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环境科学 > 林木营养与施肥

林木营养与施肥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环境科学


摘 要: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的供给物质。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或形成结构物质。

关键词:土壤养分 林木营养 诊断 施肥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为地下水、坡渗水和大气降水等。在农林业的耕作土壤中,土壤养分还来源于灌溉水、施肥、淤灌、客土和某些农药残留等。【1】
二、施肥的必要性
  施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养分状况的作用,通过施肥可以达到加快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促进母树结实以及控制病虫害发展的目的。
三、林木营养诊断
1、原理:人们对土壤和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测定之后,发现测定结果与植物生长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养分供应量的增加与植物生长量之间存在着一定得相关关系,这一相关关系可被简化并分解为三个直线阶段,并相应定义为如下三个营养状态:养分缺乏、奢侈消耗和毒害。
营养诊断的方法与技术
2.1、土壤养分分析法: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土壤中某一营养元素的欠缺程度必然会影响植物吸收量的多少。特别是对于长期生产力来说,土壤养分指标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2】
2.2、林木形态症状诊断法:不同元素其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各异,当某一元素供应失调时,必然会影响某些功能正常发挥或器官的正常生长,植物的外观就会表现出特定的症状。【3】形态症状诊断在农业上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
2.3、植物组织分析法:植物组织分析包括组织汁液速测和全量分析两种。
2.4、施肥试验法:施肥试验室林木营养和土壤养分诊断的重要内容,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检验手段。人们根据施肥反应,不仅可以判断土壤是否缺乏某些养分,还可以评定养分供应对林木产量、质量以及抗逆性等影响程度。因此,施肥试验也是一种诊断。【4】
四、林木施肥
  林木施肥就是依据林木营养特性,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应能力,对林木进行补充营养,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量,提高林木蓄积量和质量。掌握肥料的性状、施用方法和林木施肥的基本原理,对维持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和改善品质及培肥地力、防止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林木施肥原理【6】
1.1、最小养分定律
19世纪中叶,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著名的最小养分律:“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生长因子制约的规律。”这个定律主要含义是决定林木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那个林木需要而含量最少的养分:另一层含义是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当土壤中最小养分得到补充,满足林木需求之后,产量就会迅速提高,原来的最小养分因子就不再是最小养分,而让位于其他养分了:第三层含义是如果不针对性地补充最小养分,即使其他养分增加的再多,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而只能造成肥料的浪费。
1.2、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18世纪后期,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提出报酬递减律,这个经济定律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个法则广泛用于工农业各个领域。在施肥上的意义是:“其他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趋势。”
20世纪初,米采利希经过深入研究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说明这种关系可用指数方程表示如下:
Y=A(1-e-cx)
式中:Y—产量
x-施肥量
A-最高产量
e-自然对数的底
c-效应系数。
米氏定律说明施用某种养分的效果以在土壤中该种养分愈为不足是效果愈大,如果逐渐增加该养分的施用量,增产效果将逐渐减少。
综上所诉,报酬递减律和米采利希学说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们是施肥的基本原理。
林木施肥原则
2.1、平衡施肥原则
2.2、依据环境条件施肥原则
2.3、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7】
林木施肥方法
3.1、苗圃施肥
苗圃施肥主要解决播种苗及出圃前幼苗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一般来说,苗木主要是营养生长,苗圃施用氮肥对促进生长贡献率最大。然而,采用平衡施肥,苗木生长综合效果更好。
3.1.1、氮、磷、钾比例的确定:施肥效果好坏决定于许多因素,其中氮、磷、钾配合的比例是否与树种需求比例相同时关键因素。
3.1.2、施肥量的确定【8】
养分平衡估算法
施用量(Kg/hm2)=年苗木生物量所需养分量(Kg/hm2)-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的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
田间试验法:为了准确地确定施肥量,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田间施肥量试验。施肥量水平一般应在5个以上,以概括整个肥料效应范围,从而找出不同条件下最佳施肥量。【9】
3.2、林地施肥
  林地施肥是根据林木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对林木进行补充营养,以满足林木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不造成环境污染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10】
3.2.1、林地施肥量确定:
  林地施肥量的确定,一种方法可根据土壤养分供应量和不同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在特定林分内经过几年施肥试验确定。
3.2.2、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林木施肥方法有人工施肥、地面机械施肥及飞机施肥三类。
  总之,现代农林业生产中,施肥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措施。对于林业生产而言,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森林的自肥能力强,养分需求量相对较低等原因,天然林基本不施肥,人工林也很少施肥。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工林的持续经营,许多连栽人工林出现了产量下降,土壤肥力退化等现象,特别是在短期工业用材林中,如杨树、桉树、杉木等,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因此,人工林施肥已日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事实上,在林业生产中,苗木施肥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参考文献:
罗春菊.论我国天然林保护的技术措施及其基本原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4):128-129
翁才浩.张国平.作物的营养施肥及诊断技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Plant analysis as an aid infertilizing forests’ Testing and Plant Analysis.1973
北京林学院主编.1982.土壤学(上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马国瑞主编.1992.园艺植物营养与施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胡义堂主编.植物营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沈启荣主编.2002土壤肥料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中国肥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of fertilizers in new zealland forestry operation 1980 .. sci .11(2):191-198.
芝本武夫.1982.森林土壤与施肥. 刘国光译.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hjkx/24609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