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工程论文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对策思路论文(共6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对策思路论文(共6篇)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工程论文


  

第1篇: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略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年代,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水资源现状,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为了维持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本文结合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方略进行了研究。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相对较少,空间、时空分布也不均匀。以内蒙古为例,其降水量由东到西不断减少,大兴安岭北部东侧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但是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却仅有37毫米。在每年6月至9月,内蒙古的降水比较集中,其径流量占据全年径流總量的60%至85%。尽管目前内蒙古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拥有近500座的水库,总库容达到72.8亿平方米,但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日渐突出,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民水法律意识


  欲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从人类个体入手,只有人人都将节水意识铭记于心,都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才能够让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可能。所以,应在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大力宣传和推行节水措施,不断深化人们对水资源的理解与认识,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意识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另外,灌输与推行和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规范等,向社会公民深入贯彻与落实水资源的保护策略也是必要的。只有真正重视水资源的科学应用和开发,才能够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利于全面掌控水资源情况,合理调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结构,改进水资源现状以及及时治理水资源污染。所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以上分析,首先要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江河和湖库水域以及水质和水量等的统一管理,并且要通过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与要求,不断优化水资源的分配结构和使用模式。有关部门要建立配套的节水与用水指标以促进计划用水,通过推行取水许可制度以及供水调配管理制度,对需水和用水等方面的管理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


  (三)节约用水与工程配套改造并举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具有均匀性,并且各年、各月的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局部区域缺水十分严重,有的地方还存在水质性缺水。因此,无论从资源上讲还是从品质上讲,我国水资源持续开发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性水匮乏和水质性水匮乏问题,有必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不断改善用水结构。与此同时,可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兴修水利工程,保障所有水利工程都达到规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尽最大努力挖掘水利工程的潜力,通过节约用水和工程配套改造并举的方法,使水资源的质量与配备方式得到优化。


  (四)加大节水与污水资源化力度


  就我国水资源的应用现状而言,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使用处于较低水平,其利用率也比较低,因此高效、科学用水与节约用水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节水教育,增强节水宣传力度,合理调整水费,征收水资源费,推行取水许可制度,采取计划供水措施。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净化污水,使污水资源化。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不仅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引起环境污染与破坏。据统计,我国在1993年城市用水与工业用水就已经突破了1100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更是超过了577亿吨,相当于每天差不多有1.6亿吨的污水和废水排入河道。至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更是急剧增加,水资源压力与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然而,如果将这些废水、污水加以处理和净化,使其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这不但可以有效治理污染,还可以使废水、污水资源化,大大改善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尽管废水、污水的治理费用通常比较高,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对于治理水环境与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机制


  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和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措施与政策对于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有积极意义。对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区域,可以结合防洪在科学调度现有的蓄水工程的同时兴修蓄水工程,从而在提高蓄水能力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保护的最大可能性。而对于较为缺水的地区,必须全面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宣传与推广节水方法。另外,在高效应用当地水资源的同时应该深入探究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填充水源的不足。对于大江大河流域应当特别注意水土保持,并且可以科学建设集雨工程,从而增强对雨洪的利用能力。


  三、结语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清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和保护意识,并且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行动上落实水资源保护策略。相关部门要制定必要的监督与约束策略,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分配提供支持。另外,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能力,必须充分挖掘各个水利工程的功能,并兴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李鹏

  第2篇: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政策现状与对策研究


  近些年来全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消耗也大幅增长。而进入新时期,在诸多国家重大战略面前,都对水资源的调配与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青海省,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作为中华水塔,是三江源的所在地、国家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却面临着有水不能用和有水用不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并且青海省是全国性水源地,而我国专门针对水源地发展的涉水政策法规起步较晚,其制定、部门权责的划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失。种种困境使得青海省在面对省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时,所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


  1青海省水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于青海省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积极应对水挑战,中央以及青海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以解决其水资源矛盾问题:如一系列国家水资源立法体系、青海依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颁布并实施的《青海省河道管理办法》等针对性较强的文件;除此之外,青海省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事实表明,青海省的现行水政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发现,在青海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生态资源环境得到维护的同时,现行涉青水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新时期青海省水资源需求战略规划的实施与青海省水利事业的发展。


  我国专门针对水源地的水政策法规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部门权责的划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失。在对涉及青海省的现行水利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以及实地调研中,发现青海省的现行水利政策存在如下问题:水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现行水利政策法规体系缺乏有机内在联系且对水资源的保护规范不到位、水资源产权法律界定不清、水权行使主体不明确、水权转让试点对失水农民生存问题重视不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途径单一以及补偿资金筹集及管理效率低等。各层级的法律法规较零散、不协调、缺乏一致性、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其难以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具体环节给予指导。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海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限制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2青海省水政策需求


  2.1东部干旱山区水资源政策需求


  众所周知,东部地区是青海省的重要农业产区,故东部地区的水资源政策需求中,农业用水政策需求最为迫切。为确保该地区水资源需求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其政策需求有:有从法律、经济等方面扶持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出台的需求,以鼓励水利工程建设;有制定鼓励、加强农业节水,对农业节水各个环节的产业予以支持的政策法规的需求,以提高用户节水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有促进农业用水研究、技术推广的相关法规细则出台的需求,以具体指导其生产实践等;有加快建立完善的青海省水权转让机制的需求,來提高农业高效用水和节水水平。


  2.2柴达木地区水资源政策需求


  柴达木地区的工业用水水政策需求较为急迫。而工业用水的最大难题是废弃水的处理问题及工业用水水平提高的问题。故其水政策需求有:需要有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维度促进工业节水的政策法规,如实施梯度水价等;需要有强制以及鼓励企业节水减排、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的政策法规,以减少水污染以及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需要有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需要扶持水务专业化管理模式建设的政策,以促进其建设和发展。


  2.3环青海湖地区水资源政策需求


  环青海湖地区,是青海的人口集中区域,保障此地区的城镇生活用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其所需水资源政策有:有出台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生活节水等方面相关鼓励政策、办法细则等的需求,强化生活和服务业用水管理;有尽快建立建成以按市场规律调整水价的机制的需求,运用好市场和价格两个杠杆;有制定扶持鼓励污水处理企业、水资源保护企业或项目政策的需求;需要建立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与备用水源建设的政策。


  2.4祁连山地区水资源政策需求


  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脊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存在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不同步、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因此,祁连山地区的水资源政策需求有:需要有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办法细则,以促进其落地、实施;需要有系统、完善的生态功能区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尽快完善生态功能区的补偿机制,以提高生态功能区内各方的水资源保护积极性;有积极探索祁连山林区碳交易机制、创新“以碳养林,以林涵水,山青水秀,中华氧吧”模式的需求,以拓展青海省善林水的多维度,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2.5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政策需求


  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其又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类型区,而三江源地区进行水生态保护投入的保护工程直接成本和地区限制发展的间接成本都十分巨大,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低,使其收支缺口很大。因此,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政策需求有:需要有系统的、完善的生态功能区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需要尽快出台三江源区水生态保护的专项与系统设计等;需要尽快完善三江源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需求,特别是将水生态补偿作为三江源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


  3青海省水政策建议


  3.1国家涉青水政策建议


  3.1.1重新调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面对黄河输沙用水量已大大节省,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已建成供水等新情况、新形势,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黄河可用水量分配方案已不再适用,建议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更加合理的新分配方案。而新分配方案的水量分配倾斜补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面向青海省未来发展需求提高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二是在黄河流域正常年份可供水量分配指标中提高青海省所占比例;三是未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量分配的适当倾斜。


  3.1.2加大对青海省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扶持力度


  青海省水资源面临着资源总量和时空分布不均、社会发展需求不均衡的严峻问题,因此青海省需建设重大跨流域调控和输配水的水利工程来应对其工程性及资源性缺水,以提高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故建议国家可对青海省此类工程从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经济上,构建可采用经济支援的手段,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及“PPP”模式等,加大对青海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促使合适、必需的水利工程高效上马;政策上,可对此类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以及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等,以促进青海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1.3优化完善青海省作为国家水源地的补偿政策


  目前我国的补偿制度仍停留在政策和行政法规零星规定的理论层面,但补偿机制属于实际操作范畴。因此,应借鉴国外水源地补偿运作的先进模式,以及国内部分省市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快优化完善青海省的补偿政策。首先,应健全水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法律体系及明确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地位,为生态补偿的实施和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应从政府经济补偿和市场经济补偿两方面来完善青海的经济补偿制度建设,以明确补偿资金来源、补偿途径等;再次,可对青海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推进返补利税机制建设,以活跃青海投资氛围、吸引技术人才聚集、提高生态保护积极性等;最后,还应健全青海省补偿管理制度,如建立上至国务院下至各地方行政区协调统一的补偿管理机构等,以保证补偿机制的运行,补偿对象的确认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


  3.2青海省水政策建议


  3.2.1全省范围内水政策建议


  (1)加大对省内水资源开发等水利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青海省水资源分布与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可通过把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列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扩大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等手段予以经济支持;通过对相应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审批、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出台相关水利工程实施细则等途径予以政策和法律支持等。此类工程从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扶持。


  (2)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优化配置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开源,更要节流,要优化配置、合理利用。青海省可通过水权制度创新以及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


  青海的独特优势,在于生态地位的独一无二,具有着无法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这是青海最具影响的品牌。故青海省应建立建成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是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设的一部分。


  (4)加大对相关科研、技术創新工作的扶持力度


  理论研究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青海省应加强鼓励各科研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对节水、流域生态补偿等领域的研究。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可以设置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专项;应成立相应的科研基金等以增加对相关科研工作的经济支持。


  (5)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体看来,当前的信息技术手段还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业务需要,水量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故需要将原有水资源管理领域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完善,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水平。


  (6)加强水政策宣传教育及完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为确保青海省水相关政策的全面高效实施应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应通过正式会议、讲座、新闻媒体等宣传方式,加强水政策的宣传教育;也应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协商对话制度等方式完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3.2.2省内不同区域水政策建议


  (1)东部干旱山区水资源政策


  农牧业是青海省的传统及支柱产业,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青海省今后的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同时农林牧要走产业化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可通过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节水研究及推广农业节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加强农业区水权转让机制建设等方式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柴达木地区水资源政策


  近些年来,柴达木地区在其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业用水粗放、用水效率低、污水排放超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与柴达木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相背离。为此,该地区应施行梯度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同时建立工业水价预报预警制度;需出台奖罚分明的政策,强制污水达标排放,加强中水利用,以促使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用水水平;结合柴达木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让三条红线“硬”起来;还需建立水务专业化管理模式,如参照上海市模式,以满足柴达木地区的发展需求。


  (3)青海湖地区水资源政策


  青海湖地区可利用市场和价格两个杠杆,按市场规律调整水价,以及尽快出台居民节水鼓励办法细则,以调动社会节水积极性、遏制城市局部下沉,减少水污染,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还应加强对废水处理产业的扶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污水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将是解决青海湖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4)祁连山地区水资源政策


  祁连山地区必须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发展之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要求祁连山地区应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动真格;同时也应完善对该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生态补偿领域,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等;祁连山地区可探索“以碳养林,以林涵水,山青水秀,中华氧吧”模式,拓展青海省山林水的多维度,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美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


  (5)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政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类型区,因此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政策也应先行先试。首先应设立“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专项,专门用于三江源及其保护实施主体地区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其次,着力建设以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补偿机制,以弥补三江源水生态保护损失的机会收益;还应根据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需要逐步设立生态税,将现行宜于以税收形式管理的环保收费项目逐步纳入征税范围,比如开征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税、开征环境污染税等。


  4结束语


  为解决青海省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政策应先行。在完善其水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青海省作为是三江源的所在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特点以及青海省五大功能区划各自的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法律保障机制、经济运作机制、管理机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以构建完善的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政策体系,是解决青海省水资源矛盾的关键一环。


  作者:田翠等

  第3篇: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现状以及水资源现存的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


  一、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均缺水严重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的特征,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而且受到季风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过程,所以西北地区普遍缺水,人均水资源极少,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同时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气候的影响,常常是南方不缺水的地方发生水涝灾害,北方缺水的地方干旱严重,这种旱涝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我国水资源水质越来越差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节节攀升,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落后,监管不到位,导致我国工农业的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越来越差。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过度排放,导致水质急剧下降,重金属含量超标,出现大量污染带。


  3.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利用率低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巨大,但由于水资源原本就不足,所以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利用,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结构,导致大面积地陷和植被死亡,更加加剧水资源的消耗,缺水问题越发突出。同时我国水资源在工农业生產中的利用率极低,单位面积产能消耗的水资源是国外的数倍,甚至几十倍,水资源的利用技术严重落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突出的问题,现在也越来越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


  二、我国提倡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目前,不仅在我国存在水资源的危机,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处于水资源危机的状态,对于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进行高效合理地开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节约用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由于工农业发展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导致许多地区的供水紧张,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改变过去的传统用水观念,已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2.节约用水是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仍然处于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方面,很多地区的耕作方式依然采用引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这就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一些工业地区,政府和企业对于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开发引进不积极,资金支持力度不高,所以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经营方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资源消耗,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节约用水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的乡村居民搬迁到城市居住,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观念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树立大家的节水意识,对于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很多城市出现供水不足的难题,所以提倡节水意识,增强大家的环保观念,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措施


  1.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节水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经验。所以作为一种高效的节水技术,应与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及时总结经验及教训,从而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法律法规的保障力度


  在全国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弘扬节约精神,让群众参与到水土保持、防止水污染的工作中。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宣传,从而使群众意识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通过有效手段,增强群众的忧患意识,从而为推动水资源利用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有关部门在加强对现有的绿地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大对有关地区退耕还林的建设力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从而增加降雨量,彻底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努力缓解不同主体间的用水矛盾。若水源地中已有井灌区,那么要对其实施低压管道的节水方式对工程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水成本,减少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开采量,逐渐缓解不同主体间的用水矛盾。同时,还要对水源地中的灌机井进行详细地调查,检查其井位及井距是否满足国家相关规定,若不符合要对其进行强制关闭。对于那些未经任何许可而自行开采出来的机井,有关部门一定要依法关闭,若造成损失由项目负责人承担责任。


  4.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对乱砍乱伐造成的植被严重破坏引起水土保湿及水资源污染等行为应坚决制止。


  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不需赘言,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注定了我们离不开水。面对日益突出的水问题,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想方设法减轻水灾害的影响和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卢美华等

  第4篇: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地球上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但在目前条件下却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的现状


  (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很贫乏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全国一半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水利部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届时人均水资源只有1750立方米,将被列入严重缺水的国家。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在未来我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二)水体污染严重,有些地方资源性不缺水,但是污染性缺水


  中国经济发展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和水污染问题却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根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各类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中:河流一半以上受到污染;湖泊几乎100%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且大部分处于富营养状態;水库也几乎100%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在南方因水质污染导致的城市缺水量约占总缺水量的60-70%,在有些地区,不是资源性缺水,而是水质性缺水。


  (三)缺乏有效管理,用水效率低,水浪费严重


  1.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大部分还是采用“满灌”的方式,而发达国家则采用“喷灌”、“滴灌“等新技术。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也就是使用1立方米水仅有0.53立方米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与发达国家0.7至0.8的利用系数差距很大。


  2.工业生产方面,据陶氏发布的《中国渴求水资源》同期报告,中国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25%,与世界先进水平90%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4年,我们每一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发达国家用水量的5-10倍。


  3.在生活用水方面,国际平均水平为80升/天,而我国为150~200升/天,我国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3倍。我国的生活用水循环利用率低,节水产品的使用率也不高,另外生活用水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据统计,全国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其中城市便器水箱漏水每年估计要损失上亿立方米。


  (四)节水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由于我国对水的定价还比较低,也使得人们在用水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和节约,养成了不好习惯;有些人则认为节约用水无关大局,有些地方只看到本区域当前不缺水,认为抓不抓这项工作关系不大;有些人只把节约用水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二、世界各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列举日本、以色列两个国家的一些先进做法,为我们在制定节水政策和开发节水技术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日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


  日本是一个降雨量充沛但人均水资源稀缺的国家,日本水资源利用效率比我国高得多,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有一整套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重立法与管理。日本有一系列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工业用水法》、《水资源开发促进法》的治水法律,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立法、执法的经验十分丰富。


  2.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日本政府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1)在农田灌溉方面,为防止渗水、漏水,用管道代替明渠,并且推广喷灌、微灌,尽量减少漫灌。(2)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80%,化工、钢铁、造纸等用水大户则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自成体系,是通过专门的管道供给,多年来,全国工业用水每年基本上稳定在544亿m3。(3)生活用水方面,日本各地对自来水管网漏水抓得很细。日本官方的资料说,仅通过更换老化的管道,自来水利用率就提高了10%。政府采取减免税赋、进行补贴或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措施,开发、推广节水设备。据世界水理事会提供的资料,东京市民的平均用水量只有北京市民的1/4。


  3.日本在中水回用方面在全世界做得最早最好。他们在自来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之外增设一条“中水道”,用于接收下水经处理分离得到的中水,中水用于冲洗车辆、道路浇洒、消防、灌溉等。日本政府通过减免税金、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鼓励设置中水道。日本政府近年来还积极推行雨水利用,用导管将雨水引入地下沉淀后再由水泵提升到中水道,供冲洗厕所等使用。


  4.日本宣传节水非常用心。日本电视台会专门播放节目,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水。在许多用品上都有宣传节水的标志。小学课本里,有介绍水的知识和节水内容,中学课本里有大量介绍水的资料。也许是为了说明节水要从娃娃抓起,日本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定为“节水日”。可以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


  (二)以色列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00立方/年。然而以色列人通过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创造了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不仅供给全国农林产品,还大量出口欧洲。


  1.为了在荒漠上生存,以色列人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滴灌技术。据悉,滴灌用水效率可达95%,而漫灌、喷灌则分别只有45%和75%。今天在以色列,无论是农田、林地、城市绿化还是家庭花园,随处都可以看到滴灌系统。


  2.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色列政府要求市民种植耐旱植物,改种和增种对土地资源要求低、技术含量高的粮食作物,减少种植对土地资源要求较高的粮食作物。


  3.以色列也有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通过用水配额制,对工农业生产的用水量进行严格控制;政府还利用经济杠杆来奖励节约用水,惩罚浪费;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促进节水,并将节约用水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三、针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做法,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基于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水的立法保护,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已制定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水法制度与目前水资源面临的严重情况相比,还显得相对薄弱与落后。在制定、修改和完善水资源相关法律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先理念,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兼顾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地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水资源。


  (二)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


  针对长期以来人们节水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在这一方面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从各个细微的方面向周围群众宣传。宣传节约水的重要性,最好还要从娃娃抓起,要建立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使人们建立起对水的危机感,让节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和社会风尚。


  (三)大力推广工农业和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用水约为我国总用水量的63.5%,占用水比重最大,而农业用水浪费也最严重。农业用水中灌溉用水约占70%,灌溉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在中途渗漏,而采用漫灌大概又要浪费30~35%。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另外还应根据作物的不同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选育优良品种。


  2.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我国每一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降低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压缩空间。首先可以改革生产用水工艺,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做法,它能使污染物产生量、治理量和流失量都达到最小,因此清洁生产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争相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广泛重复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


  3.推广生活用水节水技术。根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提供的资料,我国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在供给和使用过程中约1/3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了。我国每年由于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而漏损的水量约占自来水供水总量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针对以上情况,我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除了更换老化的自来水管道,还要大力开发与推广节水器具,如采用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


  (四)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的情况,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还比较落后,全国单城市每年污水排放量就有1000億立方米,且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既浪费水源又污染环境。经过调研,笔者所在的福清市城区每年污水排放约250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1750万立方米。若能像发达国家污水处理回收率60-70%那样,单是城区每年就可节约水资源1625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城区新建一个日产量4.5万吨的水厂,约等于现有福清自来水厂一半的产量。可见,做好污水处理回收潜力巨大。


  要做好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需逐步研究开发污水处理回收的新技术、新器具。一些发达国家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如果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大大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进度。国家还要严格规定工商企业对污水回收、利用的比例,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业企业污水的设备、资金和人员投入,达不到要求的,停止供水、处以重罚或采取多征收污水排放费等办法,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增加企业的污水回收利用量。


  (五)努力开发水资源


  1.加强雨水的收集利用。我国的许多地方经常是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大雨一来到处是洪水内涝,一段时间不下雨,又出现严重干旱,且经常都是十年、几十年、上百年一遇的水情和旱情,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如何开发利用水利设施,加强对雨水的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洪水、内涝和干旱交替出现,避免大雨一来“哗啦啦”、大雨一走“干吧吧”,意义尤为重大。


  2.开发利用海水。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有条件的城市可开发海水淡化技术。


  3.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发展绿化、涵养水源。森林区域和森林边缘有可能增加降雨量,具有开源的意义。同时森林还有涵养水源、减少蒸发,具有节流的意义。


  4.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我国各个地区间水的分布不均衡。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既可行又有效的手段。笔者本次所调研的全国县级最大的水利工程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福清居海陬,江浅流短,水源贫乏,十年九旱,农民只好种植耐旱的地瓜为粮,因为这个原因,福清历史上以“地瓜县”称号名闻遐迩。2003年建成的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将要汇入海的闽江水调到福清,受益人口达10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6.6%。它彻底改变了福清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历史,对保证福清工农业和城乡居民用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逐步发展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水价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


  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定额管理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从而减少浪费。供水价格要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在定额基础上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同时也要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努力提高用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千方百计促进节约用水。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可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子孙后代的需要构成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进一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才能发挥现有水资源的最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作者:庄永昕

  第5篇:陇西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水平分析


  1水利工程概况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0项(发挥效益的327项),有效灌溉面积1.24万hm2,保灌面积1.08万hm2,实灌面积8667hm2。另外,近几年建成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新节水灌溉工程12处,发展节灌面积372.07hm2。2016年以来农村供水已覆盖全县80%。这些工程的建成,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饮水基础条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县上整个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供用水量现状


  2.1现状水利工程供水能力


  目前全县虽然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0项,但由于老化失修,真正能发挥效益的农田灌溉工程为327项,占工程总数的44.2%。渭河沿川3条万亩灌溉渠道和9条千亩灌溉渠道均为无坝引水,遇到严重干旱时,渭河常常断流,水源不能保证,无水灌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干、支、斗渠衬砌率低,渠水渗漏损失严重,灌溉水利系数仅为0.45。因此,供水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必须靠强化水利措施,增加水利投入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真正科学地用好水资源。


  2.2供用水量


  经计算,2010年50%保证率时,全县可供给水量6392万m3,其中地表水3643万m3,地下水2320万m3,其他供水429万m3。其中渭河河谷区可供给水4211万m3(地表水2691万m3,地下水1447万m3,其他22万m3);大咸河河谷区可供水量550万m3(地表水151万m3,地下水315万m3,其他84万m3);渭南半湿润区,可供水量1280万m3(地表水684万m3,地下水487万m3,其他109万m3);渭北干旱区可供水量350万m3(地表水107万m3,地下水70万m3,其他163万m3)。


  2016年75%保证率时,全县可供水量5532万m3,其中地表水3168万m3,地下水2010万m3,其他354万m3,其中渭河河区可供水量3663万m3(地表水2340万m3,地下水1259万m3,其他64万m3);大咸河河谷区可供水量480万m3(地表水132万m3,地下水274万m3,其他73万m3);渭南半湿润区可供水量1114万m3(地表水595万m3,地下水424万m3,其他95万m3);渭北干旱区可供水量276万m3(地表水101万m3,地下水53万m3,其他122万m3)。


  全县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8704万m3,2015年实际供水能力6082万m3,2016年供水能力5376万m3。其中农业灌溉4005万m3,工业生产480万m3,城镇生活334万m3,乡村生活450万m3,生态环境107万m3。但经多方挖掘潜力供水,经用调查统计资料计算,现状年实际用水6906.68万m3,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17.21万m3,农田灌溉4550万m3,林地用水582.833万m3,牲畜用水562.15万m3,工业增加值用水394.4858万m3。


  3用水水平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人均用水量135t,万元GDP用水量468t,城市管网损失率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3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4年的0.42提高到0.48,节水器具普及率分别为企事业单位80%,城市居民50%(如便池大多为节水性),农村1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率48%。


  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这几年虽然水利部门及用水单位在节水方面通过争取项目,制度建设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水资源利用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陇西县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县,总体上水的利用率还不高,继续提高各用水行业水的利用率及节水意识是很重要的。因此,一方面通过挖潜内部潜力,跨流域调水实现本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并使水资源实现最大化的高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发展[1-3]。同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以水定产、配置优化、用水高效、污水回放、技术先进、制度充备、水权明晰、水价合理、宣传普及的管理目标。


  还要采取5个方面的措施,即管理、经济、科技、工程、宣传。建立分级管理,行动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建立以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指标控制、排污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节水性运行机制,并要建立各部门协调制度,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及实行超指标用水加价制。


  4耗水分析


  耗水量主要分为下列几类:一是蒸发量。年均降水量439.2mm,最大年蒸发量110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934mm。二是渠道水渗漏损失。依有关资料,自流灌区渠道渠水利用系数0.48,衬砌渠道渠水利用系数0.6,即干、支、斗渠综合水的利用率在仅为0.48~0.53(由于渠道大部分未衬砌所致),有近52%的水损失,衬砌渠道有40%的水损失,利用率为60%。三是城区自来水管漏损失。经调查,管漏损失率为13%左右,城区水的利用率仅为87%,即有13%的水损失。四是全县现状年实际用水量。经计算为6906.68万m3。如加上损失水量,其耗水量每年就会很大。因此,搞好灌区田间配套、改造整建城市管网、推广节水灌溉及节水器具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关键[4-5]。


  作者:李娟

  第6篇:水权制度建设在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初探


  1县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1.1县域水资源概况


  天祝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石羊河流域的源头区和黄河一级支流的发源区,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南北长158.40km,东西宽142.60km。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2040~4874m,相对高差


  2834m,全县总土地面积7149.80km2。境内以祁连山的乌鞘岭为界,全县分为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地处河源上游,主要河流有8条。内陆河流域有哈溪河、闸渠河、西营河、金塔河、西大滩河、大靖河6条;黄河流域有金强河、大通河。此外,还有松山盆地的龙潭河和黑马圈河,2条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水资源总量12.787


  亿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205亿m3,地下水资源量2.58亿m3。可利用量2.29亿m3,过境水资源量23.15亿m3。按现有耕地、人口计算,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533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941m3,可利用量亩均274m3,人均1064m3。


  1.2县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截至2009年,全县已建成5座小(2)型水库,引水渠首枢纽6座,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输结合,干、支、斗、农渠道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建成灌溉、防洪、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235处。兴建小型水库5座总库容319.87万m3,兴利库容258.90万m3;建成渠道56条282.58km;铺设管道126条1573.54km;修筑防洪堤13km。现状年水利工程毛供水能力1.25亿m3,实际供水能力达到了1.10亿m3,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8.60%。


  2县域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应用现状


  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由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水权转让制度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水资源所有权制度包括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全国水资源规划制度和区域用水矛盾的协调仲裁机制等;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包括明晰初始水权、取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等;水权转让制度包括水权转让的资格审定、水权转让的程序及审批、公告制度、利益补偿机制以及水市场的监管制度等。以往县域水资源利用时,大多数都是县属流域内进行,只要能探寻到有充足和稳定的水源以及好的水质,就可以开采使用,有时虽有一条河流上下游和左右岸因同时在引水,会发生用水矛盾纠纷,但通过政府和水务部门的沟通和协商,就能最终获得解决。但是近几年来全县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量的逐年减少,而引发的水事纠纷和矛盾不断上升和频发,其实质就是流域或跨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不到位不完善引发的水资源利用矛盾。


  2.1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2.1.1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


  大通河为湟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祁连山讨赖南山南麓的木里山,流经青海门源、互助两县于天堂寺进入天祝县境内,后又向东南流至连城、窑街,再折向南穿过享堂峡注入湟水,河流全长561km,甘肃境内104km。南与湟水相邻,东以庄浪河为界,北与河西走廊之黑河、石羊河流域相接,流域面积15130km2,其中青海省12962km2,甘肃省2168km2。大通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28.02亿m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青两省从大通河调水的呼声日渐高涨,用水矛盾初步显现。虽然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开发条件优越,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呈无序开发状态,特别是大通河上游的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已建和在建电站多达13座,水电开发秩序极其混乱,严重影响了流域的进一步治理、开发和整体效益的发挥;由于缺乏统一调度,大通河水力资源开发和甘、青两省的引大调水工程互相制约,影响了各自效益的发挥。天堂寺河段经常发生断流,引大入秦工程引水得不到保证,对灌溉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大通河已建电站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引水流量设计、运行、管理中没有考虑维护河流健康所需的生态基流,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2.1.2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流域总面积4.16万km2。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m3,包括地表天然水资源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其中地表天然水资源量为15.60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99亿m3。天祝县境内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5.51亿m3。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经济较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现状流域水资源已严重超载,致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由于多年来一些盲目的生产活动和不良的自然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威胁着内陆河流域水源涵养植被的发育。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肥土流失,地力减退;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减少,直接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库严重淤积、渠道淤塞,工程寿命缩短,拦截洪水的能力降低,威胁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县域内石羊河流域源头进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2.2同一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县域内金强河流域经过几十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田灌溉渠系,为金强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金强河主干道上缺乏水利调蓄设施,因而使金强河流域的农业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窘境未得到根本改善,金强河流域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而与金强河流域相邻的松山灌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平整广阔,是天祝县优良的农牧业开发区,近几年持续的干旱少雨,草场日渐荒漠化,农业举步维艰,农牧民生活贫困,经济基础陷于崩溃的边缘。若在金强河流域主河道修建大型骨干调蓄工程,充分发掘流域水利资源的潜能,那么两地经济发展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为此县水务部门作了长期深入细致的规划调研工作,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但是,由于金强河流域下游段隶属于兰州市永登县,天祝县水利部门这一规划遭到永登县的坚决反对,虽经上级部门的调节,至今未获得通过。这一事例充分反映了同一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造成的水资源配置的矛盾,其实质就是该流域未建立起一套包括水权界定、初始分配和转让在内的较完善的水权制度,以此引起了尖锐的两县水事矛盾纠纷。


  为了实现金强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依靠行政节水措施已不能满足县域用水的需求。必须建设节水型社会,立足于大力节水,科学用水,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必须配套完善田间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制度节水,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解决县域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战略措施之一。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改善生态与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制约资源的持续利用;完善水权制度为核心,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相结合,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强有力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的调度与调控,优化配置水资源,适应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健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体制和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对培育和提高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现代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县农业及其它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会不断发生诸如此类水资源利用而引发的水事纠纷和矛盾。解决县域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合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推进全县的水权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经济手段鼓励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解决或缓解县域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巴成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lgc/2481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