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安全 > 走基层是磨炼记者的最好课堂 —从“视线记者走

走基层是磨炼记者的最好课堂 —从“视线记者走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2010年5月,广西玉林电视台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下均称节目)。该节目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收到了有力的社会效应和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成为本台较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之一,为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统一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渐进深入,树立了良好的实体标本。

关键词:走基层; 记者; 乡村

   《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的起草诞生背景,源自2009年玉林市改革开放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新阶段的时期。形势要求我们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搭建起让农民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农村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生态协调、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林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周斌也缜密提出,要本台在这方面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面对新任务,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和新形势下广电媒体系统的要点工作。经过一番推敲选择,最终决定在我台原有节目《新闻视线》的基础上,再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栏目,作为《新闻视线》的一个子节目,一方面给农民交流学习和宣传提供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强调走乡村,那就决定了节目的形式内容一定要来自农村基层,预示着记者的采访方向必须是农村、基层和一线群众,这也就要求记者具备独到的采写风格和扎实的业务技能。
     为了保证节目办到实处,我们先后两次制定了节目的内容方案。第一次方案,主要从节目内容上明确宣传重点,即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种养致富的典型成果,农村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农技生活中的科学发明,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村容村貌大变化作出系列报道。第二次方案,重点是在原有节目形式内容上,拓宽基层宣传的视野,加大力度宣传农村地道的风土人情、农村新生事物的专业合作,倡导农村自然、和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新技术的推广、致富奔小康的样板,和从农村走出的各类科技人才典型等等。
     节目内容的匡定,奠定了节目的方向和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从组织和人员上做出整合与调整。委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采写和摄像技术过硬的资深记者挑梁,辅以部分年轻、实习、见习的记者,保证节目从内容选定到奔赴前线、基层采访、成稿制作、节目播出、群众反馈等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一番运筹探索,《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于2010年5月正式开播。该节目播出后,受到各级领导、同行和本土观众的高度评价,称这个节目办到了基层,办到了百姓群众心中,不仅包含了宽厚广博的形式内容,还是一档管看、管用、切合民生实际的节目。
  两年多来,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共播出300多期。内容涵盖了农村基层的方方面面,都是观众想看,而未看过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科学种养、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风土人情、发展中的农村教育事业、农家典型致富的学科带头人。农村的风俗文化,农村的道德模范,农村生态环境,留守孤寡老幼等等,深得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们的喜爱。一位观众在看了节目后评价说:“视线记者走乡村,与您分享农村见闻”,定位形象亲切,内容丰富、精辟、易懂,用这样的话语评价是最贴切不过了。
  在制作整个节目过程中,记者也深入到农村基层,走到群众中,力求把节目办得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农民朋友们也借节目播出这个平台,交流信息,感受农村蒸蒸日上的新农村生活,真正分享了乡村的喜悦,感受了农村的变化。如其中的一档《葱香满飘福绵水岭村》播出后,一位农村群众高兴来信说,这条消息也为他提供了一条致富的门路,我们这里也适合种“香葱”。另一档《乐把农村作乐园》讲的是退休干部韦桂深,2000年退休后,放弃在城市里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到老家农村,摸索到一条养黄沙鳖的致富门路。实践成功后,又发展到养猪、养鼠、种百香果等农技领域。不仅如此,他还把技术传授给本地和外地来取经的农民,经他个人举办的培训班就有68期,受培训人员达8 200多人。韦桂深不服老,不图安逸,退休后坚持搞种养致富,向人传授种养技术,带动远亲近邻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在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这样的典型在节目中报道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传播效应。特别是对一些退休在家,静守夕阳的老年朋友,起到了很独到的标榜效果,他们都以韦桂深为榜样,兴起了种养致富的门路,改“坐等养老”为“创业养老”纷纷赞称该节目办得有特色,有鼓劲,有看头。
     就这样,农村中一些看似平淡的小事,经过节目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就变成了关系千家万户发家致富的信息源头和精神动力,充分显示出节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意义。在经办节目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立身实践、深入一线、比学赶超。众多的同事也纷纷走出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广播电视节目,记录农村变迁,讴歌群众创造,反映时代风貌,回应社会关切。在这样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总结起来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大局意识
   “伟大的时代欢呼上乘的作品,出色的节目来源于火热的生活”如果说“走转改”实践是新闻工作者到基层汲取养料的一项必修课,那么在基层乡村去办节目,更让新闻工作者通过体验生活和调查研究,更加深刻地解到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也发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才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老区革命地新闻纪念馆前,众多的同行在新闻前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握紧右拳,庄严宣誓:“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是在当下秉承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而进行的长线战斗。
     说起来本台“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要比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新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号召要早一些,之所以能这样,是我台的想法和行动步调,和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最新要求相密合。中央的“走、转、改”号召,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使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新闻宣传工作,说到 底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新闻媒体,尤其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电视新闻传播来完成。这就是电视新闻宣传的大局。站在这个大局上,我们电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完美的结合呈现,才能在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上,跟上形势,进而取得跨越发展的主动权。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们更增强了办好节目的信心,精神上才有更加牢固的支撑和动力,据此才能够坚定不移地把节目办下去,办得更生动、更出彩。
2 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两年多与节目的相携并进,正是通过近似直逼“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新闻实践,大大提交了我们作为新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了记者工作“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实现了自身素养由量到质的转变。
     在深入基层的一线采访中,我们坚持记者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主动积极性,践行新闻作品“三贴近”原则的责任态度和使命观点,决不道听途说,在一种闭塞的环境中做节目。有责任感使,下基层,才能有敢于克服万难的驱动力;有使命感,到一线,才能勇往直前,想方设法出精品。回想在节目刚办起时,它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如何为之找到又好又充足的食粮是十分严俊的问题,而由于节目特定的形式内容,定不能搪塞而过走随便路线。在节目素材的选择上,只能促使我们记者下到基层,排除万难,采集开挖。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记者为节目提供的三百多期节目、稿件及制作成品,没有缺过一次,少过一分一秒。其中的艰辛,其中的苦乐只有记者自知。正是这么一种精神——为党和人民谋福利,就必须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才做出了节目的超常效果。凭借这种精神,我们记者走在基层的采访中,排除万难,以坚毅无比的凝聚力出色完成采访任务。同时在每次的节目采访中,都力求把每个采访对象的音容笑貌、现实生活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的真情表露在节目中呈现,使我们的节目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人民群众感到真实自然,看得见、听得来、学得到。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使我们记者有一心一、一丝不苟办好节目的原动力。即便是在广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这样的时政要素紧要之际,我们的节目依旧力求贴近民生、力求时效。早上出去采访的稿子,晚上要播出,就必须保证新闻的新鲜性和及时性,这也对记者的新闻敏感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挑战。在此期间,我节目对容县县底喜洋洋艺术团和容县诗词文化的报道,挈合时下的时政脉络,报道农村最鲜近的新知新风,宣传弘扬了当代先进的农村艺术典型和乡土文化。因此《带给农民欢乐的艺术团》和《容县乡村的诗词文化》这两篇报道几乎是记者在同一时间,赶往同一地点早出晚归“抢新闻”的路上采写完成的。为了确保节目制作的质量,我们的记者只好多用一点时间制作。其他值班科室已然下班,我们的记者就迟下班,迟吃饭,硬是把节目按质按量制作出来,保证节目及时播出。事后就有人对我们记者说:早播迟播都是播,好坏一时也无所谓,何必如此细求较真。我们记者对此回答一点也不含糊,我们是在做党的新闻喉舌工作,做人民观众的思想教育节目,质量关系休关要紧,马虎不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心和使命感就愈要更加强烈。
     正是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发挥了极大的主动性。同时在新闻实践中自觉培养起新闻记者的敏感,用多种方式获取新闻线索。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细心对待每一次采访,创造了多种方式方法,去找寻采访足迹。其中不乏从平面媒介获取的众多新闻敏感。我们在“走基层”采访中,结识了不少基层领导和朋友,他们都乐意向我们报告发现的新鲜事和典型案例,有效地拓宽了我们采访线索的来源。我们的记者则发挥两条腿的作用和记者具有的新闻热情,只身前往采访。
     其中有一次,一个镇领导来报料说,在北流市郊区约4 km处,有一个宏伟的自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海相泥盆系北流剖面。我们的记者前往采访,从剖面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宏观上把剖面收入眼底。然后从微观上一一细察,从一粒奇石、一片鱼鳞化石、一颗珊瑚礁石,或是正在穿梭游弋的大小鱼儿、海马、海蛇、海藻、海花、珊瑚等弄个究竟。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剖面确是一个自然地质博物馆。在此基础上,我们记者又带着问题进一步采访了当地相关专家学者,了解到泥盆距今已有了3.5到~亿年。其中北流剖面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在1982年正式确定为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之一。这一事实,在节目中播出后,引起社会轰动,不少学者前往考察,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到去观看,当地政府部门对此作规划,在此建立地质公园,让更多的人前来瞻仰这一地质奇观。
   又如用“寻”的方法,找到要采访的线索。由于我们记者对新闻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怕艰辛,排除众多不得而知的障碍,为我们的节目找到最好的食粮。有一次,我们的记者来到博白县采访,听到有人议论白泥岭屯建花园村新家园的事,这可是建设新农村的好题材。可白泥岭屯在哪里,记者却一无所知。出于工作责任,记者到相关部门了解,白泥岭屯就在东平镇,枫木村。记者便依人指点追寻到白泥岭屯。一到这里,记者看到还保留完好的古城墙,沧桑的炮楼。再细接触就是这里的淳朴民风,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笑语和各种道德模范的感人行动。不仅如此,这里的村民在对新生活的向往上并不不满足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日子。他们依托本村的优势,同心协力,要把白泥岭屯建成鸟语花香,绿色生态的新家园。在已经富裕起来的经商老板带动下,昔日其貌不扬的小山村里建起了文艺舞台,文化广场、篮球场,紧接着他们又集资70万元,修建硬化村道路1 200 m,又投资120万元建起安全饮水工程,让这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都市化的新农村。村里老少年幼的所有居民,对新家园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记者浑身热血激荡,决心一定要尽快把这里跳动着的喜悦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加快共建幸福生活的步伐。很快我们的节目播出了,在市区周边乡镇引起广泛的了社会的关注,白泥岭屯村民也受到极大的鼓舞,村民黄香芬说:“看了节目,我真高兴,从小到老都没见过这么美好的花园村,我可要多活几年了。”
     又如用“听”的方式收集采访的线索。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在走基层采访中,我们记者使出十八般武艺,收集真实的新闻线索,为节目素材抓鲜鱼、抢活鱼,同时找到可采访、有价值的题材,也成了充分释放记者责任感、使命感内能的绝好机会。
     2011年2月的一天,我们记者来到陆川县,听到县人大代表赖利明搞种养的事迹。记者找到她,听她讲述。赖利明说,她从2003年开始养三黄鸡,细心大胆地摸索,掌握了养鸡技术。由于长成的三黄鸡成活率高,效益好,群众都信她向她学习。她也无私向人传授养鸡经验,还提供资金和种苗,经她扶持靠养鸡富起来的就达20多户人家,年获利达50万元。之后,赖利明又延伸到养猪,扩建猪场,仅母猪就有150头,年出栏肉猪达2 000多头。在她的带动下,仅她所在的村,就有6户人家建起大型猪场,存栏母猪达2 000多头。赖利明因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陆川县养殖大户。我们记者就此到现场采访,以“赖利明的养殖路”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许多农民都来向她求教,赖利明成了养殖名人。
3 磨炼了意志,提高了业务技能
   “群众,永远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台越来越多的记者和编辑走向基层,融入群众,真正带着思想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在此项新闻实践中,记者的意志得到磨炼,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在基层的采访中,我们存有的是脚踏实地的报道、感情笃实的群众、和为党为人民群众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胸怀和境界。
     因为我们做的是电视新闻节目,是靠图像声音传播的媒介。在采访中,就有两个必须,必须有我们记者现场的声音及图像,又要有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图像。在采集采访对象的图像和同期声时,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亲身经历较为熟悉的,引导他们感性表达,再面对镜头,往往没有多大问题。如果遇到不善谈吐及过于拘谨的采访对象,就不一样了,采访镜头反反复复;都不怎么理想,怎么办?我们记者,硬是靠着耐心,靠着忍性,以一次又一次的宽容,直到得到满意的最佳状态。几秒钟的上镜,有时的实际是磨等了一个两个小时。对我们记者来说,每去一趟,每录一次,就是一场意志的磨炼。在此过程中,记者丢掉的是一切私心杂念,换来的是人民群众及采访对象真挚情感的认可分享及表达。在实地采访中,为增加报道的现场感和多种表现方式,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免不了要现场露面,对所在情景作向观众作一番现场表述。开始,我们总有一些不习惯,特别新加进队伍来的记者,更是显得手忙脚乱,很不自然;短短的几句话,硬是反反复复介绍不好。但只要想到作为记者的我们,这是在做节目、是在现场传播、是在向群众学习、是在完成我们的天职工作,我们的记者就会坚强起来,振作起来,就是重复八次十次,也一定要把节目做好。记者的临场发挥能力,硬是在复杂多样的反复比较锻炼中见长。现在,我们的记者在现场采访中,面对现实、面对群众、面对话筒,心不惊、手不乱,抓起话筒就能把现场情况,有条不紊、铿锵有力地向观众完整的讲述呈现。所有现场出境的节目,都力求一次过关,达到熟能轻驾的境界。这就是我们的记者敢于现场磨炼,敢于吃苦耐劳的结果。过去有的记者讲到参与下基层的节目,总有些难为情,不去,觉得是不服从领导;去了,又觉得技术不过关,完不成任务难交差。现在一讲到下基层做节目,大家都积极勇跃承担责任,而且都做得又快又好。
  到基层采访,去一线录节目,既要有现场采访的经验,同样要有现场记录采写的技能。开始,大家都习惯写长篇大论的文稿,不善于写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的文稿,也常常因文稿提上不来而影响节目的制作,而在基层采访中,我们的记者仔细推敲了解新闻事实,了解细节材料,写稿时就尽量做到用事实说话,用镜头画面说话,减少文字的堆砌,避免文稿长、大、空的现象出现。有的记者,又善于实践和总结,能为写好图文并茂的稿子定目标,仔细推敲,悉心磨砺,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记者们都说,走基层到一线办节目,磨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基层真是一个磨炼人的大课堂。
4 有感于领导支持和部门行业真诚的合作
“绽放的花儿,你不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广了!”
     在众多的基层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受感动的是:办节目、下基层得到了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无论是市委、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对我们的节目给予了广泛关注,赋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是广播电视局领导,更是关心细致、体贴入微,局长周斌从节目的设置,每期的采访播出,到最后的反馈、收视情况都一一过问,多方面为节目的采访提供便利。他还亲自交代做好阶段总结,为记者下基层办好节目提供良好的参照标本,营造了良好的采访制作条件和精神鼓舞气场。我们的采访走到哪里,就有哪里的部门领导出来协助配合采访工作,使我们每次采访圆满完成。
  由于节目践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重点面向基层广大的农村受众,辐源广,影响深,效力大,具有吸引力,一些企业都乐意与我们合作,利用我们的节目平台作自我宣传。我们则严格审定,选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对群众有益、信誉高的企业与之合作,实现双赢。如东明电器城,响应国家家电下乡惠民政策,对“三农”有好处,对拉动内需有帮助,我们就让其冠名宣传,实现双赢,促使我们的节目长盛不衰。
     其中根据玉林农业大市这一特点,以“三农”为主线深入各乡村的采访,就不乏各乡镇领导的中肯的态度和务实的宣传观点。比如,记者根据大桥镇陆透村90%以上农户通过养殖陆川猪,出栏8万头,产值达600万元,采写了《探访陆川猪养殖第一村》;根据兴业县小平山镇广大村民促进传统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年产值8 600万元的木器加工村,采写了《崇善村木器加工业产业引领致富路》;根据古城镇大力扶持村民种桑养蚕引进龙头企业深加工,采写了《清耳村养蚕织就致富路》;根据种植和加工黄麻增加农民收入,采写了《沙塘镇马村:传统手工活  接出“小财富”》等一系列报道,报道了一批玉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加工业,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走上小康生活的乡村典型。
     这样既真实,又典型的案例,对当地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存状况,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起到示范作用。也正是我们的领导和伙伴,真心实 意地指引帮助我们记者去践行“走转改”活动,才保证了我们的节目形式内容时刻在“新、活”上运行,又不失舆论观点的原则性,正确导向性。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两年多来,我们在同一条战线上,脚踏实地,真心实意面向群众,深入基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一个“实”字,一个“新”字落实到我们的节目中,走出铁脚板,转出硬作风,改出好文风。让所有的节目都靠我们记者两条腿,走出来,又回到群众中去。实践中记者凭借睿智清醒的记忆,高度的政治敏感,在“走转改”实践的路上,践行了一条真理。那就是:事物在运动,形势在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永无止境。在时代浪潮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记者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把目光记忆和脚步驻留在当下最时兴的新闻浪潮中,也就是作风与文风随时更新,思想意识与时俱进,业务技能整装待发,我们才能够称得上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成为21世纪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坚力量。如此才能使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时时紧切时代脉络,紧贴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电视新闻才能越办越精彩,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最后,真诚的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厚爱,也感谢广大新闻观众对节目的支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512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