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智能科技 > 关于网络危机传播模式的建构

关于网络危机传播模式的建构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智能科技


摘 要:网络危机传播从修辞学上来看分为了“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因此在建构网络危机传播模式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两方面。文中从“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这两方面对网络危机传播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所体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囊括网络危机的传播和网络的危机传播两点内涵,同时借鉴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建构了网络危机传播模式。

关键词:网络危机传播; 模式建构; 网络时代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网络危机就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发生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蝴蝶效应也一次次的显现出来。在传统媒体的的传播模式下,受众基本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靶子”地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过去的那种“封”、“堵”、“截”和被动延迟发布消息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形式。在网络时代下,受众是集信息消费者与信息制造者于两种身份于一身。因此,危机传播的研究又具备了新的特色。在传统意义上的危机传播的单向性以及被打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危机传播模式。网络所具有的实时性、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已经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了放大化、无碍化、互动化、复杂化等多种特点。对于网络危机的传播主要有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3种研究取向。最初的网络危机传播主要是集中在个案的研究上,技巧研究则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1 网络危机传播的内涵
     要研究“网络危机传播”,首先需要明确其真正的内涵。从修辞学上来看,“网络危机传播”有“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这两种解释。网络的危机传播可以简化理解为危机基于网络的传播。美国的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所谓危机指的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被认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包括了业、组织或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为了减少危机损坏程度的沟通信息、树立形象的公关策略。网络在其中扮演的是媒体的角色。网络因为其自身的特有的特性成为了危机沟通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与传播平台。因为网络的存在,大大的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有明显的分界。但是网络也无意之间带了许多的问题,没有把关人使得各种真的、假的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传播,任何带有语言杀伤力的传输内容,都可以经过网络立即传输到全球各个角落。
     网络危机的传播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概念表述。多数学者都认为网络危机涵盖在危机的概念之中,是在网络上所孕育萌发的危机或是通过网络传播使的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的情况,是网络媒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这里能够看出网络危机也是危机的一种,其爆发也有可能会蔓延到,并最后成为公众所讨论的焦点。但是“网络危机的传播”中网络危机虽然起源于网络,但是传播的受到并不仅仅是限于网络媒体。
2 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所体现出来的新特征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网络的出现,社会信息传播领域中出现了建立在各种先进的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够使得传播信息量大大增加、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的媒体风格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新媒体中主要包括了互联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高清晰数字电视、手机以及多媒体信息的交互平台等等。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变革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网络则又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方便、快捷,海量存储和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了能够与各种传统媒体争锋的又一重要媒体。从近几年中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来看,其表现出来的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等都原来越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当前网络媒体以及网络传播基本已经成为了危机传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填补传统媒休的空缺。
    首先,网络上信息的透明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的知情权进行保护。在进行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政府能通过信息公开平台,配合各种传统媒体来及时准确的向公众传递信息,进而能够提高危机处理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民众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能够作出更为理性的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尽可能的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通过网络,各种危机信息也更加难以被掩饰或者拖延。
    其次,是相比而言网络传播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危机传播。在进行传播时,传统媒体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定时发布信息,而网络媒体则能够实时更新。在危机传播的三个阶段中,网络媒体的实时更新能够使得信息传递具备速度上的优势。同时,传统媒体会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够又选择的提供一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但是,要明白的是不同侧面的信息对于那些处于危机的不同阶段的民众将会具有不同的意义。而网络因为其海量的容量和超文本链接的特点能够很容易的打破传统媒体的局限,能够对危机事件作出做出深度和连续性报道,需求不同的公众可以选择自身较为关切的方面例如危机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事态的进展或控制,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和措施等
    再次,是各种信息网络的建设,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是目前网络危机传播需要关注的焦点。根据目前网络的发展,公众能够利用网络来对各种危机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话语权”在网络时代中被牢牢控制在大众手中。因此,及时掌握舆情民意,并且积极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危机对策是目前网络危机传播中,政府及相关主体需要把握的优势。但是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媒体传播相比具有更难以控制和掌握的特点,因此危机传播在借助网络传播的方便、快捷及时的特性的同时,还必须要防止网络媒休的不可控制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 网络危机传播模式的构建
    关于网络危机传播模式,应该囊括网络危机的传播和网络的危机传播两点内涵,同时借鉴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结合网络的特性,尝试建构一个整合的传播模型。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5 W”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为本文构建网络危机传播模型提供了基础性的思考视角。
    在当今时代,网络危机传播是将新的传播沟通技术与传统媒体的传播进行优势组合。只有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控制功能,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化解和处理危机。与网络媒体诞生前的传统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信息源不仅仅是包括了政府,还将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的内涵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危机与网络危机的从属关系以及网络危机的传播途径并不仅仅是网络。
    在危机的始发阶段,危机信息会有三个走向分布:危机的利益相关人、网络以及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然后继续流向到公众。根据网络的性质,通过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并没有经过“把关人”的筛选过滤,发布者及时既是把关者,真实性和信息的价值都得不到保证。但此时公众还会接收到来自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但是如果这些信息不及时,那么就会出现“多种声音并存”的状态,也容易造成网络谣言的滋生。因此,在网络中传播的信息最容易产生各种谣言,引发社会混乱,在危机解决中要尽量缩短这种多种声音并存状态的时间。而网络危机产生之后,公众会直接接受到信息,而同时网络危机的信息会流向传统媒体,这就直接会产生一个时间差,因而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其次,无论是网络危机的产生还是其他危机时间的产生,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够从从网络上获取有价值的危机信息,然后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加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就更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有关危机事件的认知,因此通过这些途径,传统媒体的记者往往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报道和扩大影响,向公众告知,形成为全面、详尽的突发性事件危机报道。记者不仅仅需要到现场获取各种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还需要利用网络上的文字和图片中,发掘潜在的、真实的、有助于解决危机的信息。这个过程不管是对网络危机还是其他危机事件的处理都极为关键。经过专业新闻人员加工和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其权威性可信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这对于谣言的遏制、化解公众面临危机的不安情绪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当危机主体在介入危机事件后,成立危机处理小组,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等途径来发布相关措施和信息。由调查人员亲历现场调查事件真相,形成报告,并制定出一系列的危机处理办法,公众或者通过传统媒体,或者由网络或手机获取这些信息,或者是通过一些网络自媒体发表个人对这些危机措施的看法与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危机传播主体形成互动。这样全媒体危机传播模式为更好的解决危机提供了有效而合理的方法。
4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脆弱,各种各样的公共事件不断衍化,危机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社会处于危机多发的阶段,因此,对危机传播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应用传播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危机也随之而来网络时代使得危机事件迅速和广泛的传播,各种危机的危害与影响也被成倍放大。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应对危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王红梅. 网络危机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电子商务,2009,(02):17-22.
[2] (美)沃纳·赛佛林等著,郭镇之,孟颖等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83-88.
[3] 薛澜,张强,钟开斌,等. 危机管理:转刑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6):63-68.

- 1 -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zhinengkeji/23176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