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新农村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的思考

新农村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2102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点论述了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居于基础地位,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动力和主体,是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而农村是林业发展的基地,我国土地的绝大部分布局在农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而现今农村林业发展已摆脱了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主、林业产业为主导的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是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发展的新的发展思路,因此研究农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出发点的林业发展对策成为―个重要的课题。笔者在基层林业部门从事工作20余年,现以聊城农村为例,从农村生态文明的角度就林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路径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相互借鉴,与各位同仁共勉。

  2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境界。而当前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趋紧和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多样化遭到破坏、PM2.5不断超标等严重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重大课题。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的2/3都在农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天然的自然生态条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比城市更具有优势,但从目前来看,却出现相反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村庄建设的不合理,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特别是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农村的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

  3 聊城林业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聊城市地处山东西北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区,有丰富的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多样,适合多种经济树种和速生用材树种的生长,是欧美杨、毛白杨、泡桐等速生树种的最佳适生区域,也是枣、苹果、梨、桃、杏、李等重要经济树种的主要栽培区。林业作为聊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 林业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基础

  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和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陆地上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发挥着中枢作用[2]。发达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有效的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社区生产生活、保障农业增效和粮食高产,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聊城市通过近年来启动平原绿化、绿色通道等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3%提高到25%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缺林少绿的状况,形成了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小气候环境。

  3.2 林业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

  首先,林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农村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提供着丰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地球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林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木材、工业原料、木本粮油、食品药材等10多万种林产品。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和合理开发,进行多功能的加工利用,可以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2]。其次,发展林业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聊城市的木本粮油、果品、木材加工、用材林培育等传统林业产业和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木浆造纸、苗木花卉等林业新兴产业都蓬勃发展,呈现猛烈发展势头,如冠县的万亩梨园、茌平的圆陵大枣、高唐泉林纸业30万t木浆项目、东阿的黄河森林公园等,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3.3 林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保障,是美丽乡村构建的核心元素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森林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林业生态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保障。 而“美丽乡村”首先指的是一种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通过发展庭院林业,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存条件,建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乡风文明。

  4 新农村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发展的路径

  在全市林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合理规划,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森林资源保护能力不强;林种单一,易发生病虫害;林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基于林业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也由于上述的一些问题,聊城林业发展应从多路径推进。

  4.1 林业发展要整体规划,统筹设计

  林业发展是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林业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需要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地方需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有些地方需要改善生活环境等。发展林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科学地统筹规划。在规划之前要进行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需求,要让农民广泛参与。所做规划要实现以下目的:①实现林业结构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确保林业科学发展;②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生产潜能;③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科学建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切实改善自然环境以及人居环境,造福当地百姓;④实现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确保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⑤实现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凸显林业发展的人文底蕴。   4.2 林业发展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城镇化、工业化也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建设项目非法占用林地非常严重;以建设公园、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等为名,任意改变林地用途;对树木任意采挖移植,毁林毁地;对林业资源长期的过度开发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应充分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严格依据规划审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控制用地规模,坚守林地红线[3]。其中首要的是建立全市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和检查监督体系,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同时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要创新管理机制,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担起林木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林业资源保护等任务。

  4.3 林业发展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林业发展需要有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对于没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来说,在发展林业事业时,同样需要现代的科学技术,林业专业户还需要常常接受培训,以推广新科技成果的应用。要实现林业科研与生产的高效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要依靠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技术,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去感染、激励和引导林农,将林业新科技和新信息及时传授给广大林农。要进一步加强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在森林预测、监测、控制和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要加快“3S” (卫星遥感、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林业在农村林业中的应用[4]。林业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智慧林业,加强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林业资源动态监测平台、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5]。

  4.4 林业发展要提高农民生态意识,调动林农参与积极性

  目前,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只有全民形成绿色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消费自觉意识,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的发展理念,从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林业发展。因此要让农户充分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要性和对自身的极其有益性,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农田、山地既是维持一个区域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易受人们不当行为影响的污染源。根据调查城市市民的生态意识明显高于农村村民,因此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媒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引导村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

  4.5 林业发展要创新,培育特色林业

  我国农村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不同村庄有不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形成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多元文化下人们的习俗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因此对于一些有特色的农村,特别是离城市相对较近的农村,结合乡村风光、乡村文化,着重开发观光林业、休闲林业、旅游林业。这既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能促进城乡居民交流,沟通人们思想,弘扬并传承人们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氛围。

  4.6 林业发展要实现生态与产业互利共生

  林业具有生态和经济双层功能,我国新农村要实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不能走先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再治理环境而制约经济的路线,应当走产业和生态同步建设,互利共生的道路。林农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以林产品市场需求为指南,建立林业工业原料基地,使得林农与林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资源链、价值链、生态链的良性循环系统[6]。

  4.7 林业发展要加强林业投融资渠道

  要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家庭林场,培养新型职业林农,引导农民采取股份制、转包、租、互换等形式,推进林地、林权的依法转让。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广大林农提供金融服务。扩大森林保险范围和品种,使林业生产经营者收益有所保障。应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排污交易权、资源使用权等补偿模式。加快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机制,鼓励开展碳汇造林活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263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