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系统

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系统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5-0004-06

  中国共产党在其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了一个良好的革命党道德形象;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种种原因,其良好的道德形象呈现出波浪式曲折发展的特点,有提升也有下降,在某个阶段、某些领域或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渐退性下滑现象;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某个阶段,这种下滑趋势日益加速,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危及党的“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探讨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问题迫在眉睫,而此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希望抛砖引玉。

  一、动力问题是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关键问题

  党的道德形象则是党通过自身的道德表现,给民众在知觉上造成的一种具体道德形态和道德面貌。“得民心者得天下,顺民心者安天下”。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党的道德形象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它直接关乎党的政治生命的强弱兴衰,直接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来,其良好的道德形象呈现出一种波浪式曲折发展的特点。如果将新中国建立至今的时间分段来进行分析的话,那么这种历程大约经历过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党的八大。在这一阶段上,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形象基本继续保持着其作为革命党时期的良好道德形象。如果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看作是其发展的顶峰的话,那么,这一阶段上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则是在这一顶峰上的平行式的高原发展状态。

  第二阶段:约从1956年党的八大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在这一阶段上,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特别是党内极左思潮的抬头,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开始出现缓慢下滑趋势。

  第三阶段:约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一阶段上,由于党内极左思潮的兴起,特别是林彪与“四人帮”两大反党集团的破坏,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第四阶段:约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这一阶段上,由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航程,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第五阶段:约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这一阶段上,由于社会急剧转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起这些考验,使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从而造成党的形象发生严重分裂: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政治形象;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发展的“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使中国共产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再现下滑趋势。

  第六个阶段:约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由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掀起了一场扫“四风”、打腐败的廉政风暴,老虎苍蝇纷纷落网,振奋人心,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再次得以提升。

  反思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来其良好的道德形象呈现出一种波浪式曲折发展趋势的历程,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动力不足问题则是其中关键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明,无论是自然界的运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本质上都是一种物质运动,而任何一种物质运动,都必然有其相应的动力以及动力系统。虽然每一种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形式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如果没有动力,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运动发展,相反,就会走向灭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没有这种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动力,人的发展需要动力,政党的发展也需要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动力问题是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关键问题。

  二、党的良好道德形象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动力不足

  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是什么呢?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事物的发展,从宏观上说,不外有两个原因,或两大动因:一个是外部原因或外部动因,另一个则是内部原因或内部动因。外部原因或外部动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部原因或内部动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两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观点来分析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也可以发现其有两大动力源构成的动力系统。

  一大动力源,也可以称之为外部动力系统,它由三大要素构成:政治环境的现存状态(环境压力→动力)、政党制度的竞争状态(制度压力→动力)、民意民心的向背状态(民心压力→动力)。另一大动力源,则可以称之为内部动力系统,它也由三大要素构成: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精神动力)、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利益动力)、组织人事的制度伦理向度(体制动力)。

  根据这一动力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确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是由于其有着强大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造成了一种最强的发展合力。从外部动力系统的要素来看,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革命党的地位,政治环境极其恶劣。从建党以来,就受到帝国主义势力、封建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围剿;特别是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清剿;抗日战争时期,不仅要面对日本侵略者和伪军的猖狂进攻,还要应对国民党反共势力的暗箭伤人;解放战争时期,在全面内战爆发阶段,国民党军的海、陆、空总兵力为430万,而中国共产党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其总兵力约127万人,国共两军数量极其悬殊。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共产党要生存发展,夺取政权,必须要同国民党争取民心,必须要顺民意、得民心,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确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   从内部动力系统的要素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精神动力),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为了全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洒热血抛头颅也在所不惜。他们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道德理想。他们有着正确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利益动力),自觉地把人民利益、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此发生冲突时,自觉自愿地牺牲个人利益。即使有些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不坚定、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人混进党内,也往往或早或迟会被极其恶劣的政治环境所淘汰。在组织人事的制度伦理向度(体制动力)上,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而培育和选用了千千万万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增添夺目的光彩。

  正是在这两大动力系统造成的巨大合力之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形象,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权,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转换。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要素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党的道德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外部动力系统的要素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但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环境的现存状态还相当严峻:一是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二是全国解放战争还没有真正结束,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党反动军队在负隅顽抗;三是大量的土匪和特务对新生政权的疯狂破坏;四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等。政党制度的竞争压力和民意民心的向背压力虽然大幅下降,但刚刚掌握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还十分谦虚谨慎,她与各民主党派建立起民主协商制度,努力消灭各种旧中国存留下来的剥削和压迫制度,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万众一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从内部动力系统的要素来看,刚刚进城的中国共产党人,还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和非常谨慎的态度,还保持着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还传承着党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因此,这一阶段上,中国共产党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道德形象。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国际的政治环境虽然依然有着许多不容乐观的因素,但总体上来说,开始逐渐好转。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我国外交的日益开展,中国胜利重返联合国,西方国家同我国纷纷建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加入了WTO,国际政治环境已经不断改善,我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而国内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得以巩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替代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追求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成为民心所向。因此,政治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已经大大缓解,其由压力转化的动力也在日益下降。

  我国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在不断改革完善,其基本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1]。这种政党制度与大多数西方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不同,它没有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区分,没有不同党派之间的竞选。由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处于一种长期执政的政治地位。这种长期执政的政治地位,保证了我国不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各种政治资源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但同时,这种政党制度造成了一种政党非竞争性的政治状态,由制度压力所转化的动力缺失。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人民群众也从革命的主力军转变为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根基。然而,由于执政党的地位,导致人民群众在客观上具有了“两重性”:一是建设的主力军,执政的依靠力量;二是被管理者,执政者管理的对象。这“两重性”又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以及现代社会管理的科层制度,极易使之分离,造成执政者眼中的“一重性”――被管理者,执政者管理的对象。这种状态,使执政者极易滋生官僚主义,渐渐忽视民意与民心,甚至于导致管理者(执政党)与被管理者(人民群众)的对立。因此,民心向背压力转化的动力也逐渐下降。

  再从从内部动力系统的要素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与频繁的政治运动的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精神动力)。他们崇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精神。他们能够自觉地把人民利益、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此发生冲突时,自觉自愿地牺牲个人利益。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特别是林彪和“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为非作歹,党内各种不正之风流行起来,动摇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而改革开放以后,就客观情况来说,一方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下台,东欧演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对外开放,西方反共反华势力利用其先发文明的优势,对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西化、分化攻势,国内的一些反共反华分子也遥相呼应,不断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导致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成灾。而就主观情况来说,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一方面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放松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忽视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在组织建设上,治党不严,对许多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甚至于违法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党纪涣散。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所谓“四化干部”实际上只是“三化”,即“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而“革命化”往往放在一边,即使要讲,也最多只是讲“与中央保持一致”,至于“为什么保持一致?”以及道德情操作风等,根本就不去考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带病”提拔。在发展新党员时,往往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致使一些投机分子混进党内;由于没有正常的出口,没有正常的考验,这些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得不到及时与有效的清除,致使他们在党内结党营私,贪污腐化,败坏党纪党风,不断放大其负能量。再一方面在作风建设上,不重视甚至于纵容,导致“四风”――形式主义: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等;官僚主义: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等;享乐主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奢靡之风: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滋生蔓延。这一切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崩溃,道德信念丧失,价值取向恶化,造成内部动力系统的各要素形成的动力严重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甚至出现了快速下滑趋势,我们的党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三、增强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动力的基本路径

  依据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动力模型图:动力合力=(外部动力系统)环境压力―制度压力―民心压力+(内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利益动力―体制动力。见下图。

  这种动力模型具有不同的状态,显示出不同的动力状况。我们如果按照最基本的状态来看,就会呈现出最基本的三种动力状况。为了更形象地描述三种动力状况,本文运用模型进行演示,其中英文字母分别代指:S=最强,W=最弱,A=环境压力,B=制度压力,C=民心压力,E=精神动力,F=利益动力,G=体制动力。

  最强动力合力(Ⅰ动力)=最强环境压力(SA)―最强制度压力(SB)―最强民心压力(SC)+最强精神动力(SE)―最强利益动力(SF)―最强体制动力(SG)。

  如式:Ⅰ={(SA)+(SB)+(SC)}+{(SE)+(SF)+(SG)}

  中等动力合力(Ⅱ动力)=最弱环境压力(WA)―最弱制度压力(WB)―最弱民心压力(WC)+最强精神动力(SE)―最强利益动力(SF)―最强体制动力(SG)。

  如式:Ⅱ={(WA)+(WB)+(WC)}+{(SE)+(SF)+(SG)}

  最弱动力合力(Ⅲ动力)=最弱环境压力(WA)―最弱制度压力(WB)―最弱民心压力(WC)+最弱精神动力(WE)―最弱利益动力(WF)―最弱体制动力(WG)。

  如式:Ⅲ={(WA)+(WB)+(WC)}+{(WE)+(WF)―+(WG)}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后至新中国建立时,其动力状况为“Ⅰ动力”――最强动力合力:最强环境压力―最强制度压力―最强民心压力+最强精神动力―最强利益动力―最强体制动力(如式:Ⅰ={(SA)+(SB)+(SC)}+{(SE)+(SF)+(SG)})。而建党90周年后,其动力状况为“Ⅲ动力”――最弱动力合力=最弱环境压力―最弱制度压力―最弱民心压力+最弱精神动力―最弱利益动力―最弱体制动力(如式:Ⅲ={(WA)+(WB)+(WC)}+{(WE)+(WF)+(WG)})。

  这种状况显示,解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提升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那么,如果改善和增强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可持续提升的动力呢?

  (一)从外部动力系统来分析

  虽然说,我们的国际政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2]34虽然国内政治形势良好,但是,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在不断累积,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现在国人面前。对于这种政治局势,我们党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经受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当然,由于我们党处于长期执政和非竞争性的执政地位,并且就党的性质而言,天然地具有与人民群众共同的利益,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受到人民群众长期拥戴。然而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利益逐渐分化、社会阶层不断分成的条件下,党群关系日益发生分离,我们党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主动自觉地调整党群关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42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具有能够长期执政的天然性,如果忽视党群关系的调整,一旦民心发生向背,被民众抛弃,即使是曾经长期受到人民群众拥戴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也会灰溜溜地下台(原苏共就是典型例证)。因此,要自觉地增强外部动力系统的动力。

  (二)从内部动力系统来分析

  正如上述的那样,在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内部动力系统的各要素形成的动力严重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党的良好道德形象出现了渐退性的快速下滑趋势。为了阻止这种下滑趋势,增强内部动力系统的动力,必须抓好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紧紧抓住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的建设,增强精神动力。为此,要运用各种渠道、途径、方式和方法,加强政治信仰教育。我们清楚地知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要抓好这个根本,抓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抓好党性教育,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同时,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的最高道德信念。只有确立起这种道德信念,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正改进文风会风,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才能做好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增强利益动力。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都常常会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选择,也常常会面临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冲突。我们党建党以来,长期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在其负面效应影响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成灾,严重冲击着集体主义精神,在此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放弃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奉行起了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致使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为此,我们必须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实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增强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利益动力。   再次要坚持良善的组织人事的制度伦理向度,以增强体制动力。无论是加强政治信仰与道德信念教育,还是坚持正确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都还需要依靠制度建设来予以保证。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必须要以正确的制度伦理指引,以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针对上述党的组织人事的制度伦理向度问题,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从严治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对任何人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严肃处理。二是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坚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加强对干部道德操行的考察,应当设立量化指数,对缺德之人应当一票否决。三是在发展新党员时,不能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要牢记原苏共的深刻教训: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200万党员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2000万党员时,丧失了政权。应当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任何人入党,都必须经受相应的考验,没有经受过考验的人,不能入党,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必须建立健全正常的党员清退制度,每年对党员进行考评,凡连续三年考评不合格者,一律清除出党。五是建立健全反腐保廉制度,坚定不移打击各种贪污腐败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2]40-41。

  最后,针对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外部动力系统因政党制度的非竞争性要素所造成的制度压力(动力)缺失问题,我们必须要在党内加大竞争机制的建设。通过不断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促进党内竞争机制的建立健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党内的直接选举制度。应当绘出党内直接选举发展进程的路线图,像邓小平设计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一样,党内的直接选举制度发展进程也可以分成几步走:从目前的党支委直选制,一步一步地向单位党委、乡镇党委、县党委、市党委、省党委的直选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外部动力系统因政党制度的非竞争性要素所造成的制度压力(动力)缺失,以增强党的良好道德形象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动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82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