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安全 > 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

浅谈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编制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专题音乐节目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美好情感的感召,充分挖掘节目的文化底蕴,从而揭示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彰显音乐专题节目的无穷魅力,给人以心灵的滋润与无尽的遐思。

关键词:广播; 音乐; 节目编制

    广播专题音乐节目,主要是通过文字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表现某个主题的广播音乐形式,它具有主题的思想性、题材的专业性,音乐的欣赏性,它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所谓“花鸟虫鱼皆入画”。然而面对繁杂的音乐素材,我们该怎样去进行艺术加工,却无定法。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有限,关键是要探寻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编制节目之路。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 主题:取材广而命意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该怎样去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整组节目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巧妙的立意,让主题个性化。王国维有一段话可为借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里我们可以把“入乎其内”看成是深入生活,“出乎其外”则是提炼主题。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音乐节目编辑须时时在意,对生活保持艺术敏感,必须贴近人们的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给素材以新的命意。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黄河》是抗战期间诞生的一部极富时代特征的作品,当年,这首英雄的史诗响彻了中华大地,给陷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激励着整整一代人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浴血奋战:199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台湾摆脱日本统治、重回祖国怀抱50周年,作为一部反映时代呼声的音乐作品,编制一组关于《黄河》的专题音乐节目恰逢其时。然而,我们该怎样提炼主题呢?例:《不朽的歌》——著名作曲家时乐濛先生谈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者通过对冼星海的学生,中国著名作曲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时乐濛的访谈,介绍了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过程以及这首合唱曲的艺术特点。如果单单这样介绍《黄河》的创作过程、艺术特色和影响,这无疑陷入了主题重复,语境陈旧的套路,限制了《黄河》的容量。
  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制的《共同的歌声——严良堃赴台归来话黄河》为例,我们得知著名的指挥家严良堃从台湾访问归来的消息:作为指挥《黄河》的权威,严良堃先生与这部作品结下了50多年的不解之缘,如果请他来谈指挥《黄河》的经历,以及《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一定会发掘出许多新的东西。于是我们对严良堃进行了专访,严良堃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两岸中国人一起唱《黄河》的情景,以及《黄河》在世界、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唱。创作的灵感一下就喷薄而出:荀子说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经历了九曲十八湾,汇聚无数的群流,才形成了奔流咆哮、一泻千里的恢宏气势。如果说每一位中国人的血管都是黄河的支流,那么,哪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不曾澎湃一支用旋律汇聚的《黄河大合唱》呢!采访之后,我们收集了1989年《黄河大合唱》在台北音乐厅首次上演的实况录音,1995年,台湾为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50周年晚会中的《黄河》合唱,以及美国旧金山华人演唱《黄河》的情景,我们又对当时首都大学生《黄河》万人演唱会进行了采访。在编制中,我们以严良堃赴台归来话《黄河》为线索,以抒情的笔调,充满激情的语言刻画了《黄河》的艺术形象,凸显了《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影响,充分展现了《黄河》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因此,在编制节目之前,我们要刻意寻找令人感兴趣并能从中体现某种新理念的元素,从老素材中去挖掘新意并赋予作品新的时代色彩。这也是衡量作者功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 构思:构思巧而不拘格
  我们知道,盖房子先要立屋架,写文章要先进行构思,构思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的一系列思维。郑板桥画竹,是先有“胸中之竹”,而后恣意任情,编制专题音乐节目亦是如此,当音乐主题了然于胸时,方可着墨下笔。这时,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精巧的构思来表现主题。
  例:某台《闪光的清泉》,某台便邀请侗歌艺术家杨宗福做了一档有关侗族大歌的节目《闪光的清泉》,该节目从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调式、调性、合唱声部、如何欣赏等音乐专业的角度来阐述侗族大歌的弥足珍贵,这虽然是一组不错的音乐节目,但其缺少创意,容易形成一种结构套路,线索单纯,专业术语过多,虽主题明晰,但缺少发散力和感染力。
  在构思中,要做到以文驭气,不拘一格。以本台编制的《清泉闪光的音乐》为例,其内容同样是以贵州侗族大歌为音乐素材的一个专题音乐节目。当时,笔者在贵州采风,头一次看到那依山傍水的美丽侗乡,听到那清泉闪光的美妙侗歌,感受到侗族同胞的深情厚谊,不由感动万分。回来之后,我一边整理音乐素材,一边考虑如何来再现这浑然天成的深山明珠。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来介绍侗族音乐,难以表达出内心的艺术感受。想来想去,决定用亲身经历为主线来刻画音乐主题:少年时期的侗乡之梦,与侗族音乐人的友谊,采风时侗族人家摆上竹筒饭、酸菜酸肉、米酒的盛情款待,篝火之夜那回味无穷的侗族大歌,并通过侗歌艺术家杨宗福、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张中笑先生、原贵州音协主席冀洲的访谈,系统的介绍了侗歌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侗歌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特点以及侗歌在国际演出上获得的巨大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把重点放在了音画作品的艺术介绍上,容知识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作品解说详略得当,音乐清新动人,文字优美可感……在一幕幕的回忆中,在切合文意的侗家音乐中,充分应用现场的音响效果(掌声、欢笑声、议论声等),令人身临其境,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把侗族无伴奏合唱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构思节目时,要注重借用多种手法,甚至可发前人之所未发,辟前人之所未辟,关键是要做到立意、音乐、文字融入一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广播艺术手段,为表现主题服务,给听众以一种新的联想、新的感受。
3 选材:选材精而行文美
  选材,是包括编排节目所需的访谈个人录音、文艺作品,节目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 这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灵魂,它决定于选材,选材要服从于节目中心内容的需要,用足够的素材来阐述节目内容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广播音乐专题中,选曲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之曲应与所表现的主题相吻合,例:《废墟上的歌者》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既平凡无闻又勇敢坚强的年轻士兵,在作品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生动突出了节目主题与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部分,着重表现成长中的80后一代。作品中的音响素材全部来源于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其中被采访者的话语淳朴自然,歌曲演唱也是真情流露,真实再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豪迈人生。更显“平凡中现伟大”的真意。
  音乐专题《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是选曲精当的典范之作。作品以王洛宾的传奇人生和歌曲创作为主线,用歌曲来抒写他的人生,他的性格,他的精神境界。其中“六盘山奇遇与《眼泪花》”、“《达坂城的姑娘》与《阿拉木罕》的故事”、“《高高的白杨》与监狱的经历”等片段,音乐、故事、演播相当到位,令人感动至深。作者还非常注意用音乐来烘托气氛,表现主题。一首《在遥远的地方》开篇,便把听众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大西北,带到了对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思念之中;一曲《青春舞曲》让人感受到这位老人“我要再活100年,再写100首好歌”达观人生。
  与音乐相辅相成的是行文之美,与行文的意境相协调。当一段乐曲飞进耳中的同时,要配上言简意赅,明白通畅的解说,这样会使欣赏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节目的串联词提出较高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节目中音乐的美感特点,与之的语言部分就应该是这种美感的补充和延伸,而不能和这种美感相抵触。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编制广播专题音乐节目,同样也需要有适当的行文来表达主题。中国文学向来十分注意行文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以体现。所以我们强调的行文之美并不限制语言的风格,而只是要求行文要为文章主题服务。
  《废墟上的歌者》主题严肃,音乐炽热,语言要求质朴简练,富有感情。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似水年华,当它被橄榄绿生动地装点,又与地动山摇的危急不期而遇,激烈碰撞出青春火花可以顷刻间温暖无数人的心房,在地震灾区,战士们质朴的歌声,真情的告白,久久回荡在颓败的瓦砾上……一张张年轻可爱的脸,脱去稚气勇敢担当,他们是挺拔的雕像伫立在废墟上,记录着一代人的成长……”
  所以,在专题音乐节目编排中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选用的音乐作品要在节目中真正发挥作用,为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情感、性格特征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串联词的锤炼,让语境与音乐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可深情优美,具体可感,从中更好地揭示更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4 编排:意境胜而有余韵
  广播专题音乐节目是广播文艺的一种形式,它是音乐、文学、演播、合成制作等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因此它必须讲究艺术境界和美学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感与情感的高度统一。那么什么是广播专题音乐节目的艺术境界呢?我想它应该是在内心和外物契合基础上,编制者以敏锐的艺术感觉进行再创造,并运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演播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某种意境。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情感和理智的统一。
  中国古典美学常把“情景交融”作为判定艺术境界的标准,对于广播专题音乐节目而言,它不仅需要借助语言的张力,音乐的意蕴,更需要语言和音乐的浑然天成,使艺术形象鲜明、具体、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这种艺术境界的创造可以借鉴文学、音乐、美术以及其它艺术的表现手法。不管是哪种艺术门类,艺术境界的创造都有赖于作者的艺术敏感、艺术修养和艺术情趣。
  艺术境界可以极大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组好的广播专题音乐节目,往往能够通过心境与物境的触发和融合,语言与音乐的协调和渗透,达到思致深远,物我一体、余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清泉闪光的音乐》中的结尾:
  侗乡之行是短暂的,然而,侗乡之行却又是终生难忘的。当我踏上归途时,热情的侗家人与我依依惜别,以歌相送。泉水叮咚,山风习习,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怒放,连绵不断的山峦吐露着清新昂扬的生机,一种无以言喻的美涌上心头,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有如此秀丽脱俗的风景,因为有与这片土地生死相依的人们,才会有这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这段文字配以优美悠远的无伴奏侗族大歌,展现出一片空灵辽阔的艺术境界,自然与内心的理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掀起了听众感情的波澜。

  总之,专题音乐节目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美好情感的感召,充分挖掘节目的文化底蕴,从而揭示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彰显音乐专题节目的无穷魅力,给人以心灵的滋润与无尽的遐思。所以在广播音乐节目的编制,有赖于丰实的积累和多感的思维,它不但要把握好文艺节目的特性,遵循文艺广播的规律,明确文艺素材在节目中的位置和重要作用,同时,它还要求编辑在写作技巧上多下功夫,真正做到容欣赏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集逻辑的严密性与形象思维的浪漫性高度结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507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