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论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色

论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色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是指以电影为本体,以电视平台为播出手段的影片。在中国现行的电影体制下,电视电影的出现,减轻了制作方在票房方面的压力,增添了对文化、艺术的探索,为创作剧情长片提供了条件。《王勃之死》便是中国近年来电视电影的代表作,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获最佳电视电影大奖。影片《王勃之死》由郑大圣执导,讲述了初唐诗人王勃的传奇人生。风格化的色调,话剧般的台词,是这部国产影片最大的亮点。本文试从富有想象力的人物塑造、虚实结合的剧情与场景、影片背后的中国古典神韵三方面入手,赏析《王勃之死》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特色。

 

  一、 富有想象力的人物形象与颠簸命运

 

  顾名思义,影片《王勃之死》的中心人物自然是诗人王勃,这位声名显赫的大诗人,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留下了《滕王阁序》等不朽文章,与大多数名垂千古的文人一样,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宦海沉浮、人世聚散。本片多次使用渲染手法烘托氛围,全面描写了王勃的际遇,从而突出这位少年天才充满矛盾的内心。

 

  他是一个天生的文人,6岁写文章,9岁作《指瑕》,16岁科试及第,文章扬名海内,成为同僚中令人仰慕的神童,这样的文学天赋和少年得志,造就了王勃恃才傲物的性格,成为他一生悲凉的根源。王勃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站在权力的漩涡中心,见证着权贵们的斗争;第二阶段,他被困于囹圄之中,潦倒于朝野之外;第三阶段,他在山水间落魄行歌,为离愁别苦而感伤。影片着重表现的便是王勃三个人生阶段的转折点。考取功名不久后,王勃被授职朝散郎,成为沛王帐下的幕僚,为沛王作《斗鸡檄》一文,送达对手英王。斗鸡是当时流行于年轻王子间的游戏,这篇游戏之作凭借高超的行文技巧和华丽的文采,惊动了朝野上下。唐高宗却认为此文有挑拨离间之嫌,将王勃逐出京城。从此,王勃被上流社会除名,远离了权势中心,在巴山楚水进行了长达3年的游历,后返回长安,任虢州参军,又因为擅自处死官奴曹达而入狱,被判死刑,连父亲也受到牵连,远贬交趾。最后,因为天下大赦免于一死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死于途中,年仅27岁。王勃的人生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无比璀璨却又转瞬即逝,它承载了太多的赞誉和期许,却固执地坠落于茫茫大海,令人叹惋。

 

  影片中的王勃,是一个典型的诗人,孤独、浪漫、肆意,都是适合用来形容他的字眼。他蔑视权贵,狂放不羁地作文章羞辱英王;他恃才自傲,在阎都督的宴席上毛遂自荐;他抑郁悲愤,选择拥抱南海的波涛,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正如朝廷官员们的评价此人文才虽长,寿命必短,一位旷古其才,太过于锋芒毕露,注定只能活在自己的文墨世界中,不能与官场上的既定规则相融合。他骨子中带着文人的清高孤傲,即使是仰仗权贵而生存,王勃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做文章之前要小睡片刻,作文之时要准备卧榻,以备他打腹稿之需,一切完毕还要喝一碗带着墨水的酒,这些习惯在常人看来是怪异而狂放的,为世人所不容。同时,他对官场和社会现实又抱着清醒而绝望的态度。王勃深知自己虽然天赋异禀,却只是权贵帐下的弄臣,凭借卖弄才华,博得君王的垂顾,那些文采,不过是奉旨而挥的笔墨,充其量就是太平江山的点缀。在王勃落魄入狱时,英王送来鸡毛做成的斗篷和帽子,将他装扮成一只斗鸡,赐封威武大将军,王勃伏在地上长叹,希望能够痛快地了结生命,然而这个愿望也不能被满足。他悲叹自己的才华高远,却无从寄托,只能终日劳碌于官场应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生活,让王勃感到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被践踏。

 

  长年的积郁和内心的矛盾,让这个天才极度自信又极度自卑,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回天性中的飘逸。因此,在落霞死后,希望破灭的他烧掉了美人风筝,投南海而亡。影片将王勃塑造为一位精神独立的诗人,他优美的词章、孤高的个性和悲惨的际遇,穿过千年的光阴,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

 

论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色


  二、 虚实结合、浪漫唯美的情节安排

 

  历史遗留下有关王勃的资料很少,因此,影片《王勃之死》的剧情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想象和加工,通过落霞、秋水翁、杜镜三个虚构人物,充实了故事内容,推动了剧情发展。同时,风格化的场景、绚丽的滤镜效果,为影片营造了如梦似幻的氛围,成为本片的亮点。

 

  影片在剧情方面,较大程度上遵守了历史原貌,其中不乏具体场景的再现。王勃在滕王阁作文章的剧情,便是史书的写实。阎都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本来已决定由女婿孟学士作序,但年少才高的王勃却主动请缨,阎都督非常生气,却不好在众人面前发作。王勃开始落笔,阎都督派书童传报消息,一开始,众人都怀疑王勃名不副实,不屑地评价其为老生常谈”“套用故事。随着行文推进,王勃的才华征服了众人,都督的态度也有了改观,命人速速报来,当王勃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完全被这位少年的翰墨所倾倒,长叹道:此乃千古绝唱!”。王勃写完《滕王阁诗》后,在末句留下了一字空白,阎都督派人追问,王勃故作神秘,在书童的手中写下一个字,随即仰天长笑,快步而去。这两段剧情及其所有台词均来自史书记载,对历史的还原再现,颇具淳厚隽永之感,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落霞、秋水翁、杜镜三个虚构角色,是王勃在人间不多的知己。杜镜衍生于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他是王勃在官场中唯一的好友,在王勃被关进死牢后,仍然驱车会面,并送给他一只美人风筝。二人在监狱中的对话,想象大胆,台词精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角色寂寥的内心。杜镜说:大唐需要你的辞章。王勃答:你错了,是我们需要大唐。如此悲凉而清醒的认知,一针见血地点名了王勃悲愤的来源。在断头台前,杜镜又赶来为王勃放风筝送行,美人长长的裙带飘扬在天空中,稀薄的日色,死寂的黄昏,风筝孤单的在天空飞翔,美人红色的罗裙配上凄清黯淡的色调,凸显出这位绝命人的伤感。而落霞、秋水这两个角色则是完全虚构,用以衬托王勃的孤独。宫中的舞伎落霞,因教习王勃的《铜雀伎》被逐出宫廷,流落民间,终日抑郁,她的遭遇与王勃非常相似,同病相怜的二人成为了好友。王勃告别落霞的场景是本片中的经典镜头之一。二人在木屋里纵情舞蹈,激越的音乐搭配淳厚的色调,落霞优美的动作,远方摇曳的芦苇,近处明灭的烛辉,穿插着夜空中飞翔的白鹭,托起两颗无拘无束、自我放逐的心。秋水翁是一个洞察世事的长者,教导王勃看清生死,驾船送王勃前往滕王阁,并在关键时刻送笔,他总是高声唱着船工的号子,在日落时分,撒下捕鱼的大网,一句起帆,令人心驰神往。这个睿智的老人象征着王勃灵魂中超脱的一面,他的箴言笔虽断,锋颖未残也是王勃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评价。

 

  本片创造性地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历史记载与艺术加工相结合,通过充实饱满的剧情和唯美梦幻的场景,将电影中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三、 影片背后渗透的中国古典神韵

 

  唐朝,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与情结。那个时代,激昂着勃发的情怀,轮转着神秘的色彩,拥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情怀,我们祖先所开创的空前盛世,值得后人朝拜。初唐正是这个盛世的开端,金碧山水、雕梁画栋,大气与精致并存的美,属于初唐时代,也属于初唐的不朽篇章。

 

  作为初唐四杰之首,也是当时在词赋上成就最高的杰出文人,王勃的身上兼具少年的英气豪迈和文人的孤独情怀,他是那个时代文人集团最好的代言人。影片的开头,是一望无际的绿茵,在斗鸡场上,王勃挥毫落笔,令在场众人惊叹不已,喜悦的沛王将自己枣红色的宝马赠送给他。王勃当众试马,翻身跃上马背,他身穿鲜红的圆领袍和白色的披风,四目辽阔,骏马奔驰,少年放开了抓缰绳的手,张开双臂呼喊着,仰天长啸。大量的仰拍和远景镜头,将天空染成宣纸般的暗黄,策马奔腾的王勃像一滴墨汁般渺小,天地是他一展才华的舞台。这个场景,可谓是真正的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将少年天才的豪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时的王勃正像这初生的朝代,充满了斗志与活力。王勃与杜镜的最后一次相见,是杜镜前往四川赴任的路上,王勃送别这位好友,并在其袖子上提诗,大量的远景镜头,将无边芳草和连绵远山囊括其间,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此时的送别哀而不郁,二人都珍视着这段友情,惺惺相惜。正如那句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和杜镜纵然永远的分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但两人的心灵永远近在咫尺。这是专属于唐代的别离,没有日暮东风,没有泪洒长堤,而是满怀期待和祝愿,昂扬的情感和奋发的格调,主宰着这个正在向顶端攀登的时代。

 

  通过对数字摄像机的调试,摄影师采用了浓郁、夸张的色调,千里黄云的天空,绚丽的红衣,耀眼的白鹭,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颜色,就像一幅幅中国传统的泼墨画,非常符合观众对古代中国的想象,也暗合了当时大唐的繁盛景象。同时,导演对人物的衣着、影片的场景也进行了研究。人物衣着配色古朴而明丽,形制符合历史要求,没有出现穿越的现象,充分表现了剧组的严谨与用心。在王勃获释后,与杜镜共同来到一家酒肆狂欢,他们踏起初唐独具代表性的胡腾舞,酒肆里还创意的出现了胡姬的歌舞,她们曼妙的身姿、神秘的面纱,伴随着颇具西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盛世,与两位少年一起纵情笙歌。在配乐方面,本片大量使用琵琶进行演奏,一方面,女主角落霞的故事类似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歌女,且落霞擅长弹奏琵琶;另一方面,琵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在演奏方法上具有仿古的特点,颇具古典音韵美。琵琶错落有致的乐声,配合着角色起落不定的心情,二者相得益彰。

 

  诗词、歌赋、舞蹈、音乐,一切艺术最鲜活最昂扬的姿态都被定格在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心驰神往,梦回大唐,是无数中国人的向往与祈愿。影片借少年天才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盛世图景,一份意气淋漓的盛世精神。

 

  结语

 

  电影《王勃之死》通过塑造一个怀才不遇、性情孤高的诗人形象,为观众展现了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浪漫主义情怀。导演采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对比强烈的画面场景,营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梦幻。穿过历史的门扉,我们依旧能感受到王勃非凡的诗人气度,聆听到大唐的渺远余音。

 

  作者:张珏 来源:电影评介 20161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2630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