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环境科学 > 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

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分析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环境科学


  摘要:以中国知网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环比增长率呈现出前期波动较大,后期较为稳定的特征,从质量上看,期刊类文献仍是人居环境学科研究成果的主体;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科学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组,人居环境科学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比例非常少,仅占6.83%;人居环境科学文献主要来源于40个机构,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来源于18个省份,其中陕西省、北京市、重庆市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区域;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数量5篇及以上的作者是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作者,共31人;人居环境科学文献的被引次数与单篇最高被引次数呈现出近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吴良镛、李雪铭、宁越敏等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被引作者。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特点;规律;中国知网;


  作者简介:田深圳(1987—),男,河南周口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人居环境;


  一引言


  一个学科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以及前瞻趋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该学科研究成果所公开发表的期刊上。期刊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视角与切入点,对其代表性文章的文献数量、学科分布、来源机构、基金支持、研究层次、主要作者、被引次数等指标进行梳理与总结,既可以从时间维度厘清学科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学术视角探究其学科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推动学科自身发展以及拓展学科研究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研究脉络、评述研究成果与展望学科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学者从学科视角对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反思与展望。


  蔡运龙、李双成、宋长青、冷疏影等概括出国际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计划为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GES)、水循环的生物学方面(BAHC)、海岸带的海陆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1]。中国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在于改善生态与环境,未来的优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机理、地理景观格局变化、自然与人文的系统综合、反演地理模式、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尺度自然地理现象等方面[2]。


  部分学者总结了中国人文地理的学科研究进展,认为人地关系仍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3]。陆大道、张雷、刘卫东等总结出了工业地理学的转变与研究进展,从古典区位论、行为区位论、结构区位论向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文化制度理论转向,影响因素与研究视角从运费、成本、决策者向学习、创新等转变[4]。李小建等勾勒出了经济地理学科的“骨骼”,并总结了其学科发展的“三个转向”[5]。许学强认为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等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导内容,研究主线是城市人地关系的演进[6]。周尚意等提出未来文化地理学关注的领域主要是本土文化地理学、权力和资本对文化空间的影响、人口迁移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效益研究等[7]。柴彦威等认为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主要是迁居行为、消费行为、城市意象、空间行为和行为空间等[8]。刘云刚认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等[9]。张小林等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社会地理学不仅仅关注社会群体的时间过程、空间格局,更需要关注由此而产生的结果[10]。封志明等认为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口出生率、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人口脆弱性等,未来人口差异、脆弱性及空间分异将成为新的关注点[11]。金凤君等总结出交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交通网布局、结构研究、等级体系、空间格局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12]。保继刚等归纳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旅游规划、旅游动机、旅游地空间结构、旅游地环境等,未来旅游产权关系、旅游与城市环境、游客行为等将成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13]。


  人居环境科学由道萨迪亚斯创立,中国由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等引入并系统化[14]。从1993年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大会提出至今,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尺度视角、不同切入点对人居环境的质量、满意度、协调度、失配度、宜居度、安全、吸引力等进行了研究[15-32],对其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研究综述等进行了探讨[33-40],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目前为止鲜有学者从长时间尺度入手,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发展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基本数据源,研究所需数据时间跨度设定为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搜索中约束条件为“文献”,篇名为“人居环境”,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居环境的研究做出有益的补充。


  二文献的年度与类别分析


  1.年度分析


  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图1):1990-2007年呈近乎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量从3篇上升到2007年的750篇,增长将近250倍,出现第一次高峰;2007-2009年呈下降趋势,出现第一次低谷,文献数量减少到2009年的623篇;2009-2010年,呈缓慢上升趋势,出现第二次小高峰,每年文献数量从623篇上升到724篇;2010-2012年,呈直线下降趋势,出现第二个小低谷,每年文献数量减少到2012年的391篇;2012-2014年,呈波动上升趋势,每年文献数量回升到2014年的611篇。


  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数量的环比增长率呈现出前期波动较大,后期变化较为稳定的特征。1990-1997年是波动变化较大的阶段,出现两个峰值,即1992年的200%和1995年的600%,出现两个低谷,即1991年的-100%和1994年的-33%,值得注意的是该阶段环比增长率波动变化虽然很大,但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总体较少,每年文献数量均在25篇以下。1998-2014年,波动变化较为稳定,其中,1998-2003年,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环比增长率从1998年的28%增长到2003年的50%;2004-2006年,呈现出直线增长的趋势,其中2006年为第三个小峰值,环比增长率为135%;2007-2014年为环比增长率波动变化较小的阶段,其中2012年为小低谷,环比增长率为-32%,2013年为小峰值,环比增长率为31%。1998-2014年虽然环比增长率波动变化较为稳定,但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总体较多,从2006年开始,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每年均在391篇以上。


  2.类别分析


  1990-2014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篇名包含“人居环境”的文献数量共计6742篇,其中期刊2397篇,比重为35.55%;博士学位论文362篇,比重为5.37%,硕士学位论文334篇,比重为4.95%,博士学位论文占0.42%;会议文献231篇,比重为3.43%,其中国内会议201篇,比重为2.98%,国际会议30篇,比重为0.44%;报纸3566篇,比重为52.89%;其他186篇,比重为2.76%。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中,报纸的比重占一半以上,为52.89%,排名第一,说明居民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关注与要求越来越高;期刊类文献数量居第二位,比重为35.55%,但从质量上看,期刊类文献仍是人居环境学科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博、硕士学位论文排名第三位,而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绝大多数,比重为92.27%,就学位论文而言,层次越高,研究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越少;会议类文献数量排名第四位,而国内会议占会议类比重的87.01%,就会议类文献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学者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国内,较少在国际层面进行交流与研究。


  三文献的学科及其基金资助分析


  1.学科分析


  通过检索1990-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对篇名为“人居环境”的文献进行统计,共计分为37个学科类别(表1)。其中排名前十的学科依次是:建筑科学与工程2055篇(26.67%)、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821篇(23.63%)、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474篇(19.13%)、农业经济578篇(7.50%)、政党与群众组织268篇(3.48%)、经济体制改革203篇(2.63%)、投资192篇(2.49%)、林业167篇(2.17%)、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164篇(2.13%)及地理学143篇(1.86%)。


  通过文献学科分析,可得出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学科特征:人居环境科学起源于建筑科学,后者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文献数量与比例最高;人居环境科学是建筑、环境、经济、地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组,既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又具有综合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多学科共同沟通开放的学科体系;人居环境科学的目标是形成宜居环境,因此需要地理学的空间属性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支持。


  2.基金资助分析


  一个学科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级别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受到省级乃至国家层面学术关注的重要程度以及后续实践应用的深浅程度。人居环境科学最早在1999年只有1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章,篇名为《煤矿区陆面演变影响下的人居环境问题研究》。此后在1999-2014年间,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共计6739篇,其中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仅有460篇。


  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人居环境科学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图2),1990-2014年基金文献的数量占人居环境文献数量的比例均在15%以下,其中,1997年人居环境科学第一次得到科研项目基金支持,基金来源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科研项目基金支持的文献数量最多,占该年文献数量的13.81%。总体来看,人居环境科学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比例非常少,仅为6.83%。


  根据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人居环境科学科研基金项目发文排名如表2所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数量最多,为203篇,占总体受科研项目基金支持文献数量的47.10%;其次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献数量为33篇,占7.66%;第三位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献数量为26篇,占6.03%。


  四文献的机构与区域分析


  1.机构分析


  对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的来源机构进行的分析显示,文献来源于40个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研究机构,文献数量均在49篇以上,其中重庆大学文献数量占全部研究机构文献数量比重的10.70%,位列第一,之后的清华大学比重为8.17%,辽宁师范大学比重为7.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比重为6.01%,浙江大学比重为4.60%(图3)。


  2.区域分析


  对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来源进行的分析显示,所有文献来源于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其中,陕西省、北京市、重庆市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区域,陕西省文献数量584篇,比重为16.41%;北京市文献数量为547篇,比重为15.37%;重庆市文献数量为400篇,比重为11.24%(图4)。


  五文献作者分析


  一个文献的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发文数量多、质量高、期刊的级别高且文章引用次数较高的作者。本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数量及作者的人数进行了初步统计。其中,文献数量4篇及以上的作者39人,合计文献数量为329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4.88%;文献数量5篇及以上的作者31人,合计文献数量为297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4.41%;文献数量6篇及以上的作者19人,合计文献数量为237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3.52%;文献数量10篇及以上的作者7人,合计文献数量为154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2.28%;文献数量20篇及以上的作者4人,合计文献数量为120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1.78%;文献数量30篇及以上的作者2人,合计文献数量为74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1.10%。


  式中,M为核心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数量,Nnax为所统计时间段内文献数量最多的作者的文献数量。核心作者则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发表文献数量大于M的作者[41]。本文统计的时间段为1990-2014年,Nnax为40,则人居环境科学的M为4.737,根据实际情况M应为整数,则人居环境科学的M应为5篇,即文献数量5篇及以上作者是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作者(表3)。


  六文献被引分析


  1.被引基本情况分析


  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被引的基本情况如图5所示。人居环境科学的被引次数呈现出近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单篇最多被引次数呈现出焦准距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1999年是人居环境科学的被引次数与单篇最高被引次数最高的一年,其中被引次数为1289次,单篇最多被引次数高达377次。


  总体来看,人居环境科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可以划分为6个类别:被引300次及以上文献1篇;被引200次及以上文献4篇;被引100次及以上文献数量13篇;被引50次及以上文献37篇;被引30次及以上文献48篇;被引10次及以上文献125篇。共计18篇文献被引次数在100次以上(表4)。


  如表4所示,宁越敏的《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次数最多,高达377次,位于第一名;刘颂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李王鸣《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被引次数均为260次,并列第二名;吴良镛的《“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被引次数为248次,位于第三名;其余15篇文章被引次数均在100以上,在人居环境科学中同样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2.被引作者分析


  把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被引次数前50作者分为5个类别,被引次数200及以上的作者共计5人;被引次数100-200的作者共计13人;被引次数80-100及以上的作者共计11人;被引次数60-80的作者共计15人;被引次数50-60的作者共计5人(表5)。


  前50名作者中,实际人数为32人(吴良镛、李雪铭等有多篇文章被引,记为1人),根据被引情况,把引用次数在50以上的32位作者作为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作者群。


  表6显示,吴良镛的论文总被引1171次,稳居第一位;李雪铭的论文总被引502次,位于第二位;宁越敏的论文总被引469次,位于第三位;李王鸣的论文总被引405次,位于第四位;陈浮的论文总被引333次,位于第五位。从总被引篇数来分析,吴良镛有10篇被引,李雪铭有5篇被引,有2篇被引的作者依次是宁越敏、李王鸣、陈浮、刘平、杨贵庆,剩余作者均有1篇被引。


  七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文献年度与类别概况


  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文献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环比增长率呈现出前期波动较大,后期变化较为稳定的特征。文献类别中,报纸类文献数量排名第一;期刊类文献数量虽屈居第二位,但从质量上看,期刊类文献仍是人居环境学科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博、硕士学位论文排名第三位,而硕士学位论文占比为92.27%,就学位论文而言,层次越高,研究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越少;会议类文献数量排名第四位,而国内会议占据会议类比重为87.01%,就会议类文献的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学者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国内,在国际层面进行交流与研究较少。


  (2)文献学科与资助概况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科学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组,既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又具有综合学科的基本属性。人居环境科学的目标是形成宜人的人居环境,因此需要地理学的空间属性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的技术支持。人居环境科学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基金项目发文排名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数量最多。但总体来看,人居环境科学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比例仍非常少。


  (3)文献机构与区域概况


  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主要来源于40个机构,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人居环境科学的文献来源于18个省份,其中陕西省、北京市、重庆市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区域。


  (4)文献作者概况


  文献数量5篇及以上作者是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作者。文献数量5篇及以上的作者31人,合计文献数量为297篇,占人居环境科学全部文献数量的4.41%。


  (5)文献被引概况


  人居环境科学的被引次数呈现出近似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单篇最多被引次数呈现出焦准距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1999年是人居环境科学的被引次数与单篇最高被引次数最高的一年。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总被引次数在50次以上的作者中,吴良镛的论文总被引1171次,稳居第一位,李雪铭的论文总被引502次,位于第二位,宁越敏的论文总被引469次,位于第三位。


  2.讨论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基本数据源,文献计量法为研究方法,对1990-2014年人居环境科学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因此所研究的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随着人居环境科学发展日益系统化、综合化、动态化,未来或者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国际化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地理学的发展之中。本文来自《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jkx/24565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