计。在这种一哄而上的大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匆然上马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就完全忽视了师资,教学资源及教学理论的不足,一窝蜂把课程设计为素描、水粉加电脑。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能熟练运用电脑设计软件是中职学生直接去就业的主要手段。但绝非是最重要的手段!而且教师在教授电脑设计课时没有具体课题,有时就是现学现卖,专业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条件以及与社会的脱节等等各方面的拖后,其结果就是学生们几年学下来踌躇满志,一走上工作岗位却又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


  第二从学校层面而言:在我国开设美术设计专业的学校众多,高等职业学校就更多了。就驻马店市来说,高等职业学校中开设美术设计专业的就不下十几所。大家互不交流,都只埋头于自己领域内发展,而对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其他领域更是充耳不闻。在样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平面设计的不懂营销、设计制作;学电脑制作的不懂版式、设计色彩,只会一些基础绘画而不知道美术设计到底是什么,更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基本都是围绕着绘画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字体及一、二种电脑设计软件。授课形式大多也是教师讲述,做一些练习然后结束。课程结束后往往许多同学对市场调查、如何发布、广告法规等许多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本没有概念,就更不用说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了。学校目前还是处在一个真空教学的状态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了解社会接触企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理论研究和自身建设上也十分有限。教师没有时间去研究和创作某个设计项目也就更不可能将案例知识传授给学生了。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实践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了。


  第三从教师层面出发:虽然当前开设美术设计专业的中职学校众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完整的美术设计教育、他们原本都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起步阶段,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各种培训来了解美术设计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从事设计工作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美术设计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他们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来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无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色彩、字体、版式、图片等要素的表现及技法,当然这也受到课程安排和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制约。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快速适应高等美术院校中广告设计教育和广告公司对中职广告人才的要求。


  第四从学生自身层面上:由于当前中考制度的改变以及艺术类高考制度的影响,中职学校招收来的学生急功近利,盲目应试。有的学生进入专业学校学习了一、二年竟不知道这个专业毕业后是干什么的?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放弃了对一些资格证书的考核和设计比赛活动,有的潜心于基础绘画课一心以升学为主。忽视了美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这种做法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恰恰忘了当他们升入高校后他们所学的还是美术设计。不注重设计课程的学习一味的注重基础绘画课程对自我提升也会有不利影响。况且艺术类高考中也有命题创作这一科。只有进行绘画和设计课程交错教学这样才能完美地达到自身的目标。只有多参加设计比赛活动才能增加学校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美术设计教育的前景与应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技术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这都将促使中职美术设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发生更大的转变。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应用,将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更大的冲击,在美术设计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我国美术理念的冲击仍将继续。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仍面临着如何调整升学压力与加强美术设计课程比重的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必须放眼未来,沉着应对,与时俱进,才能硕果累累,真正做到蓬勃发展。


  首先要重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


  师资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师资队伍老中青良性分布固然重要,但师资来源多样化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许多学校师资尽数全职和定编补缺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如能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美术设计教育中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上的专家聘为兼职教师,也可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高等院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结构更利于资源的利用和调动。另外,对教师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丰富教师业务知识,开拓教师眼界,是我们的教师能够走出课堂,才有可能接受新的理念,从而在教学中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模式。


  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一名教师上到底的现状,应分为基础课教师及设计课教师分别分层教学的形式。就从事中职美术设计教育者来说需认识更新,知识更新。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要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是必要的。实践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设计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进行理论研究的数据,更深化理论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另外,注重实际应用,搭建实践平台


  教师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中应当是“组织者、指导者”特别是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系统地去完成美术设计案例。当前,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主要还停留在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上,学生缺少个人动手和实践能力,我们应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設计课中结合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或广告项目为中心的方法,将学生分别组成团队,模拟企业竞标的形式各自拿出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往后的学习中就会有的放矢。


  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课程也可大胆尝试。学校建立工作室同企业合作作为学生与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不但为企业培养了有潜力的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正视问题、知难而进,我们正着眼于明天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事业,通过教育界同仁们认真细致的工作并不断完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努力开拓、再接再厉,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一定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作者:王静一

  第3篇:文物景点陈列艺术设计浅谈


  文物景点作为社会教育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形象地反映了社会历史、自然历史、科学技术及艺术传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文物景点的陈列设计体现了文物景点馆藏品、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现代化手段和工作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文物景点等级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广大群众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既是新世纪文物景点的发展方向,也是陈列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物景点进行合理利用、加快提升,笔者认为应当以典型的景点为依托,在布展的内容和手段上做足功夫;以具有时代个性的载体再现复原历史文化,提高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让进入文物景点的人是被文化的魅力吸引而来。


  一、文物景点陈列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特点


  在各个文物景点内的陈列艺术设计均存在很多形式,其主要是受思维艺术的影响,思维是不受拘束的,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不同的样式,并且由于文物景点中展览品的不同,其陈列艺术设计也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形式。因此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时,要保证文物景点陈列艺术设计的独特性,即人们在进行观察时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与之前相似;另外,陈列艺术设计要具有与展品的文化气质相符,也就是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时,要基于文物景点中的展品主题、内容,对设计风格进行艺术设计,保证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陈列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而形式对内容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主题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作用。而同一个陈列项目,不同的陈列设计会受到不同的陈列效果。所以要比较,通过对主题内容、文物藏品的认真研究和比较找出其中的特殊性,然后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找出相应的、充分表现自身特点和个性的陈列形式。


  二、明确文物景点在陈列展览方面设计艺术的思想


  在文物景点陈列展览设计艺术思想方面,是首先进行明确的内容。文物景点的设计人员要将设计的主题进行明确,在文物景点中采用何种主题的展览形式,进行展览的主要对象等都需要详细进行确定。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关的设计计划,将其中需要的主题、艺术要素等进行陈列,从而根据既定的要求对所需资料进行收集。


  文物景点在陈列展览方面要具有艺术气息,其中在设计的同时要保证文物景点内的文物摆放,文字介绍等相关信息都具有艺术气息。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将具有相同历史朝代、故事脉络的文物进行集中,采用相同的表现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摆放,要求人们在进行文物观赏时除了能够欣赏到文物自身的魅力,也要保证在艺术氛围的渲染下体会到当时故事脉络。


  三、探讨文物景点陈列展览实现设计艺术的有效策略


  1、运用设计与设计结合的手段提升展览效果


  在文物景点陈列展览设计的过程中,实现艺术的表达效果,离不开设计与设计手段的应用。其中展览空间的规划及其重要,文物景点在进行陈列展览设计时,要将展览空间与展品进行调节,达到效果上的一致。尤其在展品摆放位置设计时,一定要依据以上思维,将展品摆放的具体空间感,如果过于随意难免有失文物景点展览的水准。


  另外,在展品展示过程中的光线照明也有一定的艺术要求,在展品进行展览期间,文物景点中的光线既要保证与展品自身的色彩相呼应,同时也要达到进行对比的效果,运用设计手段将艺术效果表达到最大化。在文物景点中,除了展品的展示柜之外,任何地方都要进行合理的照明,保证欣赏者能够以更加清晰的视角欣赏展品,同时通过照明的光线不同将展品自身的艺术魅力进行体现。


  2、结合多元化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文物景点陈列展览设计时,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设计思维,不只是拘泥于单一的设计思维,在设计的基础上将展览进行更加艺术化的设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按照年代、类别的不同将展品进行分区,在不同的区域运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铺以设计手段的运用,将展品中的故事以及展品背后赋予的真正艺术思维进行表述,保证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能够欣赏到不同的艺术魅力。如果展馆中只是采用单一的设计理念,那么整个文物景点所呈现氛围难免单调,人们在进行观赏时也会缺少探索、欣赏的乐趣。因此,在设计文物景点陈列展览的过程中,结合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对以上设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生态化为设计艺术的原则


  现阶段生态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新追求,无论是在房屋建设还是展览馆设计方面,注重设计的生态化建设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保护。因此进行展览馆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这一重点,还要在设计的同时以生态化为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减少污染排放,使用更加节能的照明设备,在保证艺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在展览的同时对参观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保证。


  四、新时代中文物景点对设计师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渴求,使文物景点又重新回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国家推出文物景点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广大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向往与日剧增。文物景点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的教育机构,如何以新的面貌面对广大观众,为他们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是新世纪文物景点的发展方向,也是陈列艺术的发展方向。因此,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普通观众的思想和感受,是我们在进行陈列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打破原有的偏见和框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正是文物景点陈列艺术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景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历史、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志。文物景点作为社会教育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形象地反映了社会历史、自然历史、科学技术及艺术传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李锦

  第4篇: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专业课需加强示范教学,


  现状:目前,我校部分专业课不管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设计课,示范教学环节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过程的个人兴趣,具有随意性。


  专业课示范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加用心的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改进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直观、迅捷地获得感性的知识,因而在示范之前,教师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需要钻研自身的绘画技法与设计制作技能,来保证教学示范过程的良好效果,


  从常规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来看,同为基础色彩、包装设计课程,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色彩静物示范与包装设计制作示范的,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认同感强、学生到课率、课堂气氛、学生单元作品展示效果均强于无示范教学的同头课班级。


  解决办法:1、明确示范教学要求,将示范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考核;2、可将示范课环节与微课有机结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师团队结构有待优化


  现状:教职员工在系部发展、政策制度落实等方面缺少团队向心力与凝聚力,有时出现情绪化不听安排、工作拖沓、态度消极等不良工作作风与精神面貌。同时,系部教师结构不太合理,年轻教师偏多,且多是学院派缺少行业实战经验,缺少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领军人物,在新开设专业方面表现尤甚。教师专业方向过于集中,与目前系部专业课程多元化的教师素质需要不相符,部分教师没有做到个人发展与系部发展同步,不适应或不愿意接手新课程,出现了教师流失现象。


  解决办法:1、做好系部发展愿景的顶层规划设计,注重落实;2、部门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倡导部门教职工加强学习,提升团队协作意识;3、关心、助力教职工的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4、多与教职工交流,了解教职工对系部、专业所思所想,对学院、系部有关教职工利益的政策传达、解释到位,执行公正、公开;5、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办公与进修条件,鼓励教师根据系部专业发展需要自觉学习,做到爱好专长与教学岗位优化配置,人尽其才,减少教师流失。6、做好系部教师内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同时,针对系部新增专业,引进行业经验丰富的社会人才,做好教师团队老中青结构合理优化与“传、帮、带”工作。


  三、专业工作室建设落后


  现状:目前我校部分系、部工作室建设滞后,缺少专业工作室,特别是名师、大师工作室,与学院“专业+项目+工作室”单元紧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相应。现有工作室用途泛化,同时兼顾设备储藏、单元课教学等,且格局不合理、电脑办公设备陈旧、缺少必要的工作室配套,教师、学生进入工作室积极性不高。


  解决办法:1、积极争取相关工作室的立项建设,以工作室带动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的提升;2、建立健全工作室运行机制,向学院争取工作室设备资源,优化现有工作室环境、设备配置,吸引师生加入,提高工作室利用率与使用效果;3、建设名师、行业大师工作室,建立名师、行业大师与师生交流机制。


  四、系部教师进修培训与大赛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现状:由于资源、名额限制,很难做到惠及系部每一位教师,部分没参与进修培训的教师抱有負面情绪,影响工作与团队团结。


  解决办法:1、建立教师培训与交流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申报培训项目,参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后,根据培训内容面向系部或工学部教师做主题交流活动,扩大培训受益面与培训成果。2、针对每年常规大赛,如创业大赛、大广赛、学院奖等重大比赛活动,建立以系部为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参与的大赛运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运作流程、活动经费支持、系部预赛与展览机制、学生与指导教师奖励机制、成果展览等事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比赛成果来提升系部专业在兄弟院校、社会的影响力。


  五、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现状:目前我校系部在校企合作落实方面工作欠佳,校企合作项目还停留在一纸协议,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具体合作事宜多有待落实。教师在专业课实训过程中引入的真实企业项目过少,虚拟、过时的项目过多,影响了教学与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质量。


  解决办法:


  1、从所在系部专业出发,找准定位及市场发展方向


  2、系部主动对接行业,聚集益阳、长沙优势企业、公司资源,优化校企合作机


  制与合作形式;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资源,做好与湖南省广告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争


  取行业协会年度会议在学院或系部举行。


  4、发挥广大教师与校友人脉资源优势,做好校企合作项目的引入。


  5、.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助力课堂教学。


  作者:董效康

  第5篇: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软装饰材料概述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经常会使用软装饰材料,比如说沙发、装饰工艺品以及窗帘等都是属于软装饰材料的,这些软装饰材料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对建筑房间当中物件的二次摆放。我们在进行软装饰材料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房间当中业主的喜好、习惯以及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以更好地确保软装饰设计方案能够充分地对居住者自身的欣赏水平以及个人品位进行体现。另外,软装饰材料不仅具有施工简单方便的特点,而且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还具有保养维修简单,清洗、维护以及更换方便的特点,再者这些软装饰材料在进行挪动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软装饰材料的使用能够帮助设计元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得室内的环境更加具有艺术性。如果说建立的软装饰材料因为时间过长而显得有些陈旧了,我们在进行更换的过程当中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只需要稍微进行变动一下就能够表现出全新的感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软装饰材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硬装饰材料之间是相互协调的,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对室内环境进行完善,提高室内环境的艺术美感[1]。


  2软装饰材料的功能


  2.1柔化空间


  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空间天然的带有棱角分明的冷漠感,失去了传统建筑浓厚的人情味。而软装饰材料便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软装饰材料可以使人更好地感受到装饰空间的温暖性,缓和了建筑本身的冷漠感。


  2.2分割空间


  居住空间的不同功能区需要进行分割,如果使用硬装修进行空间分割缺乏灵活性,而使用软装饰材料进行分割既能够保持空间的连续性,又能够起到分割效果。远在古代就会使用帘幕、屏风这类软装饰材料来分隔空间。这种方式可以随时按照喜好和需求重新进行空间分割,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2.3丰富空间层次


  建筑中一个空间有时会有多种功能,空间的划分需要一定的层次感。软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给空间建立层次感。多种不同的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按照视觉审美规律有序排列并相互影响,让空间富有层次和特色。软装饰材料的色调也是改变空间感的好方法,暖色调给人明朗温馨的感觉,而冷色调则让空间显得更加空旷,少量的对比色也可以用于活跃气氛。


  2.4塑造气氛


  空间的气氛是从多个角度塑造而成的,其中软装饰材料的作用最为明显。不管是大方、朴素、清新还是庄重,这些气氛都能够靠各种各样的软装饰材料来塑造。遍布整个空间、主体统一的软装饰材料能够给置身空间中的人以精神暗示,根据色调、布置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效果。除了色调,图案的应用也能起到塑造空间气氛的效果[2]。


  3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


  3.1在室内的搭配


  不同的织物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能够发挥不同的特点,所以说在客观的条件之下,不同的织物之间都会存在着明显的主次关系。通常的情况之下,窗帘以及床罩这些织物都会在织物当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也会对室内整体的环境设计风格进行确定,还能够决定装修的艺术格调。其次就是室内的地毯以及墙布,最后才是室内的桌布以及壁挂这些小的物件。这两个方面的织物与之前说的主格调之间是存在着从属关系的,他们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主格调进行一定的点缀和充分的衬托,并且需要保证与主格调之间能够保持相互的呼应。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如果想要更好地体现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层次对比,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这样能够使得室内的装修设计格调以及风格充分突出,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居住者自身的品位,还是对设计师独特眼光的一种认可。


  3.2在色彩当中的体现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织物在室内的搭配是合理的,比如说织物自身的花纹样式,织物色彩的浓淡等,这些不同的色彩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比如说黄色是属于暖色系,象征着温情,能够给人一种华贵、欢乐以及热烈的感觉;黑色属于冷色系,象征着线条的輪廓,能够给人一种生冷以及神秘的感觉。我们在对织物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进行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物室内整体的设计风格,还需要对四季的变化以及气候的迁移进行考虑,同时织物的不同色彩也能够反应居住者自身的心理,比如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喜欢选择一些冷色调的色彩来进行装饰,这样能够通过色彩传递给人们一种清凉以及爽快的感觉。


  3.3图案发挥的作用


  不同的装饰图案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比如说我们可以将织物当中不同类型的几种花纹进行重复出现,并且进行有规律的排列,这样就能够使得这个规律排列的花纹当中产生一种不同的韵律。如果说在织物上的图案有着一定的连续性以及重复性,也就是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独特的韵律在室内环境当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装饰材料是现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材料,但是很多设计师在进行软装饰材料应用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提高软装饰材料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雪

  第6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接轨,使学生在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时和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达到“零距离”接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进行设计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设计作品能契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只有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开展实训教学,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指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由校方单独创办或与企业联办的学生实验实习场所,它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个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依靠学校的投入,在校内创造出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的是真实的训练环境,但是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建设困难重重。


  那么,如何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在仿真的校内实训环境和真实的校外实训环境下,如何以开展实训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根据所从事的艺术设计实训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谈谈本人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实训教学效果的现状分析


  (一)根据对漳州本地三家大中型装潢装饰公司用人需求的调研,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设计方案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动手能力偏弱,对市场的需求不了解,存在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现象。


  2.室内陈设及软装饰品是装潢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的毕业生在这个方面的设计制作能力偏弱。


  3.在室内设计工作中,毕业生的手绘设计能力不足。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结果


  1.对实训室的配套设施也进行改造和添置,在本系建立了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训室,把实践性强的课程放在实训室内完成,并引进企业的实际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的设计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2.强调软装在室内陈设中的重要性,多开展实训,加强室内饰品制作的教学。


  3.引进企业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训练,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手绘设计能力,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通过对以上调研结果以及对策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实训教学方法,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实训基地


  在企业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让学生进入真正的职场环境,尽早融入社会,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近年来,本专业与漳州凤舞云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漳州可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装潢设计公司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专业实习期间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对实习质量也有了更好的保障;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难”的问题,在实习期间为企业解决一部分的设计方案,有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结束后就留在原实习单位上班,这样也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校内由企业挂牌,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的设计工作室:引进企业的商业设计项目结合课程进行教学,根据企业的需求由专业教师负责对设计案例进行质量把关,并对设计案例进行跟踪,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认识社会的实际需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避免出现“紙上谈兵”的状况,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尽早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校内设立企业的工作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提升了专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对提高专业群的品牌有所帮助,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吸引优质生源。


  三、在实训室进行教学时,采用“工作室化”教学法


  (一)什么是“工作室化”


  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诉求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


  (二)“工作室化”教学不是“工作室”教学,它们的不同之处


  1.“工作室化”教学是一种项目课程的教学,它可以把整个教学体系分割为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各个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里完成这个模块的课程学习,而“工作室”教学只是完成某一个社会项目。


  2.“工作室化”教学是一个教学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工作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里既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可以在“做中学、学中做”,而“工作室”教学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工作环境。


  3.“工作室化”教学所培养的对象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大众化的教学,而“工作室”教学所培养的对象只是几个优秀的学生,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


  四、构建“工作室化”实训运行模式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的特点,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对企业案例的分析到完成设计项目,把课程、教室与企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构建“工作室化”实训运行模式。这种方式与一般的校内外合作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它主要是将学校的传统教学向切合实际工作的开放式教学转变。在工作室制度下,不仅能够营造较为逼真的实际生产过程,同时还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运行模式主要是: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根据需要纳入工作室中实施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也同时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稳定性差、缺乏自我调控能力等弱点。高职学生往往更具有应用型人才的智能优势,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吻合。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设置“模块”课,突出了学习者的个性,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1.基础课程模块:主要解决造型能力及色彩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手绘能力,为下阶段的课程做准备。


  3.核心课程模块:主要根据装潢设计行业的工作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4.专业提升模块:这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要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设计。


  每个模块对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每个模块课程抽离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任务。在一个设计工作室中,按照真实的职场环境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工作室教师的角色是公司的管理者,而学生就是公司的员工。


  (二)鼓励教师多参加企业实际设计案例及管理工作


  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在项目分配上进行有效、明确的分工处理,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能有所收获。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内部相关深入设计及项目,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利关系。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给企业创造了价值,对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加深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训项目中引进生产性输出中心,这样有利于商业项目的引入,从而有利于利润的创造,使得“工作室化“运行模式得到良性循环并持续发展。


  五、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聚集优秀设计人才


  引进行业的设计师及施工人员为学生传授设计及施工经验,实现设计与施工的直接接轨,为学生在毕业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融入社会经济、引进市场评价机制


  设计作品的社会化、市场化,迫使專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学生的设计作品不再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而是了解市场、采用市场评价机制,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学生直接感受市场的脉动和消费取向,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工作室化”教学将传统沿袭的教学空间置换为生产型的工作室,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任务支持下组织教学。学生设计的作品以真材实料的打造和商品化的方式,接受严苛的工艺检验和市场检验,从而建立起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充盈市场活态信息,具备企业职业特质的教学范式。


  六、存在问题思考


  由于实际项目涉及企业的实际利益,都要求项目的开始及运行有严格的周期,但是对于在工作室实训模式的学生来说,往往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在短时间内,由于没有实际经验,往往不能够按时完成,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高,教师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另外,企业的要求、地域文化的要求、业主的要求也是校内实训工作室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就教师而言,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也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分组并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最后,这种模式应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训实践要求,而不是少数能力强的学生的练习。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目标,课程内容应该以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为主线,对于项目模块和训练任务应该保证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设计,从而利用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更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


  作者:张元凯

  第7篇: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园艺、雕塑、公园、广场、喷泉等的建造,这些建造的元素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公共艺术设计的体现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得以完成。城市形象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沉淀演变,不但包含城市文化还包含了民间的艺术文化。公共艺术设计往往受到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则是源源不断地对公共艺术设计加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一、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形象的概念以及特征分析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特征分析


  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城市的文化特点由城市的历史文化素质和内在文明素质得以体现。让城市本身成为印象城市,其建设发展离不开公共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的进步不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历史沉淀中丰富公共艺术。所谓公共艺术,就是指公共空间所沉淀出来的艺术文化、艺术特征被人民所享用。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夸张的表现,同时其具有表现上的广泛性。城市每一部分的公共建设都离不开公共艺术的填充、丰富,无论是当地生活的居民,还是外地游玩的游客在城市中都无时无刻不关注到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完美组合会使城市文化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不但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文化进步。公共艺术用夸张的艺术轮廓、艳丽的色彩等表现出来,逐渐地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的体现。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所谓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的沉淀演变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城市形象是将远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夸张的公共艺术组合到一起,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建造视觉上的冲击。相比于公共艺术,城市形象比较内敛和深沉。城市形象往往是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传统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无疑它是一座城市的标记,是传统文化经典艺术、财富的体现。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素质,会加强城市居民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公共艺术设计和城市形象的关系


  (一)城市公共设计来源于城市


  城市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中寻求平台得以更好地展现。往往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都会受到所在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骨髓,公共艺术设计是将历史文艺的浓厚底蕴在夸张的色彩中得以展现。城市的公共空间被公共艺术所丰富,也就是说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城市这个载体,公共艺术设计来源于城市。


  (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用于城市


  城市在发展建设中不断地被艺术设计所丰富加深。公共艺术运用自身的色彩特点作用于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被补充新的元素、新的色彩,这是一个既丰富又消除的过程。在接受新的公共艺术的同时消除陈旧的艺术,公共艺术的深入使城市的色彩更加鲜明,更富有生命力。在这种不断更替和丰富的过程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记忆,变成一段时期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符号。


  三、基于城市发展下的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


  城市空间的结构是城市公共艺术通过自身特点文化来构成的。城市的建造包括公园、广场、雕塑、公园、广场中的装饰,比如孩子玩的秋千、美观建设的长凳等都可以供人们在游玩之余就座休息,形成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城市对于公园的建造,在游乐设施旁边放置长凳,在自然环境的美化绿景中显得安静温馨,人民进行休息交谈,划分了游乐与休息的不同空间。


  (二)突出区域性质,城市功能形象的塑造


  公共艺术设计丰富了整个城市景观的空间,城市对于景观、休息区、雕塑、喷泉等的建造,使人们在生活娱乐中对于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更加明了。同樣的城市地标当中,经典的建筑会成为人民记住这座城市的记忆符号,起到突出区域性的性质。比如街道商场的入口指示牌的安装,同样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体现。作为城市当中指示性的标牌突出了区域的划分,方便人民日常的生活。塑造城市形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以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需求。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要求随着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区域形象是有公共艺术的布局和结构性安排构成的。城市功能区域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休憩空间等,休憩空间是指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可供休憩的室外空间。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在提高人们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又满足了城市发展中人们品质提升的要求。商业空间是人们销售和购买的活动场所,公共艺术设计主要是为了舒缓商业氛围,让人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消费和销售。


  (三)感官体验,城市美的塑造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民是城市的主体,生活在城市中,享受着公共艺术带来的生活气息。城市公共艺术夸张艳丽的表现特点让人们在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中感受生活的完美。人们在享受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形成互相的交流,使得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积极互动中产生情感的流动。人民对城市的感受和交流是一个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城市美”是每个城市都追求的,从城市自身来说,提升感官形象、塑造城市内涵是现代化城市多元发展的新要求。把公共艺术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城市美”的塑造就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成功之处。与此同时,其文化价值理念为实现城市的内在美又起了推动作用。比如上海外滩晚上绚丽的灯光,古色古韵的建筑再加上上海的百年历史,让人们感到直觉美的同时又增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


  (四)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


  城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公共艺术对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尤为关键。公共艺术元素设计的质量和整体性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形象的主要表现,建筑物的修建高度以及难度、城市道路的宽度、休憩空间的结构布局等都是城市经济形象的参考。一系列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形象的有效塑造要使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且布局合理,能表现出城市的整体效果。比如广东深圳,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再加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其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上结合功能区域特点,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金融城市。


  (五)城市文明的塑造


  感官传达信息是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人们的感官体验记忆如何能被长时间地保留而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时间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不难看出,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是加深感官信息以及保存信息的有效方法。


  1.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


  历史文明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历史文明的公共艺术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的基本内涵。城市中的一些建筑、雕塑、历史博物馆存在的公共艺术元素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明形象。城市建筑本身体现历史文明形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而历史博物馆、雕塑则能直接向人们传达历史文明的信息。雕塑不但在传达着历史文明信息,而且也肩负着见证历史文明的责任,城市中的每一个雕塑在岁月的洗礼下,都会变成城市历史文明的成果。历史博物馆在城市中起着继承和传递历史文明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在历史博物馆内观看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物品,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文明和城市的发展历程。


  2.城市现代文明的塑造


  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因素。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中新出现的文化和精神以及各种法规制度称之为现代文明,公共艺术是对于城市现代文明的塑造,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社会更好、更快地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塑造城市现代文明的新形象。从小的事物来说比如城市中垃圾桶的艺术设计,大的事物比如说现代交通和公共标语艺术设计等都是城市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公共艺术就是作为一种中介媒质连接着城市和城市的现代文明。另外,因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地域差异性,公共艺术基于不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设计,也会塑造出不同城市之间的地域风貌。


  四、城市形象对公共艺术的影响


  (一)影响城市公共艺术整体性


  城市形象由城市空间、城市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贴近于城市空间时,要对这座城市的整体性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在城市的建造中,随着城市整体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艺术形态的变化。城市空间的建造中视觉冲击力比较大,这就要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要能够醒目、过于突出,才会凸显出公共艺术的艺术文化。但是,这种突出、醒目的设计不能突兀地出现,要和城市的整体结构、文化素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设计。公共艺术的设计要适应周围自然环境、居民生活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环境,等等,结合在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影响艺术风格整体性


  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必然受到城市藝术风格整体的影响。一座城市的整体风格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公共艺术的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城市整体的艺术风格。这样,公共艺术设计的总体才能更加贴切于城市艺术文化素养的整体性。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造,更多的是运用艺术特点、夸张的艺术轮廓以及鲜明的艺术色彩不断的贴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素养、城市建设理念,等等。与此同时,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重点。公共艺术的完美设计是为了让城市大众记住城市艺术,融入城市文化的典型记忆符号。


  作者:闫天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08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