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青少年对偶像剧的心理需求分析

青少年对偶像剧的心理需求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摘 要:青少年对偶像剧的追捧,更重要得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它是偶像剧作用于青少年的前提,为满足“感官刺激”、“情感慰藉”、“同伴接纳”、“压力释放”和“自我同一性”等心理需求,青少年主动选择收看偶像剧。

关键词:偶像剧;青少年;心理需求

  美国社会学者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具有特定需要的个人,他们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特点在于把受众作为了传播活动的起点,认为媒介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自己控制。
  在青少年阶段,个体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心理需求,他们通过偶像剧中符号的解读,实现了需求的满足。由作者之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收看偶像剧主要原因:画面唯美、音乐好听(61.8%),浪漫的爱情故事(54.4%),偶像明星的魅力(46.6%),周围同学都看(41.7%),放松心情、释放压力(33.9%)以及演绎了同龄人的生活(14.8%)等。
  一、感官刺激的需求
  从拍摄场地到角色的造型,再到角色使用的手机、乘坐的交通工具,偶像剧镜头里展现的“形式美”,通过一种时尚、浪漫的视觉符号,去刺激青少年的感官,而这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动感的审美心理。
  “人的审美需求是一种情感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它由情感所驱动,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青少年的情感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和浪漫性”三个特点,而偶像剧中包含的外在刺激,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引起了他们巨大的情绪反应。
  二、情感慰藉的需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会经历了从“疏远异性”到“接近异性”再到“恋爱”的三个阶段。
  在“疏远异性”阶段时,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青少年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不安甚至反感,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就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情况。而进入到“接近异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男、女青少年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对异性表示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当“恋爱”阶段开始后,男、女青少年仅把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地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
  因此,对异性的爱慕是绝大多数青少年面临的情感问题之一。而青少年的情感又具有浪漫性的特点,浪漫性来自于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然相伴的丰富想象和自由的憧憬。所以,青少年往往与“多梦”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想象总是与自身对未来的理想同一化,并深深沉浸于其中。”
  无论是青少年初期的中学生还是青少年晚期的大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爱情故事。当他们的情感需求无法被满足时——如禁止早恋、还未恋爱,这些因为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情感和倾注情感的青少年,便会转向虚幻的故事以寻求寄托。而偶像剧中,以“白马王子”和“灰姑娘”、“公主”和“穷小子”为主的爱情模式,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梦幻般的世界,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对爱情以及其他如财富、地位、成就感、认同感的向往;为处于情感真空的年轻人提供了寄托梦想、体验真情的场地,满足了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
  三、同伴接纳的需求
  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青少年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从父母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年龄、兴趣、需求等因素的相似,青少年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亚文化圈。青少年群体对身处其中的个体提供给了他们行为规范及范本,他们往往看相同类型的电视,听相同类型的音乐,穿着类似的衣服,以相似的活动打发他们的闲暇时光。
  对于青少年来说,为获得同辈群体的接纳,避免被孤立,他们往往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倾向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当周围许多同学观看偶像剧,获得群体认同的强烈愿望会促使青少年个体去接触这样的电视,他们害怕被同学嘲笑,想积极融入到青少年文化之中,他们通过观看偶像剧加入到同辈群体的谈话中,从而进一步被同辈群体所接纳及认可。
  四、压力释放的需求
  作者曾询问被访对象为什么喜欢看偶像剧,得到这样一些回答:“学习太累的时候就想一集接一集地看,在偶像剧中堕落的感觉超爽”;“论文、就业、考证,现实生活压力太大了。看这种片子不需要思考。沉湎于风花雪月的剧情之中,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等等。
  青少年群体,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承受着来自于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升学的烦恼、就业的困境、人际沟通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问题接踵而来,面对现实压力,他们选择逃避到虚幻的故事中去寻求片刻的安宁。偶像剧正是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枯燥和压力,在感动与欢笑中释放了生活里的压抑情绪。
  五、自我同一性的需求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占有什么位置的认识,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我”的认识和体验的整合。“自我同一性”对个体有着个体适应和社会适应的意义。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引起了每个青少年的思索。在生理、认知上的成熟以及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思考其他人看待他们的方式,并且思考他们未来的可能选择。”
  偶像剧中校园生活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剧中对学校生活、学生烦恼的表现,是同为学生的青少年最为熟悉的。看到剧中同龄人的自我表达,强化了青少年对自我的身份的认识和构建。剧中的女性人物往往或者温柔善良,或者单纯可爱;而男性人物或者勇敢正直,或者才华出众,或者重情义、有责任感。青少年对剧中角色的喜爱,表现了他们对这类性格品质的认同。而剧中角色给青少年树立了生活的榜样,并使人产生无穷的幻想和生活的热情。
参考文献: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1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2691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