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 > 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

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


 【摘要】博客是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和知识管理工具。如今博客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博客的功能正在被一点点地发挥出来。博客是把“双刃剑”,在大力推广和普及博客,充分利用和发挥博客的强大功能和鲜明特点的同时我要警惕博客自身的局限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博客;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局限措施
  
  一、博客的定义和内涵
  博客,是对weblog的简称blog的音译。we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式的纪录形式,因而也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就目前而言,对博客的定义尚无定论。本文对博客的定义为:博客是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和个人知识管理工具。首先博客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每天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留言、链接等方式架构起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虚拟学习社群;另外,博客提供的简单易用的各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使得博客可以很好地充当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其次博客作为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技术层面上,已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读者上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weblog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web,也就是网页,它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和发布信息的;其次它是log,也就是日志、日记,它是以时间为顺序来排列我们每天所纪录的信息的。log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充分利用超链接等方式并由此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区和人际交往方式。
  二、博客的兴起和发展
  一个博客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帖子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博客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托管式博客、其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其三是作为某个网站的一个频道或栏目的附属博客。时下最流行的是托管式博客。这类博客无须注册域名,无须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由博客服务商提供一定的网络空间的可选的博客模版,博客用户利用模版管理工具在网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创建自己的网络主页。博客是一种蕴涵着网络原质力量的以公众为中心的新兴网络传播形式。被称为继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系统)、icq(qq、msn、messeger等即时聊天工具)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与论坛相比,博客私有性更强,管理更简单,更具开放性和严肃性,资源更具有效性和可靠性,更方便他人学习和参考,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weblog”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使用,是在jorn barger于1997年12月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中,被用来界定提供“常更新,有标题、留言和历史纪录”的个人主页。而时下流行的“blog”这个词,一般公认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此后它逐渐成为博客的正式名字。在世界博客发展的近十年时间里,有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德拉吉报道”。发生于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巨大力量。1998年1月17日,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抽掉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另一件事情是“9·11事件”。发生于2001年的9·11事件,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这场恐怖袭击,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人与人的沟通的重要、最实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两件事情之后,博客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博客队伍也越来越发展壮大。博客力量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流媒体纷纷开始吸引博客加盟,以免落伍。企业界也开始把博客方式引入企业的内部网和公司网站。然而blog在中国,就目前而言依然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事物。自2002年起,方兴东等人开始在中国大力推广blog,他们把blog音译成中文“博客”,并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业的博客网站——“博客中国”()。
  博客在中国发展的短短几年中,也有两件事情不得不关注一下。第一件事情是“王吉鹏事件”。由博客中国发起,以王吉鹏等人的文章所掀起的互联网扫黄事件。王吉鹏发布在媒体网站上的关于反对网络黄色的帖子屡次遭到删除,但是当转发到“博客中国”的网站上以后却掀起了极大的轰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取得了网络反黄的阶段性成果。第二件事情是“木子美事件”。木子美在“博客中文”网站()上发表了个人性爱传记《遗情书》,掀起了一场全社会伦理道德争鸣的新高潮。木子美本人也因此从局部地区的名人摇身一变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名人,“博客中文”网站也由此成为知名的博客网站。
  事实上,博客在中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进入媒体的版面主要是源于以上两件事情。此后,博客以雨后春笋般的势头迅猛发展壮大。博客这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和青睐。各主流网络媒体开始关注博客,新浪、msn、qq等知名网络媒体也纷纷进军博客领域,博客用户数量也急速上升。传统的blog服务提供商,如博客中国网、博客中文网等网站的注册账户数量也得到了迅猛增长。2005年下半年,新浪、搜狐等网站相继启动了博客大赛,博客开始从it专业人士走向普通大众。许多普通互联网用户也开始在网络中构筑起了自己的“心灵港湾”。
  三、博客的功能和特点
  如今,博客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博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博客的功能正在被一点点地发挥出来。本文认为博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博客具有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学习的功能。目前,博客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个新事物。因此从接触博客的那一瞬间开始,就注定了要不断的学习。从了解博客开始,到管理自己的博客,到发表日志,到美化博客界面,到运用博客中的各种模块,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博客方面的基础知识。比如,怎么修改模版、怎么添加图片、怎么管理日志、怎么交换链接,到更进一步充分利用博客,都需要不断学习。
  其次,博客具有描绘生活轨迹、纪录历程的功能。有了自己的博客当然不能让它闲置着。写博客日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描绘生活轨迹,纪录成长历程的过程。通过纪录自己每天大脑中海阔天空的各种想法,通过纪录自己每天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通过纪录自己每天工作中酸甜苦辣的各种经历……来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一页五彩斑斓的图画,给自己的将来留下一段情真意切的回忆。通过参阅自己以前发表的日志,或许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见证自己成熟过程中的一段段真实痕迹。
  再次,博客具有表达思想感情、结交朋友的功能。传统的日记是写个自己看的,它具有很高的封闭性,而博客上的日志,发表后会被很多人看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博客和传统的日记的最大区别。传统的日记上面纪录的思想感情,只有你自己知道,除非你有意让别人了解,而写在博客上面的日志所纪录的思想感情,一经发表就会有一定的阅读者和评论者。博客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推广,如果封闭自己的博客,不与其它博客进行交流,那就失去了博客具有开放性的意义。在博客的交流和推广过程中,通过阅读日志和友情链接,会邂逅一些志同道合的博友,更甚者发展为知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博客具有培养坚持毅力、提高能力的功能。博客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更新。要更新就要给博客增加新的内容,就要写作,许多人写博客日志都是为了练笔,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要持续更新就要持续不断地给博客增加新的内容,这是对人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对坚持的毅力、对持之以恒的毅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除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培养毅力以外,还会培养和提高其他很多能力。例如对博客的管理和维护能力,对博客的美化和设计能力,对博客的推广和营销的能力等等各种能力。

  博客从兴起到现在不到短短十年时间,但却获得了如此迅速和巨大的发展,这与博客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不无关系。
  一是博客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这是博客受众多网民青睐的原因之一。博客的“零进入壁垒”是对博客操作简单这一特点的最好体现和证明。博客操作简单还体现在博客的申请和管理等方面——不需要申请域名,不需要制作网页,甚至出现了“傻瓜式”注册。你只需要在博客托管商所提供的博客模版和各种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组合即可拥有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博客。
  二是博客具有持续更新的特点。现代社会,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高速度的更新和传递。更新对于博客就像新陈代谢对于生物体。生物体没有了新陈代谢就预示着生命的终结,博客没有了更新也同样失去了生命力,可见更新对博客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强调持续更新,是为了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勤奋的能力;强调持续更新,也是为了能让博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三是博客具有展示个性的特点。申请博客虽然没有注册自己的域名,没有制作自己的网页,虽然只能从博客托管商所提供的模版中选择。但是这依然没能减弱网民们通过博客展示个性的激情。相反,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特别的模版,换上心爱的背景图片,使用喜欢的字体,选择心仪的颜色,增添动感的特效代码等途径来制作具有自己特色和展示自己个性的博客。更何况,现在的博客也越来越自主化,模版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博客能真正做成自己想像的那样了。
  四、博客的局限和措施
  任何事物都是有优势又有其局限的,这一点毋庸质疑,博客也不例外。博客能在短短近十年世界内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固然与其所具有的优势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只看到了博客所具有的优势就忽略了它的局限,更不能被博客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正确对待博客这把“双刃剑”。我们要用冷静的眼光面对博客的发展,正视博客的局限,扬长避短,让博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局限得到妥善处理。
  首先,博客内容凸显管理难题。2005年11月,南京大学一位姓陈的副教授发现自己在某私人博客上被指名道姓地辱骂,陈与该博客网站取得联系后被告知该文章不能删除。陈一纸诉状以“名誉侵害”将该博客网站告上法庭。从该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对博客的监督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博客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将传者和受者合二为一,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受者之分。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在这里不复存在,由此便缺失了把关人对信息的筛选截流过程。为了增加点击率,有些博客充斥着大量色情、隐私、暴力等内容。博客的匿名性更使得博客成为了负面情绪的排泄口。这也给博客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博客群体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律精神以及博客托管商和网站的责任心和监督管理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和自律自爱,是博客规范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内因,更是博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在读者面前塑造博客公信力的根本保障。加强博客的自律,就是要加强博主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在收集、报道和编写信息与文章时诚实公正,不发表不准确的信息;评论客观公正,任何评论和观点都不应该曲解事实本身;出现了问题,博客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对提供有倾向性信息的信息来源保持警觉,在使用这些信息时要如实披露其倾向性。加强他律,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网站和博客托管商对博客内容的监督管理,对那些不适合发表的帖子要给予删除;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必要时对那些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网站要坚决依法取缔。
  其次,赢利模式引发资金困境。现今国内博客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一下两种:其一是利用人气等因素获得广告投入,其二是进行增值收费服务。广告是博客最直接的赢利模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式,但是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广告并不是博客的最佳赢利模式。博客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广告主在投放网络广告时依然会首先选择传统门户网站和综合类网站,而在博客上的广告投入相对较少。另一个主要的赢利模式——增值收费服务,也存在着自身的发展瓶颈。博客还没有形成像qq、e-mail那样高度的用户依附性。没有博客,对实际生活并不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增值收费服务,本身就缺乏对用户的吸引力。这种单一的赢利模式,让博客陷入(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23页)了尴尬的资金困境中。赢利模式面临转型,如何将赢利模式与博客良好的互动性和博客自身的特性结合起来,是博客网站走出资金困境的最关键的工作。目前,博客网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赢利模式,但是基本的设想不外乎网络广告、增值收费、收费用户等几种类型。为此有必要开阔眼界,大胆地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博客赢利的新模式。
  最后,博客系统存在技术漏洞。博客虽然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发布系统,二是回帖管理系统。在内容发布方面,博客倡导自由化、个性化,只要博客用户进行身份确认便可发布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在发布的信息中嵌入恶意代码。尽管有些博客网站改进了信息发布系统,添加了“转义”功能和验证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无法保证博客的安全,一些人仍然可以通过链接来达到目的,只要阅读者一点击就会中毒。在回帖管理方面,不少博客不需要登录就可以直接回复,而且对所回复的内容也不经过什么审核。这就给黑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们可以通过匿名回复将病毒链接在一个高访问量的博客里,如此等等。这些还不成熟的技术,无疑给博客用户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给博客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探讨和研究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的博客系统成了当务之急。博客系统需要改进、需要创新。就是要在尊重用户习惯、重视用户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博客自身的服务和博客托管商的服务两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方兴东,等.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04.
[2]孙晓静.博客的传播学思考[j].淮海文汇,2006,(3).
[3]孙晨钟.论博客传播方式的局限性[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
[4]左琳.个人媒体时代的曙光[j].前沿,2006.
[5]周为筠.失控的博客世界[j].特别观察,2006.
[6]陈睿.博客之困:四大问题成关键[j].传媒,2007,(3).
[7]胡忠青.我国博客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新闻界,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sjwl/23962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