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通讯论文 > 校园SNS网站对新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影响

校园SNS网站对新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影响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通讯论文


摘 要: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成为个体网民的交流平台,SNS类型的网站逐渐兴起,实名制的校园SNS网站逐渐向现实化回归,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人际传播方式。 本人将以往类似的文献作为研究借鉴,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试分析当代校园SNS网站人际传播特点,对校园SNS网站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传播活动产生的影响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校园SNS; 大学生; 人际传播

  1 校园实名SNS网站的发展及人际传播特点
  由于现代社会流动性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不稳定,人们想寻求建立更为牢固的社会关系,校园SNS的出现正是给人们这样一个平台。校园SNS主要以校园内的学生为服务对象,例如人人网(校内网)、QQ校园网、亿聚网、占座网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仿照美国Face book的模式,人人网是其最早的尝试者,发展速度很快,自2005年创立以来,在全国各大高校迅速蔓延,成为最受欢迎的校园交友网站之一。
  1.1 去中心化
  校园SNS是种非群体化的传播模式,个体成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端。以个人为中心,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创造的内容与内容之间,以及个人汇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是以个人的方式组织起来。在校园SNS中,每一个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整体,以个人为单位,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端,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将传受者置于完全对等的关系中,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人际传播中的平等特性。传播过程不再是线性模式,而是类似于循环模式,螺旋上升状态。
  1.2 自主控制内容传播
  校园SNS的好友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生,年龄上,心理上,兴趣爱好方面都有共同的话题,因而发表的内容可以受到高度的关注与交流。
  每个用户在校园SNS上都有自己的档案和个人页面。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页面上输入真实姓名、上传真实的个人照片并填写个人档案,如生日、就读学校、喜欢的电影、音乐、 书本和一些格言等信息。与此同时,校园SNS具有严密的分级隐私设置,可选择各类内容的开放程度。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私密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选择内容的开放程度,可以限制访问个人主页,个人信息,相册的人群,对个人的信息进行了极为有效的保护。
  1.3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校园SNS融合各种媒介如博客、播客、流媒体等,日益成为一种音视频及文本集大成式的的媒介。多媒体是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同时也使得校园SNS有效的利用这个特点。如人人网的用户在个人主页设计上被赋予了较高的自由度。用户可以对页面进行自主设计,可嵌入个性化的背景音乐、背景图片、视频模块、flash特效、动静态鼠标等。校园SNS提供给个人更高权限的渠道控制,使得个人信息得到更为个性化的传播。
  1.4  对象的真实性
  校园SNS摒弃了网络人际传播的弊端,虚拟性,匿名性所造成的个人信息不真实,欺骗性犯罪,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真实社交活动引入网络。校园SNS网站使网络用户与现实中的人能够直接对应,使网络人际交往揭去了神秘的面纱而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校园SNS 网站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拓展用户的真实交际圈。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为个体的发展提升更大的空间。
  目前,国内校园SNS 的显著特点就是,实名限制注册,保证真实性和安全性,与一般的交友网站区分开。
  1.5 去功利性
  现在一些国家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统治阶级决定了媒体应该发布的内容,作为其统治的宣传工具。另一方面,独立不受国家控制的媒介需要获取大量的利润,需要投放广告获取利润,吸引广告商。一般的广告,需要大量的受众群,这时媒体更乐于发布一些“黄色新闻”,血腥,暴力以吸引受众的眼球。逐渐,很多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功利化的机构。而校园SNS则对政治的依赖较轻,给予当代大学生一个充分的发表言论的自由的平台,它的议题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它以校园网络社区交友的方式建立一个使用人群,也不需要受制于广告商的控制。它也不会像博客一样是以名人为主导,吸引受众,而获得更多的点击率。
2 研究方法
  (一)设计思路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正对当代大学生对校园SNS使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并且研究其对于当代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为两个地区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问卷内容具体以对人人网的使用调查为主,并结合了一些前人的问卷设计。
  (二)设计问卷
  基于对周围同学使用校园SNS的观察和自己亲身的体验,借鉴了前人的调查问卷对此次研究进行了问卷设计
  (三)试调查
  在正式调查之前,先选取了10个样本进行试调查,分析问卷之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了该进。
  (四)正式发放问卷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发放方式主要有:(1)通过街头拦访,在校园内对研究者直接进行问卷发放并填写。(2)向研究者所在自习室发放。(3)通过QQ向研究者直接发放。
  (五) 回收问卷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共回收了86份。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者概况
     此次调查中,回收的86份问卷中,女生有54人,占62.8%,男生有32人,占37.2%。大一学生占此次调查的6.9%,大二占34.8% ,大三占37.2%,大四占21.1%。


 图1 校园SNS使用频率

 图2 每周使用校园SNS不同时间的人数分布
    从问卷被调查者的选择来看,当代大学生使用的网络的传统主要联系工具是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
  被调查者中,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同学联系的工具主要有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占94.1%,手机短信电话其次,占91.8%,校园SNS网站为44.1%,博客为13.9%,email为9.3%,而使用书信的最少,占4.6%。
    被调查者中,部分人选择只在现实生活中结交;较多的人选择在现实中结交后通过网络联系;极少数人选择只通过网络结交;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都是实名注册,实名制也是绝大多数用户的普遍选择。选择真实头像的用户有72人,头像真实率高达87.8%。
  在“在校园SNS网站上选择加为好友的首要依据”中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共54人,占总数65.9%,选择“家乡或所在城市”的16人,占总数19.5%,两者累计人数占总数85.4%。
  在使用校园SNS的目的上,男生较多是喜欢结交认识新朋友,而女生则倾向于联系旧朋友和同学。
  调查中,有39%的人把“校园SNS的最大优势”归 结为“可靠的交际网络”。
  在使用校园SNS中的留言,日志等功能的频率排序中,有59.1%选择把“留言”列在第一位。
  在“新认识的好友占校内好友”比例中,10%以内的占84.1%,30%以内的占12.2%,也就是说有96.2%的人好友中已认识的占七成以上。
  在“校园SNS网站上实名制的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一致性”上,在认为比较一致的学生中,有4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不错;在认为偏差较大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现实人际关系一般。
4 校园SNS对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影响
  4.1 实名制下的可靠社交网络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的社会属性就是其所在的学校专业,次之则为其家乡或所在城市。在“在校园SNS网站上选择加为好友的首要依据”中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共54人,占总数65.9%,选择“家乡或所在城市”的16人,占总数19.5%,两者累计人数占总数85.4%。可见,社会属性是其选择新朋友认识的首要依据。有58.5%的人把使用校内网的首要目的归结为“找到旧友和以前的同学”,而在选择“找到旧友和以前的同学”的人中,选择交友首要依据为“学校和专业”的人占54.1%。用户注册的信息都需要通过网络的验证,以此来保证网站的实名真实性,并且保证交友的可靠性。
  4.2 个性化传播工具的使用与满足
  有些用户会选择技术处理过的艺术照作为头像,或者是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别人兴趣的个人资料,或者是删除一些不利于自己的留言或评论,这样,个体可以精心控制自己向他人传达的自己或者他人的形象信息,自我控制传播内容。
  校园SNS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传播,而且其具备的语音视频聊天功能使其能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如果对方不在线,还可利用校内网上的留言功能,进行延时传播。
  校园SNS则给予一个广阔的平台:页面的设计风格,主题音乐的选择,照片的美化,发表日志等都可以突出个性,张扬自我。
  4.3 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
  校园SNS的真实性几乎已经被认可,冲破了网络的虚拟性,将网络社交回归于现实生活中。
  现实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也和校园SNS网站上的人际关系有着较直接的对应关系。在“新认识的好友占校内好友比例”中,10%以内的占84.1%,30%以内的占12.2%,也就是说有96.2%的人好友中已认识的占七成以上。也可以说校园SNS网站是维持现实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另一个网络工具,它的应用率仅次于即时聊天工具和手机。
  校园SNS网站中的人际交往增加了交往的频次,从这个方面来说也促进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通过此项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1 大学生在利用校园社交网络时要以端正的心态,传播健康信息,以信任为基础,但也要注意自己的隐私,做好保密。
  2 校园社交网络虽然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大学生过度使用有时会导致网瘾。所以当代大学生还是要以现实生活交际为主。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月第2版.
[3]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4] 张海鹰,腾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上海,复旦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5] 匡文波.《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txlw/2614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